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急性心衰患者预后生存质量的影响
2019-10-09林婷曾彩虹
林婷,曾彩虹
(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广东 中山 528415)
急性心力衰竭(简称急性心衰)是老年人群的常见和多发疾病,其症状和体征在短时间内快速发生失代偿或恶化,最终可导致多种组织器官出现缺血缺氧综合征[1]。急性心衰患者发病前多数合并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住院期间主要进行对症性的强心、利尿等治疗,其长期疗效有限,出院后进行积极的护理有助于病情的有效转归[2]。随着当代护理理念的日益更新,常规的随访护理已不能满足患者对疾病治疗的基本要求,即便当今医疗手段和技术得到了巨大突破,但急性心衰的病死率还是有增无减[3-5]。为探讨个性化的延续护理方法对患者的具体影响,特进行了对照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衰确诊患者86例,按照入院时间进行匹配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3例。其中试验组中男22例,女21例,年龄58~63岁,平均(61.64±12.41)岁;对照组中男20例,女23例,年龄56~65岁,平均(60.94±13.26)岁。2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情况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急性心衰的诊断标准;心功能Killip分级为Ⅱ级;无严重脑卒中、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年龄50~70岁;患者的意识清醒,能配合完成调查工作;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严重脑卒中、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病情严重而转至ICU病房的患者。
1.3 方法 住院期间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数据,出院后督促其定期返院检查。2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常规护理和健康宣教,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结合患者生活习惯,制定延续护理计划,给予定期的指导。方案重点突出患者遵医行为、用药方法和剂量、饮食指导、个体化延续护理理念,具体内容包括如下几点:(1)限钠限水:为预防和减轻水肿,每日的摄入食盐总量不超过2 g,除开利尿时应适当增加食盐摄入预防低钠综合症。液体摄入每日限制为1 150~1 500 ml(夏季可适当提高),但应根据患者病情及生活习惯具体调整。(2)生活习惯调节:吃低脂易消化的食物和水果,避免胃的过度充盈加重心脏负担,保持大便通畅。同时叮嘱患者戒烟限酒。(3)心理关怀:患者出院后给予及时随访和心理关怀,通过电话进行干预,每周进行1次。避免患者因对疾病的认知不足,对疾病预后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产生过分担忧[6]。(4)家庭支持体系:向患者家属交代患者出院后的护理要点,交代患者病情及各种检查、治疗目的,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4]。帮助建立有效的家庭支持体系[7]。(5)合理使用药物,密切监测病情:利尿剂使用过程中,家属应加强对患者尿量、尿液颜色的观察。记录患者每日水分的出入。加强血压、电解质、脉搏等检测,注意急性心衰患者是否存在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问题,并警惕患者休克问题的发生[7-8]。
1.4 调查内容 由固定的专门医生和护理人员通过电话约谈的形式督促患者定期(出院后1个月、3个月、5个月)返院复查,采用现场问卷的形式调查患者遵医行为、生存质量、自我护理能力及社会生存能力等。
1.4.1 遵医行为 患者遵医服药、停止吸烟、合理饮食的实施情况。
1.4.2 生存质量 使用《生存质量评定量表》进行具体测量,该量表包括8个维度(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内容,用以了解患者过去1年健康状况及具体影响程度。
1.4.3 自我护理能力 使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8]进行评定,该量表是根据Orem的自我护理理论设计制订[9],得分区间0~180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护理能力越强。
1.4.4 再次入院情况 以再次入院率衡量患者转归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遵医行为的比较 2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和5个月的遵医服药、停止吸烟、合理饮食实施情况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遵医行为的比较
2.2 2组患者生存质量的比较 试验组实施护理干预后的生理机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6个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生存质量的比较(±s)
表2 2组患者生存质量的比较(±s)
组别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对照组78.70±2.12 62.81±2.71 70.39±3.27 53.11±2.60 61.53±1.92 80.14±3.87 70.65±2.76 69.61±3.62试验组81.91±4.03 62.54±2.53 69.67±2.62 60.32±2.72 64.67±2.16 86.41±2.82 80.51±3.02 75.97±2.88 t P 4.65 0.53 1.11 12.60 7.18 8.75 16.09 9.06 0.00 0.59 0.27 0.00 0.00 0.00 0.00 0.00
2.3 2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比较 2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5个月自我护理能力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不同时间随访,其护理质量得分提高显著(F=67.90,P=0.00),对照组患者生命质量亦有显著提高(F=37.40,P=0.00)。见表3。
表3 2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比较(±s)
表3 2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比较(±s)
组别 自我护理能力F t对照组试验组37.40 67.90 0.00 0.00 t P出院后1个月97.03±8.12 106.32±6.51 34.26 0.00出院后3个月104.71±10.51 118.73±10.44 75.96 0.00出院后5个月114.95±10.12 131.87±12.62 47.04 0.00
2.4 2组患者再次入院情况的比较 2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5个月分别统计其期间再次入院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高于试验组。见表4。
表4 2组患者再次入院情况的比较[n(%)]
3 讨论
急性心衰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病急症,它发病急、进展快、表现复杂、并发症多、预后差,必须争分夺秒进行抢救[9-10]。患者的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11]。通过延续性护理治疗,可以使急性心衰患者在医院外仍然能够得到健康指导,通过回访可以定期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早期给予干预措施,及时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和致病的危险因素,从二级预防的角度有效提高患者预后疗效[11-14]。
本研究发现,传统护理方法在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便会终止护理,但患者依然会被疾病所困扰,这是由于心力衰竭疾病特点(预后差、生存率低、症状明显)所决定的。针对性的延续护理措施,通过对患者采取个性化的护理,重点对患者心室收缩不同步引发心力衰竭症状采取药物、行为、康复锻炼等护理措施,能更好地转变患者疾病观念,更多从家庭和自身角度,督促患者落实医嘱,提高治疗依从性。同时,我们所采取的延续护理措施基于医院而开展。因此试验组患者遵医服药、停止吸烟、合理饮食行为均得到了有效管控。随着患者行为方式逐步转变健康,其治疗或护理效果也将进一步显现。
同时,试验组患者生存质量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延续护理重视将护理过程由医院转移到家庭持续进行,护理人员通过电话和家庭随访,指导患者家庭落实治疗方案,患者也能通过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后,其生命质量得到提升[15-17]。而试验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显著提高也验证了患者主观能动性的提高,说明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延续护理开展的院外指导和监督是有益于患者身心健康的[18-19]。
延续护理是一种具有成本效益的过渡护理模式,延续护理的长远效果也表现在,试验组患者再次入院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深层次分析原因,延续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衰患者,充分体现了优质护理理念,临床护理人员工作重心不仅仅放在患者的住院期间,更注重对患者出院后各项护理问题的解决。因此,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初期就会制定相对更为全面的护理计划和干预策略。同时,由于延续护理模式组织了医院集中的人力、物力对患者进行系统、规范、个性化的干预,患者得到的护理体验和效果也将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