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35~74岁成年人健康生活方式与慢性疾病史的关联
2019-10-15符文慧古丽斯亚海力力张焕文裴华莲戴江红
符文慧,古丽斯亚·海力力,张焕文,罗 涛,田 恬,裴华莲,2,陈 珍,戴江红
(新疆医科大学1公共卫生学院,2第一附属医院,乌鲁木齐 830011)
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吸烟、饮酒、膳食、体力活动等生活方式与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不良的生活方式会增加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2]。不同于性别、年龄、基因这些不可改变的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生活方式可通过长期坚持发生改变,从而降低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现有的对生活方式与慢性疾病史的关联性研究,多针对单一生活方式与慢性疾病史的关联,近几年有研究提出健康生活方式评分的概念,它将生活方式量化,为多种生活方式综合分析提供了一个较为直观的评价指标[3]。既往关于新疆地区生活方式与慢性疾病史的研究较少整合多种生活方式进行综合描述分析,尤其是运用健康生活方式评分进行分析。本研究旨在通过收集“新疆自然人群队列建设研究”的基线数据,通过计算健康生活方式评分,了解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35~74岁成年人健康生活方式状况,探讨健康生活方式与慢性疾病史的关联性,为慢性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新疆多民族自然人群队列建设研究”在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开展基线调查,12 765人具有有效的基线信息。根据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排除:(1)实际调查中接受的年龄超出范围但主动要求参加调查的居民;(2)基线调查缺乏饮酒、吸烟、膳食、体力活动数据的居民;(3)基线体格检查缺乏身高、体重、腰围数据的居民;(4)近1年内,体重波动≥5 kg的居民。最终本研究纳入10 516人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在调查开始前获得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药研究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2018XE0108),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内容和定义
1.2.1 一般人口特征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采用面对面调查的方式,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等,自我报告的吸烟、饮酒、饮食等行为方式等相关信息。
1.2.2 慢性疾病史信息 本研究根据自我报告的是否曾被乡/区级或以上医院医生诊断患有下列慢性疾病的疾病史,分析了调查问卷中的28种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急性心梗、心绞痛、其他缺血性心脏病、中风/小卒中的发作、高血压、肺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肺结核、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哮喘、慢性肝炎、消化道溃疡、胆结石/胆囊炎、慢性肾病、骨质疏松症、骨折、风湿性关节炎、抑郁、焦虑、神经衰弱、其他精神心理疾患、脑外伤、恶性肿瘤(癌症)、其他。结合慢性疾病史及既往研究结果,重点分析了急性心梗、其他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慢性肝炎、胆结石/胆囊炎、慢性肾病6种慢性疾病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关联。
1.2.3 体格测量 身高、体重、腰围等指标由取得相关资质并有一定经验的医生和技术人员采用统一的标准和统一规格的设备进行检查操作。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BMI=体重(kg)/身高2(m)。
1.2.4 生活方式 依据美国心脏协会(AHA)制定的2020年影响心血管健康的指标[4],“理想的健康行为”应该包括不吸烟、BMI<25 kg/m2、推荐的体力活动水平和符合当前膳食指南[5]推荐的饮食习惯,同时借鉴中国慢性病前瞻性队列研究(CKB)[6],确定了本研究需要分析的健康生活方式。(1)饮酒:分为从不或基本不饮酒(包括从不或几乎不饮酒、只在特殊场合和特殊季节饮酒)、每月饮酒和每周饮酒。(2)吸烟:分为从不或偶尔吸烟、每天或大部分天数吸烟、因病戒烟。(3)膳食:参考膳食指南,根据5类食物摄入频率记分,每天摄入蔬菜、每天摄入水果、经常摄入豆制品、每周摄入鱼类、限制红肉摄入。每符合一条记1分,分值范围为0~5分。(4)体力活动:分为从不锻炼、偶尔锻炼及经常锻炼。(5)体格状态:根据《中国肥胖预防和控制蓝皮书》成人体重判定标准,BMI<18.5 kg/m2为体重过低、18.5 kg/m2≤BMI<24.0 kg/m2为体重正常、24.0 kg/m2≤BMI<28.0 kg/m2为超重、BMI≥28.0 kg/m2为肥胖。(6)按腰围分为非中心性肥胖(男性<85 cm、女性<80 cm)、中心性肥胖(男性≥85 cm、女性≥80 cm)。
1.2.5 健康生活方式 (1)不过量饮酒:非每周饮酒和每周适量饮酒,每周适量饮酒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定义为酒精量:男性<25 g/d,女性<15 g/d,排除因病戒酒;(2)当前不吸烟:从不或偶尔吸烟,排除因病戒烟;(3)健康饮食习惯:膳食得分≥4分;(4)积极体力活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5)健康体重:18.5 kg/m2≤BMI<24.0 kg/m2;(6)健康体脂:腰围男性<85 cm、女性<80 cm。符合定义赋值为1,不符合赋值为0,相加得到健康生活方式得分,分值范围为0~6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方式越健康。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本研究共调查分析研究对象10 516人,女性占66.83%,年龄分布主要以45~64岁人群为主,占总研究对象的58.00%,文化程度主要以小学为主,占71.30%,职业主要以农务工作者为主,占90.80%,有慢性疾病史(包括28种疾病)的占68.50%,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2.2 健康生活方式评分的分布情况总研究对象的健康生活方式评分为(2.79±1.01)分,主要以2~4分的人群为主,占总研究对象的89.64%,其中2分的人群占比最高(38.61%),所有生活方式健康者占比最小,仅为0.44%,见表2。6种生活方式中,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及腰围超标占总人群比例最高,分别是90.00%和81.00%,见图1。
表2 健康生活方式评分的占比情况
图1 不同生活方式的评分分布情况
表3 不同的健康生活方式与慢性疾病史的关联性分析
注:logistic回归分析时,健康生活方式评分0分为参考类别,无慢性疾病史为对照组。模型均调整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和家庭年收入。
2.3 健康生活方式与慢性疾病史的关联性研究对象中,有28种慢性疾病史的人群占68.46%,该部分人群的主要健康生活方式评分以2~3分为主。有无慢性疾病史与健康生活方式评分之间存在关联性,见表3。本研究重点分析了6种常见慢性病与健康生活方式评分的相关性,包括高血压、胆结石/胆囊炎、其他缺血性心脏病、慢性肾病、慢性肝炎及急性心梗,有以上6种慢性疾病史的人群占总人群的51.07%。结果显示高血压、胆结石/胆囊炎、其他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心梗史与健康生活方式评分之间有关联性,与评分≤1分的人群相比,评分>1分的人群有高血压、胆结石、其他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心梗史的风险更低,慢性肾病及慢性肝炎史与健康生活方式评分无关联性,见表4。
表4 不同的健康生活方式评分与常见慢性病的关联性分析
注:logistic回归分析时,健康生活方式评分≤1分为参考类别,无慢性疾病史为对照组。模型均调整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和家庭年收入。
3 讨论
本研究利用“新疆多民族自然人群队列建设研究”的基线调查数据,针对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35~74岁成年人的健康生活方式进行分析,并探讨健康生活方式与慢性疾病史的关联性。研究结果显示,健康生活方式评分主要以2~4分为主,所有生活方式均健康者占比最小,仅为0.44%。国内外现有的研究也表明生活方式均健康的人群比例很低。2003~2006年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成年人中同时具备不吸烟、不饮酒等各种健康生活方式的比例仅为2.70%[7]。我国于2019年调查的中国成年人健康生活方式状况分析结果显示,6种生活方式均健康的比例为0.70%[3]。6种生活方式得分的分布结果显示,导致该地区健康生活方式评分较低的主要原因是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及腰围超标。因此,应有针对性的开展干预措施,改善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全人群生活质量。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生活方式可能会影响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8-10],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为通过初级预防降低慢性疾病的主流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健康生活方式评分与慢性疾病史间存在关联,提示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与降低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相关。国外许多研究证据表明[11-12],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的人,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近几年,国内一些前瞻性研究也发现,研究对象坚持的健康生活方式越多,发生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越低[13-15]。因此,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包括不吸烟、避免肥胖、有规律的体育活动和健康的饮食模式,是目前改善与健康生活方式相关慢性疾病的战略基础。由于本研究是横断面研究,只能得到健康生活方式与慢性疾病史的关联性;本研究调查的慢性疾病史均为研究对象自我报告,有可能低估某些慢性疾病的患病率,因此,需要在今后通过前瞻性的研究进行验证。
综上所述,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35~74岁成年人健康生活方式评分较低,主要存在的健康问题是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腰围超标。健康生活方式评分与高血压、胆结石、缺血性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史存在关联性。因此,通过综合性的干预措施,促使人们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会降低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为慢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