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

2019-10-16卢兰

新财经 2019年14期
关键词:信贷业务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

卢兰

[摘 要]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诞生出很多金融产品,极大程度地满足了用户的方便、快捷、个性化及安全等需要,提升了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竞争实力,同时扩大了服务途径。而且,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本身的信贷主体地位也产生了影响,使得营业利润不断降低,还将信贷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在此情况下商业银行本身需结合形成影响的重要原因,来采取相应的对策给予解决。如此才能使得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下正常有序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信贷业务

[中图分类号]F724.6;F832.4

最近几年,金融业务有了较大创新,如移动支付、大数据、余额宝等,都在快速发展中,网络信贷业务有很多种,互联网金融是其中发展最快的一种,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形成了较大影响。

1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出现对商业银行信贷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1.1 提高商业银行本身信贷业务竞争力

在金融市场当中,我国政府采取相应的干预政策,对资金价格利率进行了限制,然而因为商业银行业务办理门槛较高,而且还有政府作为后盾为其提供巨额存贷利差,所以,商业银行始终以垄断的姿态占领市场主要地位。在互联网金融模式背景下,金融市场变得更加开放,由借贷双方确定具体借贷利率,所以在此情况下,会极大程度的促使商业银行进行业务创新,使其可以推出与现时期时代形势相符的信贷产品,以赢得市场主导地位,由此提高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1]

1.2 扩大商业银行的信贷渠道

互联网金融的信贷产品与服务的多元化模式,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金融需求,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服务质量及体验也越来越重视。为了能够留住资金及客户,商业银行对现有信贷业务采取创新,由此对本身的业务渠道构建有了更高的标准。

2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出现对商业银行信贷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2.1 信贷主体地位被影响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快速发展,促使各平台为借贷双方提供各类资金与信息资源,为此使得银行信贷业务不断被削弱,最具代表的是P2P平台的借贷服务,可以完全取代商业银行的很多业务功能。这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地位及作用形成较大冲击,长此以往,商业银行原本的中介作用将慢慢地被取代。

2.2 信贷业务所获利润有所降低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还没出现以前对于个人及小型规模企业都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完全忽视这一群体,使这一类的客户时常遇到融资难的问题。但互联网金融借贷平台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为这一类客户提供了较方便的融资途径。以前无法在商业银行中实现贷款业务的一些小规模企业,开始选择能够满足他们小额贷款需要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由于小额贷款具有发放期短、灵活性佳、金融小等特点,造成商业银行客户不断流失,以往的放贷业务明显降低,在此情况下也对以往通过利差而获得利润的商业银行产生较严重的影响。[2]

2.3 信贷流程弊端突现

商业银行以往贷款程序都是结合贷款业务的相应规范标准来进行操作的,主要包含贷前调查、贷款过程中的审查、发放贷款资金、贷后的监督与本息的回收等环节。这些环节都需依据审贷分离制度的具体规定来分成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来进行操作,如果在某一环节因工作失误而形成金融风险,责任需由所在岗位的负责人员来承担。商业银行基本上都是采取这些对策来管控金融风险的,然而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这些操作便显得太过复杂和烦琐,如此一定会阻碍互联网金融发展。商业银行选用这些流程来预防金融风险,会投入较大人力成本与时间,为此与现时期互联网金融信贷业务非常不符。[3]

2.4 风险控制手段多样化

互联网金融是利用电商平台来完成网贷业务的,在监控下有很多资金流存在,对于风险能够实施合理高效的管控,不需要银行高门槛并且烦琐的信贷担保,如此对银行而言,形成了较大冲击和影响。

3 互联网金融模式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形成影响的主要原因

3.1 信贷产品创新空间变广

因为需求和技术的促进、制度的变化和风险转移、成本降低和管制规避这些因素的存在,促使互联网金融及一些机构都对信贷产品进行不断创新。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技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促使互联网的信贷业务可以不同程度的使交易成本有所降低,还可简化交易流程,同时又能提升交易率。除此之外,如P2P平台这种互联网信贷产品的产生,在不同程度上补充和健全了金融市场当中信贷业务的不足。所以,在其本身特有的大空间优势下,互联网信贷业务仍有很多能够进行创新的地方。

3.2 信贷业务的信息不平衡

在银行信贷业务当中,借贷人与银行间有信息不平衡的情况存在,因此在进行业务办理的过程中,具有信息量大的一方则会使用一些对自身利益大的政策,这样就会出现逆向选择的情况。互联网本身具有开放性特点,信贷双方能够在平台中进行交流,同时可以快速高效的彼此互换信息,由此可以防止因信息的不对称而产生不必要的损害。例如,互联网金融可利用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来获取客户交易与相关行业的各类信息,同时结合这些信息来对客户具体需要实施详细的研究与预测,如此对客户信息进行評估,结合评估结果便能够有效避免逆向选择及相应的风险形成。

3.3 信贷业务成本降低

商业银行对借贷人员实施监督及审查时,也会产生成本,如人力成本、场地和时间的成本等,除此之外,风险评估和信息维护所产生的相应费用也都可以归到这些成本当中,由此客户信贷交易所产生的费用便会增多。与互联网金融相比,因为借贷方可以参与信息收集,而且各部门都相互高效配合,为此所产生的中间费用也会非常少,这样可以明显节约很多时间和成本,所以商业银行在此情况下便显得非常被动。

4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商业银行对于信贷业务所实施对策

4.1 提升创新力度

首先,需重视信息人才的培养,建设具备专业素养的信息人才队伍。因为以往商业银行对于信息人才并不关注,因此对于这类人才的培养投入也非常少,由此造成没有只负责信息的队伍,这样便不能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相适应,无法及时对客户及金融业务的执行状态进行随时的了解和监控,在此情况下,使得金融产品无法与现时期社会发展形势相符,同时也使成本投入风险不断增大。其次,商业银行本身需及时构建属于本银行自己的网贷平台,深入了解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由此研发出与客户需求相适的信贷产品。最后,商业银行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需充分借助本身优势,依据现有的一些成熟经验,来实施充分的创新和改进,由此使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能够获得不断提高。

4.2 构建完善的征信体系

互联网金融的准入标准非常低,只需一部智能手机及个人的身份证号,就可以变成网贷用户,因此网贷平台对用户真实信息并未全部了解和掌握,不能保证信息真实性。由此使平台会存在一些不确定性的风险;同时因很多网贷平台都存在经营不善而跑路的情况,导致用户对网贷信任度有所下降,如此對于网贷平台的发展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商业银行本身在构建网贷平台时,也需不断完善征信系统,保证用户信息真实性,有效发挥自我优势,取得用户的信任。

4.3 充分利用以往服务优势

互联网金融机构对于抵抗金融风险的能力和水平非常有限,当资金链出现断节的时候,较易使企业破产。因此商业银行本身抗风险能力要比网络信贷平台强很多,所以可以看出,一定要紧抓银行本身优势,利用优势更加高效地为用户服务。

4.4 与互联网金融加强合作

商业银行需改变以往经营理念,结合互联网金融信贷风险控制制度,不断扩大商业银行本身的业务途径,由此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通过互联网金融本身所特有的大数据及平台优势,加强与互联网金融的大力合作,由此才可以获得双方共赢的局面。

4.5 创新信贷业务流程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办理程序非常烦琐,并且业务办理的效率非常低,客户需等待较长时间。所以,商业银行本身需重新设置信贷业务的相应流程,在此过程中大量使用网络信息技术,来设置全新的、更为适合的信贷业务模式。并且还需对信贷业务的流程进行合理的简化,相应地减少审批的流程。

4.6 对小规模企业和个人信贷业务加强重视

首先,对于客户信息和商户的资源需进行共享。这样信贷双方便可以在各自的优缺点上进行相互补充,同时还可实现资源共享,由此实现交叉销售。其次,对中小规模的企业和个人而言,商业银行需与线上融资平台相互联合,一同为其研发出最为适合的信贷产品。与大规模企业的信贷业务有所不同,中小规模企业信贷可以让银行获得较高利差收益。商业银行需大力与互联网金融平台企业进行合作,并同时不断创新,在有效应用信用数据库的前提下,有效发挥金融风险管控优势。对一些中小规模的企业而言,保证其愿意接受线上融资服务,并且还可不断地挖掘新客户,由此促进银行收益最大化。

4.7 银行需全面从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

在互联网背景下,金融服务成本在不断降低,然而金融消费要求却在不断提升,对于用户体验更加关注。所以,在此情况下,商业银行信贷模式已无法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此作为商业银行需以客户为核心,提升自身服务质量和效率,在维护老客户的过程中,还可不断开发出新客户。除此之外,商业银行还需对客户实施分类,例如,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学生而言,其需求是以最小付出获得充足的贷款金额,以用于购房或是买车。银行可对这类客户研发出有针对性的信贷产品,以更好地为这类客户提供服务。在此情况下,银行还可与大企业合作,为其提供相应的综合性服务,由此为各类客户提供最为优质的服务。

5 结 论

总体来说,伴随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衍生出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然而在此情况下,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形成了较大影响。与此同时也给商业银行创造了很多发展契机,将银行信贷业务同互联网相互融合,结合银行本身成熟的风险管控体系,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并且高效的信贷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梅.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J].经贸实践,2016(7).

[2]吴静娴.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J].经济师,2016(3).

[3]牛海霞.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应对策略[J].当代经济,2014(11):118-119.

猜你喜欢

信贷业务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
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研究
中国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信贷业务尽职免责规定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外债及其他信贷业务
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小额信贷业务模式和风险管理研究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