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蓝墨云班课”的中职“对分课堂”教学探究
——以《计算机应用基础》为例

2019-10-08戴元琴

中小学电教 2019年9期
关键词:蓝墨云计算机应用基础内化

戴元琴

(云南师范大学 信息学院,云南 昆明650500)

一、研究背景

(一)教育改革的需要

2015年两会工作报告中提到“互联网+”行动计划,随后互联网与各个行业相加,加出新模式、新形态、新生活。2018年,党中央召开了全国教育大会,科学规划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布局,开启了新时代中国教育事业的新征程,并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政策文件中作部署和要求,以推动面向信息社会的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在肯定我国教育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现在教育的发展不均衡、办学理念相对滞后、教学内容相对落后,需求和能力不相匹配等问题。从实际出发,为促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迫切需要找到一条新路,坚定不移地继续深化教育改革。

(二)中职学生的就业需要

近年来,在国家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之下,我国加大了对中职教育的投入,中职学生数量不断增加,教师队伍不断增强。但是现在快节奏的发展给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好好研究中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让学生用三年的学习时间掌握职业水平要求的技能,适应岗位需求,解决就业。

(三)中职学生学习特征

本研究通过长期中职教学实践和问卷调查总结出中职学生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1)中职学生的知识储备基础太薄弱,但进入中职学习的目标明确,88.24%的学生是为了增长知识、掌握技能。(2)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差,一旦遇到困难,70%的学生就立刻找教师,仅5.88%学生会自己研究并解决问题。(3)80.39%的学生选择通过网络补充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4)中职学生动手能力和接受外界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我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社会的现实情况,增强知识和技能的实用性,注重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岗位需要接轨。

(四)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现状

在传统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采用边讲授边带领学生操作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教师占39.22%,采用先演示然后学生操作方式的占52.94%(来自问卷调查获取的数据)。虽然学生能根据教师要求进行操作,但是操作基本是跟随模仿,操作内容比较单一,完全跟着教师规划好的路径走,简单的内容学生能够记住操作,但是稍复杂的内容学生完全就是在走流程,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学懂弄通,也不会举一反三,遇到困难立刻寻求教师的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化吸收直接决定着其问题解决能力[1]。所以可以看出学生对教授的内容没有实质性的掌握,只是停留在模仿阶段,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

针对这些现象,本研究在教学中采用对分课堂模式,并借助蓝墨云班课来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概念

(一)对分课堂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在2014年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将课堂一分为二,分配一半课堂时间给教师讲授,另一半课堂时间给学生讨论,并把讲授和讨论时间错开,让学生在课后有一周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2]。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许多教师已成功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覆盖各学科各学段,分析其特点包括:

(1)对分课堂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亮点在于把讲授和讨论的时间错开,即隔堂讨论。

(2)对分课堂融合了讲授式课堂和讨论式课堂的优点:讲授阶段,教师主要讲解重难点或者关键点,其他零碎知识留给学生自学;讨论阶段,则是学生对讲授内容进行吸收之后,带着自己的问题来参与讨论,讨论更明确。同时讨论还增加学生、师生交流互动的机会,同时更体现生成性教学。

(3)强调过程性的评价,避免学期末的突击式学习,而是关注学习过程,主要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沟通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4)强调“先教后学”,对分课堂不鼓励任何形式的预习或自学,提倡把预习的精力放在内化吸收阶段。

(二)蓝墨云班课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化、吸收过程,不仅仅依赖于课本知识,还需要利用强大的互联网平台,进一步扩展和增强知识领域,完成作业[3]。蓝墨云班课在电脑和手机均可安装并免费使用,操作简单快捷,功能丰富而实用。因此在学生的内化吸收阶段,采用蓝墨云班课进行教学辅助,可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蓝墨云班课的特色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开展互动环节

课中或课外,都可以开展问卷、头脑风暴、讨论等互动教学活动,即刻反馈。

2.资源库管理

教师可以发布的所有课程信息、学习要求、课件、微视频等学习资源,都可以即时传递到学生的移动设备上,从而让学生的移动设备变成学习工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化学习。

3.学习评价

蓝墨云班课可以根据学生查阅资料或参与互动的情况,生成学生学习评估报告。

蓝墨云班课在对分课堂的各阶段发挥着独特的功能。比如:讲授阶段,将课堂实录上传到平台,供学生课余学习;内化吸收阶段,学生可以利用资源进行辅助,并在遇到困惑时,随即与同学、教师互动交流;讨论阶段,可以开启头脑风暴,激发学生思考,自由畅谈见解,蓝墨云班课实现了线上线下无缝结合的学习与讨论。

三、基于蓝墨云班课的中职对分课堂

(一)对分课堂教学课时组织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都是两课时连上,每课时40 分钟。第一次第一节课讲授对分课堂的教学方式以及熟悉蓝墨云班课,第二节课开始教师讲授单元内容;课后学生进行内化吸收,根据任务进行自主补充学习和交流;第二次课的第一节课讨论内化吸收阶段遇到的疑难点。从此以后,每周第一节课讨论,第二节课讲授,对分课堂教学基本环节如图1所示。

图1 对分课堂教学基本环节

(二)具体教学实施安排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每周两课时连上。

(1)讲授,主要讲授知识框架、重点和难点,教师结合实际案例进行适当的讲解示范,同时采用录屏软件进行课堂实录,最后将教学视频上传到蓝墨云班课。

(2)内化吸收,采用任务驱动法,学生课后内化吸收有方向、有目的。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内化课堂知识技能,并自主补充学习,遇到困惑可以独立思考,可以通过蓝墨云班课反复观看视频,或进行生生、师生交流互动。最终形成成果,同时总结经验、技巧或者疑难,并上传到蓝墨云班课。

(3)隔周第一节课讨论,小组内讨论,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互相点评作品,完善作品,特别难的问题,全班同学和教师共同解决,将问题及解决方法记录并上传到蓝墨云班课。

蓝墨云班课在教学过程中起桥梁作用,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搭建互动交流、学习平台,基于蓝墨云班课的对分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蓝墨云班课的对分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三)教学评价方式

对分课堂强调过程性评价,学生学期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60%,期末考试成绩占40%。

平时成绩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课堂中学生课堂纪律、学习态度、参与度、出勤等。第二部分是学生的作品,同伴互评、教师评价。第三部分是蓝墨云班课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参与讨论答疑生成的数字化评价报告。过程性评价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同时促进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的反思。

四、蓝墨云班课的中职对分课堂实践效果

学生上交的作品不拘一格。学生在内化吸收阶段,有足够的时间去内化学习的技能,深刻理解该技能的真正用途后,完成的任务就更具有独特性和实用性。比如学习Word 表格,学生会做个人简历、课程表、教案、信息登记表等。

讨论阶段的问题更丰富。学生操作不再是一步一步模仿教师,而是学生自己根据任务设计作品,所以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越多,更有机会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学到的知识技能也就越多。

讨论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锻炼学生发言能力,提高学生自信心。

利用蓝墨云班课,学生的交流讨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出问题后,大家都可以参与讨论,畅谈更自由。

学生自学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内化吸收阶段学生会通过各种方式来补充学习。

五、结语

通过本次应用研究,笔者就实验过程总结出两点注意事项:第一,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对分课堂的教学内容选择具有一定的探究意义或创新价值;第二,教师在进行对分课堂教学时,按照自己设计的教学计划来进行教学,必要时可以适当调整,更好处理预设与生成。

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一名教师,特别是在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在课堂上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终将被社会所淘汰,所以应该关注现代教学技术,关注教育改革动态,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做到授人以渔。

猜你喜欢

蓝墨云计算机应用基础内化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基于“蓝墨云班课”的过程性评价对终结性评价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
云教学,让“教”更智慧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蓝墨云班课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信息化模式下高职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