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血管疾病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的研究

2019-09-28任晓宁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不安全因素心血管疾病解决措施

任晓宁

【摘 要】:本文主要选取某院一年时间内救治的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护理状况的回顾性分析,找出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解决措施,以此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护理;不安全因素;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0-03--01

心血管疾病的种类相对较多,如心臟病、冠心病、心肌梗塞等,这些病情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治疗过程较为繁杂,一旦治疗出现失误,将直接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引起死亡事故。所以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心血管疾病可能带来的影响,找出其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然后制定合理解决措施,减少危险的产生。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主要选取该院2018年一年时间内收治的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这些患者中,男性患者有53人、女性患者有47人,总体的平均年龄在51岁上下。患者中存在的心血管疾病种类有高血压冠心病,人数占8成以上,心肌梗死,人数占总人数的1成以上,还有1成患者患有风湿性心脏病。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是对选取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予以掌握,做好相应的归纳总结工作。

1.3 评价指标

在本次研究中,相关资料的评价标准主要分为两种,即合格和不合格,满分为10份,及格分数为6份,低于6分的全部视为不合格。在研究中,通过多位名医师的打分评价,取平均值作为最终评定结果。

2 结果

在研究过程中,只有三成左右的人员出现了不安全因素,而这些不安全因素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患者未按照医生医嘱服用相关治疗药物。该类患者人数居多,共13人,占总数的48%左右;由于医护人员自身能力不足或者失误产生的不安全因素。该类患者有10人,占37.04%;还有小部分人群是由于医院产生的不安全因素,进而影响其护理效果,这些人群的占比为14.81%。通过相关数据比对可以看出,心血管疾病护理中不安全因素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即医院、患者自身及护理人员,其中以患者自身导致的不安全因素占比最大,影响最为严重。

3 讨论

从护理人员角度来看,首先,由于心血管疾病的复杂性,护理周期相对较长,这为护理人员工作带来了较大压力,增大了护理人员的疲惫感,降低了整体工作效率。

其次,很多护理人员受到自身经验和知识储备方面的影响,对心血管疾病的了解还不是十分透彻,相关机械操作存在诸多困难。在护理工作中,突发事件得不到及时解决,影响了护理效果。

再次心血管疾病的种类相对较多,护理人员无法准确的对疾病类型进行判断和评估,影响了第一时间的急救效果,导致不安全因素的出现。

最后,受到护理人员自身专业素养的限制,其对患者及患者家属永远保持着冷漠态度,缺乏有效沟通,这使得患者及家属无法及时明确护理人员的意图,导致很多矛盾和纠纷的产生,降低了护理质量。

心血管疾病本身就是高危疾病的一种,一旦发病,将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在开展护理工作时,医院必须加大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让其明确护理工作的目标,从而推动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减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产生,维护患者生命安全。

从患者自身角度分析,由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较高,在发病时如果不能做到及时抢救和治疗,会错过最佳抢救时间,增大患者死亡概率或者留下较为严重的后遗症。再加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自身状况的评估较为乐观,认为通过治理就能够尽快恢复健康。

现阶段,很多患者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认知较少,对其危害及护理内容并不十分明确,在护理中的配合效率相对较低,无法按照医生医嘱开展相应治疗工作,导致病情恶化、反复,影响自身身体健康。此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大多以中老年为主,这些患者的记忆力、身体素质都呈现明显衰退现象,在实际生活中很难做好合理的自我养护工作,需要专业人员的照看,这无疑增大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增加了不安全因素的存在几率。

从医院的角度来看,虽然本院的护理医疗设备较为齐全,但是除护理设备外的其他硬件设施存在一些问题,如缺少手扶设施外等,这使得护理工作存在诸多不便;患者食堂并未启用,无法为患者提供更多饮食方面的控制,健康饮食对于心血管并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意义,由于无法保证饮食安全,为护理人员带来了一定阻碍,增加了心血管并患者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另外,对于心血管病患者来说,适当的有氧活动能够增强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避免病情反复或恶化,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过本院在活动场所的设置上,只建立了一个公共区域,并未给心血管患者设置专门的活动区域,这增加了患者感染其它疾病的概率。再者,病房较为拥挤,不利于患者进行床旁活动,也是增加不安全因素的主要原因。

基于上述问题,在护理心血管疾病患者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首先,要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力度,不断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增强护理人员风险预防和控制的能力,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采用合理方式来加强风险防控效果,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要拓展护理人员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知识,确保危机时刻,护理人员能够精准判断患者病情情况,做好合理的处理措施;

其次,深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护理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矛盾和纠纷。护理人员在处理纠纷的过程中,应学会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身权益,保持患者、自身及医院三者之间的良好关系,这样才能减少治疗风险,在强化治疗效果的同时,推动医院的稳定发展;

最后,在护理工作开展前,应与患者家属进行良好沟通和交流,让患者及患者家属明确心血管疾病的危害,护理的相关内容及可能出现的临床特征,并激发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参与热情,让其积极配合治疗工作,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良好的沟通交流也是降低纠纷和矛盾的主要原因,其对于避免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产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潘艳琴.心血管疾病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的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9(5).

猜你喜欢

不安全因素心血管疾病解决措施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谈谈如何杜绝矿井测量事故
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