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外治法在新生儿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9-10-15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461000郭会敏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6期
关键词:脐孔轮状病毒肠炎

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461000)郭会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91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为7个月~1岁,平均年龄为(9.5±4.9)个月;试验组4 6例,男2 4例,女2 2例,年龄为8个月~2岁,平均年龄为(10.7±5.1)个月。对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结果显示两组患儿之间的性别、年龄、病情等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的西药治疗,例如使患儿服用蒙脱石散(国药准字H20000690,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1岁以下的患儿,每日1袋;1岁~2岁的患儿,每日1~2袋。连续服用3d。试验组予以中医外治贴敷脐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药物成分包括肉桂、丁香、吴茱萸、小茴、白芨、芡实等,将药物碾成粉末装,使用陈醋调匀,并用单层纱布包裹,放入脐孔中使用胶布进行固定;同时对患儿进行穴位注射100μg的维生素B12进行止泻,连续治疗3d。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评分标准:出现发热症状记1分,出现呕吐症状记1分,出现轻度脱水症状记2分,出现中度脱水症状记3分,出现重度脱水症状记4分,满分为11分,分数越低,说明患儿的临床症状越轻。②两组患儿治疗48h、72h的临床效果,评价标准:有效,临床症状消失,患儿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无效,临床症状未消失。③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包括恶心、呕吐与脱水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方差表示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且用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症状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附表。

2.2 两组患儿治疗48h、72h的临床效果比较 试验组治疗48h、72h的临床效果治疗有效率56.52%、95.65%分别明显优于对照组26.67%、60.00%,差异显著(P<0.05)。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8.89%(13/45)明显高于试验组2.17%(1/46),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轮状病毒肠炎是一种具有危害性较大的新生儿常见疾病,因此需要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以往临床医生多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虽然能够获得一定的短期效果,然而由于西药会给患儿的肝、肾等脏器造成严重的不良损伤,因而不利于健康的恢复。本研究中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疾病的外敷中药成分包括肉桂、丁香、吴茱萸、小茴、白芨、芡实等,上述成分具有健脾和胃、督脉经气畅通功效,因此能够对患儿的胃肠功能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在中医学界,临床医生认为脐孔处聚集全身总穴,连接五脏六腑,通过脐孔给药具有良好的穿透力,能够将药物直接送达病灶处[1];维生素B12具有抑制胃肠蠕动与调节免疫机制的作用,并且能够有效增强患儿的免疫力与抵抗力。采取穴位注射的方式能够有效将药物送至病灶处,同时避免了因全身给药而减小药效,同时也能够避免对其他脏器的不良损伤[2]。依据本项研究结果可知,通过对患儿予以中医外治的治疗方式,患儿的临床症状评分显著降低,并且治疗48h与72h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提升,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降至2.17%,主要原因在于中医外治能够有效实现精准给药的目标,可在较短时间内发挥药效,同时中药不会对患儿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因而使患儿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附表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比较(分)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中医外治法对于新生儿轮状病毒肠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治疗总有效率,同时能够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作为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主要方式,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脐孔轮状病毒肠炎
过氧化氢消毒液在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脐孔清洁中的应用
禽坏死性肠炎和冠状病毒性肠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防不胜防的秋季轮状病毒腹泻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犊牛轮状病毒腹泻的防治
藏医治疗慢性肠炎
藏药六味肠炎灵治疗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鸡坏死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一起兔轮状病毒的诊断
腹腔镜脐孔切口入路方法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