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常规与生化检验项目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效果观察

2019-10-15林行宝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3期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生化检验血常规

林行宝

【摘 要】目的:对病毒性肝炎患者采取血常规与生化检验项目后的临床诊断效果展开研究。方法:从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选取19例确诊为病毒性肝炎的患者(研究组),同期选取19例健康体检群体(对照组)。均进行血常规以及生化检验,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指标以及生化指标的差异性。结果:经血常规检验后,研究组的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均降低,淋巴细胞数量增加;经生化检验后,研究组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均异常上升,白蛋白指标下降,P<0.05。结论:血常规与生化检验项目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有较大的临床价值,能够对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较为准确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谷丙转氨酶;生化检验;血常规

【中图分类号】R57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3--02

病毒性肝炎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根据感染性质进行划分,通常能够划分为HAV、HCV、HDV、HBV等几种类型[1]。病毒性肝炎早期发病时症状不明显,需要结合有效的诊断方法进行综合评估。有相关的临床经验证明,血常规检验以及生化检验对病毒性肝炎的检测具有一定价值。为证明,本文结合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选取19例确诊为病毒性肝炎的患者以及19例健康体检的群体展开对比分析。资料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选取19例确诊为病毒性肝炎的患者(研究组),同期选取19例健康体检群体(对照组)。均进行血常规以及生化检验,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指标以及生化指标的差异性。对照组19例:男性11例,女性8例 ,年龄(24—61)岁,平均(45.7±3.5)岁,平均病程(1.2±0.5)年;研究组19例:男性10例,女性9例 ,年龄(23—64)岁,平均(46.8±3.8)岁,平均病程(1.3±0.8)年。两组患者资料无差异,p﹥0.05。研究前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方案已通过当地医疗伦理委员组的审批,予以执行。排除指标:依从性较差;合并肝区肿瘤;周围器官炎性感染;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心功能缺损的患者。

纳入标准:符合本次研究选取标准;能够正常沟通;无语言障碍;无行为受限;无严重心理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血常规检验:抽取患者肘静脉血,血液分析仪选取(XN-1000)全自动分析仪进行检测,准备事先采集血液样本,取20μg全血进行检测。严格遵照仪器使用说明,开启血液分析仪并对全血样本展开全面的分析[2]。血生化检验时采取(COBAS8000型)血液生化检验仪器进行血液分析。使用前调节仪器相关操作指标,控制检测环境,按照仪器说明书完成器械的试调。并在确保无误后完成血生化检测。

1.3 评价指标 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以及生化检验。(1)血常规检验:针对白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几项指标展开检验。(2)生化检验:结合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白蛋白几项指标展开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使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将“”计量资料以及“n(%)”计数资料数据输入,差异分别用“t”以及“”表示,当P<0.05,说明差异显著,统计学成立。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查指标 经血常规检验后,研究组的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均降低,淋巴细胞数量增加,P<0.05。如表1.

2.2 对比两组生化检验结果 经生化检验后,研究组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均异常上升,白蛋白以及指标下降,P<0.05。如表2.

3 讨论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发生于肝脏的常见疾病类型,疾病能够造成全身不适,集中于浑身乏力,恶心以及肝区疼痛,能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该疾病当前具有较高的传染性,疾病严重时可以造成肝硬化以及肝脏坏死等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有较大的威胁性。该疾病在早期治疗时疗效相对较高,但早期无典型症状,容易耽误诊断以及治疗的最佳時机,当前针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集中于肝功能检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超声/CT等几种方式。随着病毒性肝炎发病率的逐渐增长,临床上针对这类疾病的诊断经验相对丰富,出现炎性感染后造血细胞发生变化,白细胞相应降低,且整体造血功能也相应降低。结合血常规以及生化检测具有客观意义,为证明两种检测方法在病毒性肝炎诊断过程中的价值,本文结合我院工38例符合样本选取标准的群体展开分析,结果显示:经血常规检验后,研究组的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均降低,淋巴细胞数量增加;经生化检验后,研究组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均异常上升,白蛋白指标下降,P<0.05。这说明,血常规以及生化检测能够很好地反应病毒性肝炎。

综上所述,血常规与生化检验项目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有较大的临床价值,能够对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较为准确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朱质斌,戴炜,王东,等.慢性丙型肝炎患者IL-28B基因多态性与中医证型及肝脏生化、APRI的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7,27(3):149-150.

朱艳华.分析血常规与生化检验项目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7):69-71.

史亚梅.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0):130-131.

猜你喜欢

病毒性肝炎生化检验血常规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生化检验项目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在病毒性肝炎诊断中相关常规生化检验指标的应用价值分析
病毒性肝炎合并心肌损伤的临床研究
病毒性肝炎应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的可行性分析
凝血四项检测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价值评估及分析
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