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本位的课外阅读指导探究
2019-10-08吴珍梅
吴珍梅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基于儿童、为了儿童、植根于儿童的“儿童本位”理念,重新焕发了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无数实践证明,儿童本位是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没有儿童本位理念的教育注定是失败的教育。因此,“无论何种教育影响,归根结底只有通过儿童自身的选择与建构,才有可能真正形成儿童发展的现实”。课外阅读指导作为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它的定位及所秉持的理念,决定着儿童的学习方式和成效。教育应以儿童为出发点。同样的道理,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也毫无疑问地应以儿童为出发点。
一、课外阅读指导的前提:尊重儿童主体地位
在开展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应坚持以尊重儿童主体地位为前提,并将这一原则立场贯穿于课外阅读指导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例如,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应坚定以儿童的需要与需求为出发点;在阅读作业的设计上,应坚持以儿童的特点与特征为着眼点;在阅读内容的解读上,应坚守以儿童的感受与感悟为落脚点。
在对该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儿童课外阅读指导的现状令人担忧。笔者在“中国知网”上输入关键词“课外阅读指导”,共搜索到相关文章两千多篇。但在对这些文章进行分析与研究后,笔者发现这些文章中有九成以上是关涉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且都是基于作者的视角,通篇文章很难寻觅到有关儿童声音的文字。既然课外阅读指导是为了儿童,那么在制订课外阅读计划时,就应该以儿童为指导对象,在推荐阅读书目时多征求儿童的意见,使所选择的阅读书目是儿童真正喜欢并有真正需求的。只有这样,在开展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儿童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课外阅读指导的目标才能更加清晰并取得应有的效果。
二、课外阅读指导的核心:满足儿童阅读需求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以需求为先导,没有需求就没有欲望,就会失去内驱力的基础。对于课外阅读而言,儿童有了阅读的需求才会激发阅读欲望。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教师应当了解儿童的阅读需求,并以此为指导的起点和支点。唯其如此,才能精准、精彩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活动。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虽然都属于阅读范畴,但二者有很大的区别。前者主要基于教材进行阅读,因而有着统一的内容、统一的标准和统一的要求;而后者内容、方法的选择却因每个儿童的兴趣不同而异。由于儿童的阅读需求不尽一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外阅读指导时对这一特殊性给予充分考量,使计划的制订和活动的开展更加符合儿童个性化要求。
基于上述认识,在开展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笔者一方面通过观察儿童的阅读喜好、了解儿童的阅读内容、分析儿童的阅读取向,来判断儿童的阅读需求;另一方面,通过与儿童面对面交流阅读感悟、阅读感想和阅读感受,来发现儿童的阅读诉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还深深体会到,只有精准掌握儿童在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求,才能在开展课外阅读指导的各项活动中体现针对性、富有实效性。如果在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一味“想当然”、一味以自我为立场、一味照搬他人的做法,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与自己的良好愿望背道而驰。因此,制订阅读计划也好,推荐阅读内容也罢,都应当基于儿童立场,对儿童的阅读需求给予充分尊重,对儿童的阅读选择给予积极支持。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兼顾读物的趣味性、知识性和思想性。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课外阅读指导才是有意义的。
三、课外阅读指导的重点:教给儿童阅读方法
讲究方法是把事做好的必要条件,做事不讲究方法只会是不计后果的蛮干。当今,儿童要面对大量的课外阅读,如果没有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作支撑,就根本实现不了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小学生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的阅读目标。因此,只有适合儿童的阅读方法,才能促进儿童实现乐读、善读和深读,才能帮助儿童顺利完成既定的阅读目标。既然如此,什么样的阅读方法才是适合于儿童的科学阅读方法呢?笔者的经验和体会是,只有那些符合儿童阅读规律和认知规律的阅读方法才是适合儿童的科学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的具体指导过程中,要把握好两点:
一是要契合儿童的身心特性、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比如,一至二年级(低年级)的儿童,大多富有想象、善于模仿和乐于表达,可向他们推荐和提供趣味性强的童话、篇幅短小的寓言、通俗易懂的故事、图文并茂的连环画等图书,并以此为载体指导他们学会复述、学会看图说话;三至四年级(中年级)的儿童,注意力基本能够集中和持久,能够认识和掌握一些常用的汉字,能够读懂和理解短篇甚至是中篇的故事等,可向他们推荐和提供富有一定情节和趣味的读物,并鼓励他们多做读书笔记,同时还可组织他们开展读书比赛、故事演讲等活动;五至六年级(高年级)的儿童,大多数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和认知能力,可向他们推荐和提供科幻类、经典名著、名人传记等书籍,并通过开展作文比赛、读书笔记展评、经典篇章诵读等活动,引导他们把阅读的收获和体会表达出来。
二是要按照循序渐进原则。任何一个人要获得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都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都需要一个逐步累积、逐步提高和逐步上升的过程。基于这一认识,笔者在指导儿童做读书笔记时,以让其愿写、会写和乐写为原则,对一至二年级的儿童只要求摘抄其认为优美生动的词语;对三至四年级的儿童,开始要求其摘抄优美生动的句段;对五至六年级的儿童,则要求他们写读后感,并组织他们开展阅读赏析活动。在指导儿童学会精读时,笔者以“泛读一选读一精读”逐步推进为原则,即首先指导儿童进行广泛或粗略的阅读,然后要求儿童选择书目中的精彩内容进行熟读。在此基础上,指导儿童仔细品味、读出新意,从而达到精读的境界。
四、课外阅读指导的目的:提升儿童语文素养
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对提升儿童语文素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只有从儿童出发,搭建符合儿童兴趣爱好特点的舞台,开展符合儿童阅读需求的活动,儿童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真正提高。”基于这一认识,在指导儿童课外阅读过程中,笔者坚持做到三个结合:
與课内阅读结合。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彼此互相弥补、互相衔接。很多儿童在课内阅读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问题和不解,为探索、解决这些问题和不解而对课外阅读产生动机和兴趣。小学语文课本从传统名著中精选了一些经典的作品。在阅读这些作品时,学生难免会对文本中的一些故事内容产生不解。笔者以这些困惑和不解为契机,通过开展班级读书心得交流会、名著故事品评会等方式,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有机融合起来,不仅丰富了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而且还促进了学生从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去探寻文本的思想内涵。
与学伴阅读结合。在阅读时,儿童既会因年龄、阅历、学校环境等相当而产生相似的体验,也会因爱好、性格、家庭背景等差异而产生不同的感悟。前者很容易在学伴群体中引起共鸣,后者则会在群体中给成员间带来相互的启发。基于此,在指导课外阅读时,笔者经常鼓励儿童与学伴们互相交流读书心得,使儿童与学伴共同走进阅读世界、共同分享阅读所带来的欢乐。此外,针对读物中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笔者设法引导儿童合作将他们读过的故事表演出来,让阅读形式更灵动、更有趣、更活泼。同时,也让儿童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更大的心理满足。
与家庭阅读结合。给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是每个家庭的职责。基于这一认识,笔者经常深入儿童家庭,向家长讲述儿童阅读的重要性,与儿童家长探讨如何培养儿童阅读兴趣,动员家长为儿童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比如,让家长与儿童开展共读一本书、英雄故事会、创意阅读分享等活动,使家庭成为一块巨大的“阅读磁铁”吸引儿童阅读。笔者从大量案例中发现,家长如果能够有效地陪伴儿童阅读,儿童一定会爱上阅读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基于儿童本位的课外阅读指导,就是要始终将基于儿童视角、基于儿童体验、基于儿童发展的理念和原则内化于心;从儿童出发,把是否关注儿童、理解儿童、移情儿童作为衡量课外阅读指导是否到位的标准,把是否贴童心、循童性、合童意作为评判课外阅读指导具体成效的尺度。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外阅读真正成为促进儿童成长成才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