APP下载

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收入分配效应分析

2019-10-16董波

新财经 2019年14期
关键词:收入分配个人所得税

董波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个人所得税作为国家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手段之一,其相关政策也在不断调整。文章以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为基础,立足于我国的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现状,对其收入分配效应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我国個人所得税制度的完善提供一些建议和借鉴。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收入分配;分配效应

[中图分类号]F812.42;F124.7

1 引 言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世界各国普遍开征的税种,在大多数国家都担负着调节国民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作用,在西方甚至有“罗宾汉税种”之称。在有些国家,个人所得税是主体税种,对经济发展亦有较大影响。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但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直接导致贫富差距问题的凸显。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度,旨在定量测定居民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国际通用指标基尼系数已高达0.474。而按照一般标准,该指标在0.3~0.4之间表示居民收入差距相对合理,超过0.4表示收入差距较大,当达到0.6时,则表示收入差距悬殊。笔者同时对2012年之前几年和之后几年的基尼系数进行分析,发现在这十几年的时间内,我国的基尼系数都超过了0.4。甚至有学者指出,2012年前后我国基尼系数高达0.7以上。近年来个税政策调整较频繁,但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是否起到了一定作用,作用到什么程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大家所关注的问题。文章主要针对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相关制度,着重分析近年来我国个税政策的变化和改革对收入分配效应的影响。

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以来,费用扣除标准一共经历了四次调整,第一次是从2006年1月1日起,由每月800元提高到每月1600元,第二次是从2008年3月1日起,提高到每月2000元,第三次是从2011年9月1日起,提高到每月3500元,第四次也就是最近的一次,是从2018年10月1日起,将费用扣除标准提高到每月5000元,同时一并对税率结构进行优化调整。2019年1月1日起实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又规定在5000元基本减除费用扣除和“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外,再进行子女教育、住房贷款利息、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这些政策的施行,在一定范围内和程度上使个税税负水平更趋合理,从总体上看能起到减轻纳税人负担、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

2 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分析

目前,个人所得税收入分配效应计算的常用指标MT指数,由Musgrave和Thin(1948)首创,等于个人所得税纳税前的基尼系数减去纳税后的基尼系数。如果个人所得税能够使收入均等化,那么税后基尼系数就会小于税前基尼系数,使MT指数大于0;如果税后不具有均等化的效应,那么税后基尼系数就会大于税前基尼系数,使MT指数小于0。因此,运用MT指数进行分析,主要是对个人所得税前基尼系数和税后基尼系数进行计算。税前收入数据笔者选取城镇居民总收入,税后收入通过税前收入减去个税额、记账补贴等数据得出,据此分别基数计算出税前、税后基尼系数,进而计算出MT指数,如表1所示。

通过对表1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不论是MT指数为正值时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的正向调节,还是MT指数为负值时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的逆向调节,其作用都是比较微弱的。可以将2001—2016年分作两个阶段来看。2008年之前,税前基尼系数及税后基尼系数基本为先升后降的趋势,MT指数为正值,说明个人所得税对缩小居民收入差距起到了一定效果,发挥了相对积极的作用,但其最大值仅为0.005,效果并不显著,且不排除统计误差的存在。2008年及以后各年度,税前及税后基尼系数在经过轻微波动后逐渐趋于稳定,但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的作用也在波动后逐渐转为稳定的反向调节,尽管在2009年MT指数为正值,但并没有阻挡从2010年后一直为负值的总体趋势。负值说明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并没有像预期中一样使收入差距缩小,反而加大了这种差距。结合个税政策调整,可以推测由于2011年9月起个人所得税提高免征额,暂时遏制了MT指数的下滑势头,使得2012年的MT指数有些许回升,但依然是负值,说明单纯靠提高费用扣除标准虽然可以减轻部分群体的纳税负担,但要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目的却难以实现。当然,也不能据此完全否定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分配效应,毕竟近几年的MT指数一直在-0.002左右保持稳定,若没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施行,这个结果也是难以达到的。可见,如果仅仅是依靠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来调整个人收入分配,效果其实不太明显,应该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取更加科学的方式。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就全国来说,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再分配效果是由城镇和农村的二元数据加权得来的。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不仅存在于城镇居民之间,更存在于农村居民之间,而更大的差距存在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这两个庞大的群体之间,这将直接影响全国范围内的基尼系数以及MT指数。根据2019年发布的农村绿皮书显示,2018年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2.69,且呈现下降趋势,城镇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虽然比较高,但个人所得税也主要来源于城镇居民,所以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会由于个税的存在得到进一步缩小,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全国范围内的基尼系数。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贫富差距这个老问题随之出现一些新情况,比如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收入结构等出现新变化,甚至阶层固化、资源分配不均衡等状况都会加剧不同群体间收入差距的扩大趋势。总而言之,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经济形势的变化又给我们带来诸多挑战,因此需要采取相关措施,使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分配效应更有效的显现。

3 原因分析

3.1 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存在问题

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的课税模式主要是分类课征,新个税法将按收入来源划分的应税所得项目由11项减至9项,对不同的项目使用不同的费用扣费标准和不同的适用税率计算税额,也就是说纳税人的收入来源越多,这样可以扣除的费用也就越多,税负也就越轻。于是,一部分纳税人就通过这种方式来逃避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而对于一些经济较发达省份来说,高收入人群也比较多,其收入来源渠道更是多种多样,而且其收入占据了社会财富的多数;而对于低收入阶层来说,也就是工薪阶层,其收入来源比较单一,避税的能力也比较弱。此外,税率也直接决定了纳税人的负担程度。我国个税税率有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两种形式,而累进税率过高会制约纳税人的积极性,税率结构过于复杂会为征管带来困难,更重要的是现行累进税制并没有真正实现调节收入分配,体现税负公平的作用。

3.2 征管水平不高

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纳税人的工资薪金、劳务报酬以及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这些项目大多采用源头扣缴的征收方式,扣缴义务人要依法履行代扣代缴义务,有应扣未扣、应收未收行为的还将面临处罚,因此这些项目的征管效率比较高。而对于私营个体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大都采取自行申报的方式,这样往往会出现通过少报来达到避税目的的行为。而且就全国居民普遍而言,人们的纳税意识比较淡薄,人们既不懂也不愿花费时间去计算自己缴纳的个税金额,这些问题的存在抑制了征管水平的提高。

4 改进措施分析

4.1 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

首先,需要将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的课征模式从分类课征逐渐向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模式转变。其次,在此基础上对纳税人的生活、赡养等生计费用的扣除采用指数化的形式,并且在计算过程中能够将扣除金额与我国现行的物价水平指数相结合,因为对我国居民来说,物价上涨会给家庭带来较大的生存压力,如果将其结合在一起就能更好地反映能量课征原则。

4.2 提高征管水平

一方面需要稅务机关及全社会加大税法宣传力度,增强纳税人的纳税积极性,消除抵触情绪,税务机关也应加强自身建设,工作人员在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基础上,对纳税人开展培训来促进征管工作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要强化征管手段,既要通过手段确保个人所得税的公平,又要通过手段严格规范惩罚的力度。尤其是要加大对高收入人群的监管力度,要想提高高收入人群缴纳个人所得税的百分率,进一步缩小其与低收入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对高收入人群进行收入来源监控是一个重要且有效的方式,通过监管更好地发挥个人所得税对于收入的分配效应。

5 结 论

文章通过相关数据分析了我国近年来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发现,在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下,收入分配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可以说,个税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是缺位的。问题的出现既有税制结构、征管水平的原因,也与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中所遇到的新情况关联深厚。希望可以通过文章以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为基础对收入分配效应进行的分析研究,为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完善提供一些建议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蔡跃洲.转型社会中财政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基于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理论实证[J].财经研究,2008(11).

[2]李绍荣,耿莹.中国的税收结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J].经济研究,2005(5).

[3]王亚芬,肖晓飞,高铁梅.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及个人所得税调节作用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7(4).

[4]岳希明,徐静.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居民收入分配效应[J].经济学动态,2012(6).

猜你喜欢

收入分配个人所得税
就业、收入分配、住房保障问题思考
调节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差距的税收政策建议
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对策建议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与收入分配问题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我国个人所得税问题研究
网络红包之个人所得税问题探讨
整体变更涉及个人所得税问题浅析
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理论及实证分析
浅析工资薪金的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