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2019-10-14新疆伊犁霍尔果斯市国门初级中学李汉萍
新疆伊犁霍尔果斯市国门初级中学 李汉萍
当下,我国初中数学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采用空洞、乏味的“满堂灌”式教学;学生学习动机、兴趣不足;教学缺少与生活的联系,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障碍。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初中数学为例,探究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是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依据,包括很多项内容,除了教授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外,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也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新目标。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中应该明确这一教学目标,并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而努力。
如,学习《整式的加减》这一内容时,笔者首先明确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了解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能正确合并同类项,能先合并同类项化简后求值;2.探究、学习合并同类项法则,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分类、归纳等能力;3.掌握规范解题步骤,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完成这些教学目标,笔者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如果你发现教室非常混乱,有很多书本、扫把、粉笔等东西散乱在教室的各个角落,你会如何整理?为什么?学生听到笔者的提问,思考片刻后做出了回答:将扫把放在一起,将书本摆放整齐……听到学生的回答,笔者要求同学们举出生活中用到归类方法的实例,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了出来,课堂气氛很热闹。在这个教学情境中,笔者分类思想引入数学中来,引导学生分类时要把相同特征的事物归为一类。经过笔者简单的情境导入,学生已经很清楚地了解到分类思想,但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还是出了很多错误,一部分学生对于如何简化“100t+252t”这样的式子存在疑惑;部分学生不会判断“-5m3n2和2n3m2”是否为同类项;还有的学生在为多项式排序的时候出现了问题。见此情景,笔者实施小组合作教学,要求学生开展小组论坛会,谈一谈合并同类项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并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本课学到的知识点。这堂课很快就过去了,笔者发现学生把笔者布置的随堂小作业保质保量地完成了,顺利完成了此次课堂教学目标。
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定了相应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的思维潜力得到开发,体验到了思索和学习的快乐,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更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顺利完成了此次制定的教学目标。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研学旅行实践活动中应该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开拓学生创新思维,达到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
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这一课内容时,笔者认为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判断二元一次方程成立的条件以及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于是,笔者创设问题情境,要求学生回忆一下前几次课学到的内容,说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学生听后纷纷说道:首先是设未知数,列出一元一次方程;然后是解一元一次方程;最后是检验方程是否符合实际题意。听到学生的回答后,笔者认为学生已经了解了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为二元一次方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至于如何解答二元一次方程仍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笔者继续提出问题:我们怎样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呢?并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展示出了多道数学练习题,要求学生练一练、解一解:
学生看到大荧幕上的练习题,感到很困难。看到学生疑惑的表情,笔者要求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希望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互相学习新知识,互相改正错误,由学生自主完成课上练习。在解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熟悉了方程组的解法,锻炼了解答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能力,提高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在此次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利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问题中开动脑筋、开拓思维,学到了新的数学知识,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再如,学习《正多边形与圆》一课的内容时,在学习完教材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笔者提出了一系列问题:(1)什么是多边形?(2)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如何计算?(3)什么是正多边形?正多边形与圆有什么关系?(4)正多边形的中心、中心角、边心距、半径、周长和面积如何计算?
笔者提出这一系列问题的目的是鼓励学生积极思索,认真观察,提升各种能力。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目的,笔者在黑板上展示了多道数学问题,要求学生运用之前学过的多边形知识解决圆的问题,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最终提高数学素养。十分钟后,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思考,学生经过思考得出了正确的答案,顺利地完成了本次教学活动,获得了全面发展。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不断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潜力得到开发,体验到了思索和学习的快乐,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更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三、实现情感体验,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除了教学数学基础知识外,笔者还可以通过开展室外数学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获得各种情感体验,增加生活积累,最终形成独立的人格,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如,学习《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课内容时,笔者要求学生自学教材内容。于是,学生分为小组,开展合作,探究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学生首先画出了多个圆心图。其次,给每个小组成员分配任务,在平面内任取一点P,观察点与圆有几种位置关系,然后把点与圆心的距离d和圆的半径r进行比较,绘制成一个表格。最后,学生把已经完成的测量数据绘制成一个表格,在相应的位置填上了相应的数值。同学们经过观察、对比发现:点P在圆外——d<r;点P在圆上——d=r;点P在圆外——d>r。
笔者发现,经过这次小组合作教学,每一位学生都参与了课堂活动,积极探索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在与学生的合作中验证了自己的猜想,最终解决了相关的问题,提升了数学核心素养。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教师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共同解决数学难题,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数学作为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学科,在初中教育阶段占据重要位置。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期间,应该加强对于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们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与创新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