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架构研究

2019-10-08李国强

中国水运 2019年4期
关键词:风险

李国强

摘 要:针对长江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建设中的安全生产管理重点和难点,通过尝试引入风险管理理念,探索实施与行业安全管理思路相适应的风险理论支持的风险型安全管理,构建与深水航道整治工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并行的风险预防控制体系,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闭环管理、持续改进,实现了安全生产双重预防预控体系的建设与运行,系统地提升了工程本质安全管理水平。经过研究成果的应用,验证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架构的适用性、可行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长江深水航道;风险;风险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U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9)04-0046-02

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以下简称二期工程)是国家长江经济带建设重点项目之一,是投资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建设条件最复杂的内河航道治理工程。具有工程量大、施工工艺复杂、施工与通航矛盾突出、环境保护要求高、工程建设条件复杂、工程建设组织管理要求高等特点。这些客观条件的存在造成二期工程安全管理难度较大。

二期工程通过引入安全风险管理理论,构建预控型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推动安全生产管理控制工作前移,系统提升二期工程本质安全水平。

1 体系架构探讨

(1)管理体系与技术体系。二期工程包含工程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建设、试运行及竣工验收等多个建设阶段,体系构建不仅要解决工程建设、试运行等关键阶段的安全风险管理,还需兼顾其他阶段的适用性。工程建设是一个由建设单位、研究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协同完成各阶段建设活动的过程,体系需围绕各阶段不同的建设活动,构建多主体一体运作、协调运行的管理体系。二期工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运用于各阶段、各类建设活动常态化的安全风险管理控制,必须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良好的实用性。航道工程建设是非标准化、非定型化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可借鉴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架构和实践经验较少,风险管理体系总体架构和风险评估技术体系构建是本体系建设的关键和难点。管理体系重在解决不同建设阶段、各种建设活动、多个活动主体协同开展安全风险管理的工作机制和责任机制、管理程序和工作流程。技术体系确定技术方法,构建技术指标体系,为管理活动提供技术支撑,包括技术标准、应用规程(指南、手册)等。

(2)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风险管理理论体系是二期工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的技术基础和理论支撑,体系构建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保证理论应用不走样,做到方法科学、切实可行。同时,应用风险管理理论构建的管理体系、技术体系,也是实施风险管控的技术手段和工作抓手,要保证体系有用实用、好用管用。因此,应根据国内使用环境和应用条件,系统梳理国内国际风险评估技术,借鉴实际应用经验,经过测试比对,筛查适用于整治工程的风险评估技术理论,并采取定性与定量評估方法的结合,有效降低使用单一评估技术带来的缺陷,确保评价结果具有客观性。由于二期工程所涉及的生产类型较多,不同特征的安全生产风险种类多样,技术方法的适应范围也要比对研究,技术指标通过测试比对和专家论证,确定技术参数适宜的阈值范围和判定指标,以解决评估技术的应用效果,确保技术应用的实践性。

(3)运行需求与管理需要。二期工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架构与模式应基于体系运行需求,并符合工程安全管理需要。二期工程周期长、任务重、生产链交叉纵横等特点,决定体系运行管理应以务实为主,注重风险管得住,且管控程序简洁高效,整个体系运行应去繁就简,侧重实用有效,避免走向ISO贯标式的形式主义。针对实际管理需求,风险大小定位问题将直接影响管理效能,从宏观角度考虑,风险管理单元划分较粗、较大更便于宏观统计、分析和管理,从微观方面考虑,要满足工程现场操作性、针对性需要,有利于生产一线风险筛查、评估和控制,风险管理单元宜划分越细、越小为佳。因此,二期工程风险管理体系兼顾宏观管理需要与微观操作需求,在风险管理单元定位方面按照施工工艺路径,归纳形成大小适宜、便于微观管控、兼顾宏观管理需要的安全生产风险清单。

2 体系架构建立

2.1体系构建原则

体系架构设计时,着重考虑适用性、系统性、兼顾拓展性,从体系运行角度考虑,重点关注体系多主体各负其责、重点风险管控和体系持续改进。

适用性原则,要求体系与二期工程建设特点相匹配,满足工程风险管理需要;系统性原则,要求体系构成要素全面、管理工作程序完善、涵盖建设全过程;兼顾拓展性原则,要求体系兼顾工程建设不同阶段的需要和行业内借鉴应用的需要;各负其责原则,要求责任主体明确、工作职责明确,各参建单位建立配套的风险管理制度并执行;重点风险管控原则,要求围绕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风险实施重点风险的管控和跟踪监控;持续改进原则,要求体系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定期评估、不断改进。

2.2体系构成要素分析

二期工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要素应包括目标、组织机构与职责、技术标准与方法体系、工作程序与过程管控体系、运行体系和持续改进6个要素。

(1)目标。以提升本质安全为核心,构建风险管理体系,开展风险筛查评估,制定重要风险控制措施,进行体系有效运行,确保风险得到控制,实现安全生产目标。

(2)组织机构与责任。主要参建单位成立领导小组,负责体系建设、运行管理、技术支持等工作,项目部、监理部、设计组等落实运行管理机构、人员和职责。建立组织保障和责任体系。

(3)技术标准与方法体系。为指导和规范二期工程风险评估工作,应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技术标准与方法体系,明确风险分类分级标准、风险评估原则、风险辨识方法与流程、风险分析方法与流程、风险评价方法与流程以及风险控制要求等。

猜你喜欢

风险
预付账款的管理及风险防控措施探究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策略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风险和监管问题研究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