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历史核心素养下探讨高中历史课堂提问

2019-10-15赵为洪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7期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课堂提问高中历史

赵为洪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发展也有了很大的创新。素质教育倡导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所谓核心素养,主要指的是学科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表现。就高中历史学科来说,核心素养主要是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学会一定的学习方法,能够自主探究历史内容,形成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念,了解史料实证、客观地分析事物,同时通过历史的学习能够提升学生本身的涵养和技能。历史不同于其他的知识内容,它是过去实际存在的,需要学生认可历史、尊重历史,并透过历史看今天,了解历史存在的价值意义。对此,需要教师着重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希望学生能够古学今用、古今贯通。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地谈一下基于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构建。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高中历史;课堂提问

引言: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教育也在逐步地升华并且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突显于高中历史教学之中。高中历史课程学习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还要让历史教学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和载体,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核心素养。现阶段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重点不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以历史知识为基点,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重要性

历史学科是高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就像是一个文化熔炉,它不仅为我们呈现了世界各个民族、区域几千年所形成的民族文化,而且还包括了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成长中所创造、积淀的文化品质,以及不同历史人物的独特人物品格。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学科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将核心素养这一理念落实到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各个环节已经成为当前历史教师亟待思考的首要问题。

二、优化措施分析

(一)立足核心素养,优化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为课堂教学活动指明了发展方向,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在把握教学大纲和核心素养要求的前提下,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教学目标中去。例如,“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知识与能力:(1)了解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作用,认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2)掌握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十五大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过程。2.过程与方法:本课理论性强,学生对这些理论的理解能力不足,故而以教师通俗易懂的讲解为主,学生的参与主要通过教师的设问引导实现。教师提供材料,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学会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中共十五大则是共产党人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业的全面推进奠定了理论基础。(2)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知道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3)引领学生建立一种开放、包容和与时俱进的心态,树立向伟人学习的志向和为中华民族进一步发展做贡献的决心。在教学目标的推动下,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及历史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核心素养。

(二)问题引导,促使学生探究历史

高中历史内容知识点较为繁琐,连贯性却很强,属于集成性学科范畴,高中历史教学内容较为客观地将历史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具有真实性。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更切实地了解到各个时代的人文,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不仅仅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而且还需要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能够自主探究知识,并客观分析历史、分辨史政,对此,教师还需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打开学生的思维。无疑问题是最佳的手法,思源于疑,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知识,促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历史价值观,升华自我的历史素养。如:在学习《“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内容时,笔者设置多个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历史,即: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是谁?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儒家思想在历史上地位是什么样的?它对后世有什么樣的影响?古学今用,站在今天的角度说说儒家思想。这样,以问题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历史知识,并从中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影响,进而提升自我的历史文化修养。

(三)历史文化教育的强化

历史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对特定历史事件知识的解读与理解,还应该让学生们对历史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与感知。华夏文明几千年,我们通过历史事件来认知这一过程,其实也是丰富学生精神世界,将人文精神转换历史涵养的过程,自然而然让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体现历史学科的深入内涵。对此,我们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新颖的教学优化方式,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我们在教授“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这一历史内容时,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实践采访,让学生通过对一些老年人的采访,来记录分析新旧中国在他们心中的改革与变迁。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经典的影视作品,让学生感受不同时期文化经济、中国政治、百姓生活等等全面性的反映。比如《建国大业》《花样年华》《甲午战争》等等。让学生们对历史有可见性的解读,同时对不同时期的生活习俗、国家精神、民族精神有更为深入的认知。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的提高,家国情怀归属感的建立与信仰的升华。

结束语:

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为重心,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融入,打造有内涵的高中历史课堂,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历史思维习惯,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周爱霞.高中历史教学反思的若干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8(35):111+113.

[2]穆学斌.情境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35):49+51.

[3]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

猜你喜欢

历史核心素养课堂提问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借力微课,培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构建历史认同感,筑基核心素养
历史深度学习的六个着力点
谈高中教学过程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