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阅读策略探究:学理辨析与框架建构

2019-10-08廖先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元认知语文课程文本

廖先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培养学生优良的信息处理能力,成为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国际著名阅读评估项目PIRLS(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和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在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表现时,都会考查他们使用阅读策略有效快速地处理书面信息的情况。PIRLS和PISA的研究表明,阅读理解水平高的学生通常更善于使用多样的阅读策略,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策略是提升其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语文课程改革已经开始重视阅读策略。比如,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为每个年级编排一个阅读策略单元,分别是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和有目的阅读等四个单元。然而,从全面落实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应对知识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如何理解阅读策略、应该教给学生哪些策略、每项策略有哪些具体要求等一系列关键问题都值得深入探究。本文在辨析阅读策略本质的基础上,借鉴阅读策略的国际研究成果,结合香港地区的研究发现,尝试建构一个阅读策略框架,为语文课程改革和实践提供现实参照。

一、理解阅读策略的本质

国外有关阅读策略的内涵阐释比较多样。综合国际主流意见,阅读策略是指读者为了篇章的理解而有意进行的思维活动,如猜想、推论、评价等。所谓“有意进行”,指读者在使用阅读策略时有明确的目的,并做出必要的努力,从而完成阅读任务。这是它与阅读技能最大的不同。阅读技能通常已达到自动化水平(如从某字的声母与韵母拼出读音),不需要有意识地运用。不过,如果学生在阅读中长期坚持运用某些策略(如根据形声字规律识字),逐渐熟能生巧,这些策略也可以转化为技能。

按照这种认识,目前我国统编本语文教材所介绍的四种阅读策略,“预测”(猜想、猜测或推理)、“提问”(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是典型的策略;然而“提高阅读速度”是阅读目的,“有目的地阅读”则是阅读策略的基本要求,它们均不是思维和阅读活动,也就不属于典型的策略。按照教材编写者的说法,这些只能是“广义的阅读策略”。此外,有不少我们熟悉的阅读方法,如“SQ3R法”(浏览、质疑、阅读、记诵、复习)、“PQ4R”法(预习、提问、阅读、反思、背诵、复习)其步骤是固定的方法,也未能完全体现阅读策略以思维为主、根据特定的情境灵活运用方法解决阅读任务的特点,因此也不能直接认定其为阅读策略。结合我国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我们在认识阅读策略性质时还须把握如下两个原则。

1.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策略并非为教而教,相反,我们在设计阅读策略系统时,需要明确它们是为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能力目标服务的,即“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例如,现行语文课程比较注重培养较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尤其关注“重整”(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伸展”(如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能力。因此,可多教给学生归納与推论一类的策略。另外,也可从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阅读方法出发设定策略。如课程标准注重让学生掌握“诵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相应地,我们可多强调“自调过程”的阅读策略。

2.尊重学生的发展差异

根据学生的思维、学习基础,部分策略可能更适用于某特定年段学习。相对来说,小学低年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可引导学生掌握“猜测”“创意”等阅读策略;到了小学中高年段,学生的抽象思维开始发展,便可将概括类的阅读策略整合到日常教学中。对阅读水平中等偏下的学生,更应重视及巩固其阅读策略。总之,应依据学生能力,删减、增加、整合阅读策略,或侧重于培养某些能力。

二、从多个维度考察阅读策略

阅读策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认识其内部类别及成分并不容易。国际学者对此有多个角度的分类,可为我们建构阅读策略框架带来一些启发。

1.心理活动:认知与元认知策略

作为思维活动,阅读策略需要读者在阅读时调用多种认知能力。根据对认知的要求,阅读策略一般可分为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指在阅读过程中运用一些特别技巧来理解和提取篇章的信息,包括分类、演绎/归纳、替换、精致化加工(elaboration)、总结、推论等活动。元认知策略主要负责思考学习过程、制订相关的学习计划、监控学习任务,以及评价阅读的效果,包括制订计划、集中注意力、自我管理、自我监控、鉴别问题、自我评价等活动。尽管认知类的策略关乎人们能否理解文本,但元认知策略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可统领和协调多种认知策略的执行,二者缺一不可。

2.文本焦点:局部性、全局性策略

从阅读心理过程看,读者既要解读文本局部的信息,如认读字词、理解个别句子或段落的意思,又要作全局处理,如理解全文大意、掌握文本宏观结构等。根据阅读活动所对应的篇章层面,布洛克n、杨等学者把阅读策略分为全局性和局部性策略。全局性策略包括预估内容、识别篇章结构、综合新旧信息、对内容提出疑问、阐释篇章意义、评价阅读行为或过程、监控理解过程、修正阅读理解,以及对文章作出反应等;局部性策略则包括转述、重读、质疑句义、质疑字义、解决词汇问题等。

以上分类也有一些变式。例如阿伯特认为阅读策略可分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读者先理解局部意思再形成全局理解,是自下而上的阅读;反之,读者在整体感知大意后再细读文本,是自上而下的阅读。因而,自下而上的阅读策略主要集中在词义、句法或篇章细节,包括将字词分解为数个小部分、使用句法结构或标点的知识、搜寻特定的信息、转述或重述篇章原文、寻找特定的字词或短语;自上而下的策略则聚焦于篇章的主要情节、背景知识或篇章组织等,相关策略包括辨识篇章的主要内容、综合分散的信息、推理、在相关场景中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识别篇章结构。此外,伯奈特提出阅读策略可分为字词策略与文本策略两类。字词策略对应的局部性策略有四种,即利用上下文猜测字词意义、利用文法知识辨认字词意义、参照注解辨认字词意义、利用词根或词源以及构词方式辨认字词意义;文本策略对应的全局策略有六种,即利用背景知识、预测、标题或图示帮助理解,有目的地略读、泛读。

猜你喜欢

元认知语文课程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对中学生的元认知监控及其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