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闭氏引流管引流与常规穿刺引流对小儿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对比

2019-10-15高艳芳刘永京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胸腔积液炎性

高艳芳,刘永京

(1河北省民政总医院儿科,2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河北 邢台 054000)

小儿胸腔积液常见于婴幼儿,,引起小儿胸腔积液的主要原因是肺部化脓性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以及病毒感染,病因不同临床表现各异,感染造成的小儿胸腔积液比例可达83.3%[1-2]。目前临床上对于小儿胸腔积液的治疗主要采用常规穿刺引流和胸腔闭氏引流管引流,常规穿刺引流需要对患儿进行反复穿刺引流,给患儿带来巨大痛苦,增加肺部组织损伤的风险,胸腔闭氏引流管引流则不需要进行频繁穿刺,降低了患儿的痛苦以及对患儿肺部组织损伤的风险[3]。本研究对比分析胸腔闭氏引流管与传统胸腔穿刺对小儿胸腔积液引流,对患儿疗效、血清免疫细胞水平、炎性因子水平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河北省民政总医院儿科2014年8月-2018年3月治疗的肺部感染所致胸腔积液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7例,女性63例,平均年龄(3.38±1.21)岁,平均体质量(24.71±2.09)kg,患儿经胸腔积液检查,肺炎支原体感染56例,合并病毒感染34例,合并细菌感染27例,细菌合并真菌感染3例,大量积液患儿51例,中等积液患儿69例,按患儿住院病历尾号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胸腔积液程度、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治疗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论证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4]纳入标准:(1)患儿均符合胸腔引流指征;(2)患儿年龄均为4岁以下。排除标准:(1)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儿;(2)严重血液系统疾病的患儿;(3)交流障碍的患儿。

1.3 治疗方法[5-6]

1.3.1 观察组治疗方法 采用胸腔闭氏引流技术进行治疗:对患儿的胸腔进行叩诊,于实音显著部位注射2%利多卡因逐层浸润麻醉后,垂直进行胸腔穿刺4~5 cm,有落空感后及时对胸腔积液进行抽取,由侧孔部位进行导丝穿入并拔出穿刺针,使用扩皮器对患儿的穿刺部位进行扩张,取出扩皮器,沿导丝对患儿进行引流管植入,植入长度10~15 cm,拔出导丝,连接引流袋。

1.3.2 对照组治疗方法 采用常规穿刺引流技术进行治疗:对患儿的胸腔进行叩诊,于实音显著部位注射2%利多卡因逐层浸润麻醉后,垂直进行常规胸腔穿刺4~5 cm,有落空感后对胸腔积液进行常规抽取,直至积液不能抽出为止,每次穿刺抽取液体总量不得超过2 000 mL。

1.4 观察指标[7]

1.4.1 2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7 d后根据患儿胸腔积液消失情况为标准:患儿临床症状消失,胸腔积液完全消失则为治愈;患儿的症状有所好转,胸腔积液减少量在50%以上为好转;临床症状无显著改善,且胸腔积液减少量小于50%为无效。

1.4.2 2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分别对2组患儿的退热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患儿胸腔积液消退时间进行比较。

1.4.3 2组患儿免疫功能比较 2组患儿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7 d后采集血液4 mL,3 5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液,采用流式细胞仪(FACScan,美国BD)测定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G)、CD3+、CD4+、CD8+ 、CD4+/ CD8+的含量。

1.4.4 2组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按照试剂盒说明操作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含量。

1.4.5 2组患儿并发症比较 分别对2组患儿堵管率和皮下气肿发生率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2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8.33%)比较,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8.33%)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住院时间、气促改善时间以及胸腔积液消退时间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例(%)

表2 2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d

2.3 2组患儿血清免疫细胞水平比较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血清CD3+、CD4+、CD8+水平、IgA、IgM、IgG、CD4+/CD8+比值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患儿血清CD3+、CD4+、CD8+水平、IgA、IgM、IgG、CD4+/CD8+比值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2组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炎性因子TNF-α、IL-6、IL-8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儿炎性因子TNF-α、IL-6、IL-8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2组患儿免疫细胞水平比较

表4 2组患儿炎性因子比较

2.5 2组患儿并发症比较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堵管率和皮下气肿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患儿并发症比较/例(%)

3 讨论

小儿胸腔积液常见于肺部化脓性感染,随着感染程度的加重,胸腔渗出液增多,超出患儿自身的新陈代谢水平[8],继而形成胸腔积液,随着胸腔积液的不断增多,肺部组织的压迫风险显著升高,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命质量[9]。临床常规采用穿刺引流技术进行治疗,该治疗方法需要多次穿刺定位,本研究采用的叩诊定位,严重患儿还需进行超声进行定位,反复进行穿刺不但加重了患儿的经济负担,同时也花费了医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面临着严重的并发反应[10-11]。采用胸腔引流管留置,治疗中只需一次穿刺,降低患儿的经济负担的同时,患儿肺脏组织损伤风险显著降低,对于患儿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12]。

本研究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分析认为常规穿刺治疗时,反复穿刺使患儿的局部炎性反应和应激反应处于较高水平,随着炎性反应的升高,造成患儿的感染情况愈合能力下降,而闭氏引流管引流可降低患儿二次感染的几率,及时引流患儿的胸腔积液,可降低炎性因子对胸腔组织的侵染,有利于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13-16]。在对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的对比中发现,患儿退热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胸腔积液时间降低,随着观察组患儿使用胸腔引流管进行留置,胸腔炎性因子排除效率大大提升,血液炎性因子浓度降低,发热时间缩短,局部免疫功能提升,对于患儿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王润莲等[17]使用胸腔引流管对胸腔积液患儿治疗,治疗效果显著,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与本研究相互印证。在对患儿免疫功能以及炎性因子的分析中发现,观察组患儿免疫功能改善,炎性因子水平下降,分析认为在对患儿进行胸腔闭氏引流管胸腔积液引流中,最大程度降低对患儿的穿刺次数,对于周边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降到最低,患儿的炎性因子水平下降,患儿免疫细胞得到恢复,血清免疫蛋白水平上升,对于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具有积极的作用。综上所述在小儿胸腔积液治疗过程中,采用胸腔闭氏引流管胸腔积液引流管留置,患儿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堵管率以及皮下气肿率显著下降,临床疗效显著。

猜你喜欢

胸腔积液炎性
胸腔巨大孤立性纤维瘤伴多发转移1例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化疗联合恩度胸腔灌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腹水、胸水、心包积液,都是什么病?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产水凝析气井积液诊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