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青春期健康
2019-10-16王俊林
摘 要:现在青少年身心发育都较为早熟,为保障青春期健康,在初中开展性教育已经成为较为普遍的事情,就我国现实的性教育状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初中生依然不具备科学、理性的性观念。从满足学生好奇,正确科普性知识;利用课外延伸活动开展性教育;通过生物教材开展性教育这三个方面对初中生物课堂的性教育进行了理论探究,帮助学生做好自我保护、预防性侵犯或性犯罪,促进青春期健康成长。
关键词:青春期健康;初中生物;性教育;渗透教学
就我国当前大部分地区的发展状况来看,初中性教育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传统的性观念根深蒂固,很多学校的生理衛生课分成男生班和女生班,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性知识的神秘感进一步加深,而且授课老师对于性知识的讲解非常浅显,学生虽然能够应付相关的考试,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了解性健康的内涵;其次,很多学校使用的教材不利于性教育的开展,教材上提供的相关性知识脱离学生身心成长的实际状况,倾向于人体生理健康方面的理论知识,但关于性心理、性健康方面的内容较为缺乏。借助生物学科的优势对初中生开展有效的性教育,是保障学生在青春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一、满足学生好奇心,正确科普性知识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通过合理的方式正确地认识和掌握性知识。获取性知识的渠道比较多,适合初中生的方式有阅读健康的性教育书籍、与教师或家长交流沟通等。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和发育的重要时期,应该正确了解人体的生理构造,认识月经、遗精、怀孕、妊娠等生理现象,了解不同生理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后果以及相关处理办法等,指导学生做好自我保健、积极地预防和治疗生理或心理疾病。与此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任何性行为都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向初中生科普性知识有利于缓解青春期焦虑症、纠正其错误的性观念。错误的性认识将会导致各种不良行为或心理疾病的产生,比如早恋、性幻想等。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和异性同学健康交往,这是帮助青少年保持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培养正确的情感观念。
二、利用课外延伸活动开展性教育
根据不同性别的生理特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以指导学生进行青春期卫生管理、提高性道德水平。如,女生讲座专题:月经的形成及经期卫生、痛经的原理、科学避孕及流产的危害、防治性侵犯和性骚扰等;男生讲座专题:遗精、正确表达个人情感、正确面对单相思、正确处理性冲动等,同时配合性侵害的案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
课外性教学还可以通过社会调查活动的方式开展,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生育方面的调查活动,如“计划生育社会调查”“近亲结婚社区调查”等。学生通过搜集资料、统计数据等亲身调查实践,对计划生育、晚婚晚育等政策的认识将进一步加深,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性健康的重视程度。
三、通过生物教材开展性教育
第一,指导学生正确认识性器官的构造和功能,借助生物教材解除学生对性知识的神秘感。生物教材中对人体的生理构造进行了科学描述,教师可以通过教材向学生介绍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授课过程中应该大方、自然地讲解示意图,不能回避或拘谨,尤其不能“一扫而过”,教师授课的态度是影响性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
第二,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殖过程。很多青少年对人类个体的产生感到困惑,不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生物教材向学生讲授生命的产生过程,包括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受精卵的分裂、胚胎的发育及分娩的过程。在帮助学生了解生命产生过程的同时,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宝贵,从而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并学会感恩父母、孝顺父母。
第三,指导学生保持健康的性心理,理性对待青春期出现的各种生理反应。生物教材中对性器官发育及随之产生的生理现象进行了描述,教师应该根据这部分内容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种生理变化,比如女生出现月经、男生出现遗精,这都属于正常的生理特征,指导学生克服恐慌心理。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大多符合自然规律,但是当有些变化超出一定指标值就属于不正常的生理现象。教师应该让青少年认识到,遇到不正常的生理现象要及时和家长、老师沟通交流,寻求帮助。除生理变化以外,随着青春期的发育,心理方面也会产生变化,比如对异性产生好感、与异性疏离等。
正处于成长发育时期的学生往往对性知识充满疑问,而初中生物学科对性教育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在生物课堂上向学生正确科普性知识、指导学生保持健康的性心理、提高性传播疾病的预防意识等,能够保障青少年健康、快乐地成长。教师授课过程中要注重性知识的讲解,同时利用专题讲座、课外调查活动、公益活动等形式延伸性教学,有效提高学生对性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注重生理卫生、做好自我保护、预防性侵犯或性犯罪,保障青春期健康。
参考文献:
[1]薛美茹,胡选萍,何萍.青春期性教育在中学生物课堂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8,4(3):82-84.
[2]曹欢.浅谈初中生物教学性教育渗透[J].东西南北(教育),2017:49.
作者简介:王俊林(1988.10—),男,籍贯:宁夏西吉人。学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初中生物教学。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