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步辨认的中国本科生专业期刊英语论文读写研究*

2019-09-28复旦大学蔡基刚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3期
关键词:期刊论文期刊论文

复旦大学 蔡基刚

提 要: 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背景下,提高大学生国际期刊论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已成为中国高校外语教学的方向。本文在两个学期的学术英语课程中对67个来自不同学科专业的本科生采用语类分析方法,要求学生对其专业期刊的英语论文进行语步、元话语和相关语言表达的辨读,学期结束后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评估这种方法。结果显示,学生的期刊论文语类能力、读写能力乃至科研能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他们撰写期刊论文的信心也有所提高。研究结果对于高校公共英语教学定位的改革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意义。

一、引言

推进“双一流”建设和新工科等卓越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培养年轻一代的科学家在他们各自的学科领域内具有国际话语权或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研究表明,最近六年,我国被SCI(自然学科索引)收录的科技论文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李素,2015)。但是,中国论文数量虽大,质量却不高。如果用代表学术影响力的“论文引用影响因子”(Citation Impact)来衡量,论文质量仍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Nature,2016)。究其原因,除了内容因素,就是国际期刊论文读写能力培养等问题。

境内外专家以中国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为方向,开展了多方位的研究。如Hu等(2011)比较了用汉语和英语写作的期刊论文中的限制语和加强语,Mu等(2015)对外语教学方面的国际英语期刊论文和国内汉语期刊论文的元话语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肖忠华等(2014)则对中外作者科技期刊论文英文摘要中的语步进行对比研究。但是在文献调查中,我们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教学性探索较少。很少有文献介绍高校公共英语关于国际期刊论文写作发表而进行的教学案例和研究。分析原因,可能有这几个方面:1)能够胜任非英语专业如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期刊论文读写教学的英语教师很少,因此这类课程在高校外语学院开设比例屈指可数;2)在英语圈内有一种非常普遍的看法,没有专业知识无法胜任学科内的期刊论文读写教学;3)我国高校的大学英语是大班教学,即使是硕博士生的公共英语,基本上没有为某一专业开设一门专业期刊论文读写课程的情况。

Nature(2016)针对中国科技人员期刊论文读写能力薄弱的情况,建议 “中国应考虑为学生和年轻科研人员提供更多的英语写作和科学论文写作的培训”,这将“极大地改善中国下一代学生和科研人员的科技写作水平”。我们认为,通过阅读和撰写国际期刊论文还能大大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创新思想,促进他们的科研能力的提升。因此,探索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师如何在本科高年级和研究生中开设国际期刊论文写作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本文将研究以下三个问题:1)如何在自然班(即来自不同专业的本科生)中培养学生国际专业期刊论文的读写能力?2)语类分析法在教授国际期刊论文读写技能中的效果如何?3)在本科生中开展国际期刊论文读写课程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意义何在?

二、研究设计

1.理论框架

语类分析(Genre analysis)是进行专业期刊分析的主要理论。Swales (1990:58)认为,语类(或体裁genre)是参加一系列具体交际事件的成员为达到特定目的所使用的、共同默认的语篇特点。语类在学术上分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实验报告、专著、讲座等,这些语类都有其独特的语篇结构和修辞手段等。如Swales归纳了学术英语论文引言部分的几个主要语步(moves),如确定研究范围(概括主题、回顾前期研究)——建立研究空间(指出差距、补充已知)——占据该空间(宣布研究目的)。Dudley-Evans(1986)提出了论文讨论部分的几个主要语步:重提实验背景—总结实验结果—报告预期或意外发现—与过去同类研究的比较—解释发现—提出建议等等。在语步下,还有更具体的语阶(steps),如在报告结果这个语步下有数据分析步骤、重复研究问题、报告主要发现等语阶。

但是学科知识的构建和传播的方式是因学科而异的,在语篇结构、修辞手段、元话语使用和语言表达等方面各学科的期刊论文都有很大差异。为此Hyland(2009)认为,学术英语写作教学应依据不同学科的期刊论文写作范式,把期刊论文各个部分的语步和相关的语言表达分析和授予给学生。

2.课程设计

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语步辨认的英语期刊论文读写法”。选择两个学期的学术英语课程班按此方法实施教学,课程结束后进行问卷和访谈。课程共32课时(16周),为上海某一重点高校的本科生选修课程。课程目的:帮助学生了解他们专业期刊论文的语步语阶、修辞手段和与语步语阶对应的句法结构和元话语(metadiscourse),以提高他们阅读专业期刊论文的效率,并为今后撰写期刊论文储备知识和能力。课程对象为大一下至大四上理工科学生,他们的专业情况如下。

表1.课程对象信息

自然班,即各学科学生混合班,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特点。教授学科期刊论文写作,学生最好来自同一学科,但不同学科学生组成的自然班也有其优点。如Swales & Feak(2004)认为多学科学生一起学习比单一学科学生的学习更注意篇章结构和修辞手段的差异,而不仅仅是语言本身的正确性,而且不同学科的比较和讨论有利于跨学科意识的培养。

3.实验方法

本实验具体步骤如下:

1)课程开始时,教师把全班学生按照专业方向进行分组,如分成“医学”、“生物”、“化学”、“信息技术”、“物理”、“电子工程”六个组别,若不足两人,按照专业最接近的结合。

2)要求组里每个学生从自己专业中挑选两本影响因子比较大的国际期刊(SCI),分别下载两篇论文。选择文章的标准是:(1)确定是实证研究性文章而非综述类或书评类文章;(2)作者最好是英语本族者(通过作者名字的拼写来确定);(3)内容与自己学习和研究的兴趣相关;(4)长度在4 000—8 000词为宜。

3)教师使用教材(蔡基刚,2016)中的6篇期刊论文作为样本进行 “标题和引言”、“文献回顾”、“方法和结果”、“讨论和结语”、“摘要和参考文献”大班讲课,主要分析这些部分的语篇结构、修辞手段和语言使用。

4)教师课上分析样本语步和语言。学生课后对自己下载的期刊论文进行语步和语言特征的辨读(见附录3)。任务包括:(1)确认论文结构是IMRD, IRDM, 还是IM(RD)C(I=引言,M=方法、R=结果、D=讨论、C=结语);(2)辨认以上部分(sections)中的每个语步和具体语阶(如引言部分的背景介绍、文献回顾、提出研究问题等);(3)分 析某一语步或语阶缺位的原因;(4)研究表达这些语步语阶的语言特征,即作者用什么词汇、句子结构、时态等来表达某个语步功能;(5)比 较自己下载的两篇文章的结构和语言差异;(6)再与本组其他成员的文章进行对比,找出同一学科不同期刊论文的研究范式和话语传统,它们的共性和差异;(7)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汇报交流。

5)为了便于迅速辨认,我们在第二学期采用语料库检索方法。让一个小组将下载的10篇左右的同一学科不同期刊不同作者的文章建成一个小语料库,用语料库检索工具(http://www.lextutor.ca/conc/eng/或http://www.laurenceanthony.net/software/antconc/)查找关键词(如引言中的aim, research questions,讨论中的 consistent, explain 等)确定语步及其语言表达的常用搭配句型。

6)课程评估。要求学生把所有练习(见附录3—7)及分析报告(附录8)连同下载的两篇文章一起交给教师,作为评估的一部分。同时要求每个学生模仿自己专业期刊论文语步,写出一篇2 000 词以上的期刊实证性小论文。句法方面让他们直接参照http://www.phrasebank.manchester.ac.uk/writing-conclusions/。这个网站对每个语步都列出常用相应表达。

学期结束后,我们采用问卷(附录1)和访谈形式(根据问卷情况选取了8位学生进行单独访谈,其中两位在学习了该课程后在其专业领域的SCI期刊上发表了论文)来了解这种方法的教学效果。问卷采用李克量表(坚决不同意和坚决同意的1至5点之间选择),结果用百分比和均值表示。分析方法采用问题归类,用问卷得到的数据和访谈加以说明。Creswell & Clark(2007)认为访谈中的定性描述可以帮助解释起初的定量结果。访谈采用半结构性访谈的方法,用编号# 1-8编号表示具体学生,其中#1是在化学SCI 期刊发表论文的大二学生,#2是在计算机SCI 期刊发表论文的大三学生。

三、结果分析

1.本科生有提高国际期刊论文读写能力的需求

问题1(附录1)显示学生对阅读本专业期刊的论文有很大需求(4.57),问题3表明他们中从没正式阅读过专业期刊论文的比例高达3.03。

“国内期刊的先进性和时效性较差,前沿的科学成果大多都在英文文献中。不论是参与科研搜集相关研究的资料,还是平时写教学实验的实验报告,或一些专业课程的课程论文包括presentation全都需要阅读文献”#1。

“我们理科老师对这方面要求很高,尤其是到了学位专业课程阶段,老师会布置我们去读课程相关的专业期刊文章,尤其是那些海归老师。”#8

调查发现,大二和大三学生对投稿写作国际期刊论文也有很大需求(4.04),

“我也说不上,但是尝试在我们专业期刊上发文章是我的梦想。系里对在国际SCI刊物上发表论文的同学奖励很大,不仅是奖学金,更重要的是优秀毕业生称号和直升研究生的机会,这对我们出去留学都是很大的激励。”#5

“我的师兄彭博在本科阶段发表了12 篇 SCI 论文,其中2篇被选为国际物理材料类最优秀论文的1%。他很牛啊。研究生不仅直升,而且被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1

2.课程能提高学生对专业期刊论文内容的预测能力和科研能力

语步的分析有助提高学生对论文内容的预测能力。有一个练习(附录2)是教师从期刊论文中选出几个标题,要求各组学生通过论文标题来猜测文章的研究目的、研究问题和可能会用的研究方法,然后全班交流。学生对这个练习非常感兴趣。

“期刊文章很长,读了半天也不知道是否是自己要找的。老师先告诉我们科技论文标题的信息很丰富,通过分析标题中的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预测文章研究的问题和目的,甚至研究方法。这个练习很管用,可以省掉我很多用来找合适文章的时间,提高找材料的针对性和目的性。”#4

“这个方法很能提高我们的科研能力。大家激烈讨论分析标题中的关键词及其关系。我们小组先要求每个人各自把猜测到的研究问题和可能使用的方法写下来,然后相互比较,达成统一并宣布。再听听其他小组的分析,很有启示。最后老师把原文中的研究目的、提出的研究问题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在PPT上呈现出来,猜对的同学和小组甭提多高兴,表明我们也有名作者的研究能力。猜不到的,更是看到了差距。”#5

3.课程提高了学生对专业期刊的阅读效率和理解力

我们在教授论文主要部分和语步时,设计了大量辨别其中语步语阶的练习(附录3—7),目的就是让学生熟悉每个部分的论文信息结构安排,以提高学生汲取信息能力和理解能力。实践证明这是很有效的(附录1,问题6)。

“过去我读文章往往是按部就班,从引言第一句读到结束最后一句,往往读了一天,也不知道读了什么,找不到要的信息。现在知道从引言部分最后几句的research questions读起,这里往往有‘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The paper aims to’等标志性短语句子,读了就知道这里讲的就是文章研究的目的和问题,然后再跳到讨论部分的开头一两句找到作者归纳的调查结果和对research questions的回答,就知道大部分内容了。太有规律了。”#6

“尽管每个专业甚至每篇文章的语步都有差异,前后顺序似乎也不全一样,如我们化学期刊的method放在论文最后部分居多,但是这种规律性的分析能够帮助我找到需要的信息。以前我总是在结果部分去看研究结果,但大量数据和图表往往搞得我一头雾水。而现在我直接在讨论部分的第一段先看作者对主要发现的归纳,然后回过头去看数据,就非常好理解。”#8

“语步分析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来了解期刊论文的‘套路’,如句式的规定、文章结构顺序、句子表达的特定功能。心里明白套路,阅读才能越读越快。”#1

“报告性动词如show, demonstrate, suggest,以前我们认为没有什么区别,实际上不同动词表明作者对结果的信心程度。再如claim 和argue等报告性动词的选择往往表示作者对引用的内容或观点持消极或否定的态度。还有同样综述过去研究,用现在时表示这个结果依然正确,用过去时表示现在有了变化”#7

4.课程强化了学生学术写作的规范能力

科研论文不是大学英语的议论文,它要求观点要有证据,讲话要客观准确,结论要留有余地。因此,我们借助语料库搜索工具要求学生对元话语标记(附录4)和引用方法(附录5)进行调查,培养了他们对学术态度表达的意识(附录1,问题8)。

“老师让我们自己小组的几篇文章组成一个小的语料库,使用网上的检索工具对‘may/might/seem/possibly/seems’等关键词进行查找,观察这些hedging的分布和使用情况。这个辨认和检索活动很有实际意义。我发现hedging大多集中在讨论部分,可能是作者在下结论,表达观点时不愿意太绝对,因而都非常谨慎。我过去写作文从来不考虑这一点,现在知道了表示结论性观点用may, might更学术性。”#4

“citation的归纳和总结很有意义。以前不知道把被引作者姓名放在括号里(information-focused)和放在正文中(author-focused)的区别,以为是随意的,经过练习(附录5),才知道可以从这两种引用方式中了解引用人的不同态度,突出作者的引用科技文章较少用,可能作者更相信证据而不是权威。更重要的是通过辨认和检索,我意识到广泛引用文献来支撑观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以前喜欢直接引用,但分析中发现,作者几乎都采用paraphrasing或summarizing。”#3

5.课程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尤其是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

在大学英语小作文里,甚至在四、六级作文里学生的语言表达普遍口语化。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教学中尤其引导学生观察和辨认科研论文中的名词化表达(附录6),并让他们和自己的口语化表达进行对照。实验证明这是非常有效的(附录1,问题9)。

“通过对自己下载的文章进行分析,我发现名词化现象确实非常普遍。正如老师说的名词化使用可以高度浓缩要表达的信息,使表达更简练。如在过去我往往会这样写How to make people work harder has become a topic which greatly interests lots of companies in the world。现在我可能这样写了Motivation has become a subject of immense corporate interest in the world”。#5

“过去我比较喜欢用people believe that, I think that,通过对believe, suggest等报告动词用法的辨认,我发现在科研文章中普遍使用的是非人称表达,被动态,要么用there is+N.it is+Ved等结构(见附录8),这就是老师说的自然科学强调事物的过程和变化,因此用物做主语多一些。现在我在写作中尝试用这些impersonal expressions,不再使用I think, in my opinion 这种没有根据的个人体会了”。#2

“我总认为科技文章结构复杂,从句套从句,句子比较长,因此平时往往模仿用which, that主从句写作。但从下载的学科文章看,情况并不如此,似乎简单句反而多一些,大多用名词短语的方式表达(附录7),我比较同组其他人下载的文章,也是如此。这就改变了我想当然的看法”。#1

6.课程提高了学生撰写科研论文的信心

语步语阶及其对应的语言表达的辨认,尤其借助语料库使学生自己的写作有了信心(附录1.问题7和10)。如在引言部分,学生输入“the aim”, “the study/paper/research”, “few studies”等关键词,在讨论部分输入“(in)consistent”, “show /demonstrate /suggest”, “the findings/results”, “implication”等关键词,就会发现在综述前人研究,解释结果,分析意义等语步语阶时,都有各自固定的语言表达以及和这些表达常用的搭配和时态运用等。

“中国文章一大抄,实际上英语期刊论文的写作也是如此,除了各自的内容不一,但表达每个语步用的语言都有固定的表达。老师让我们通过语料库检索the aim/the findings等关键词,可以归纳出不同语阶各种表达句型,只要背熟,就可以灵活应用,写出的句子有点模样了。”#8

“我感觉老师让我们在所布置的摘要上进行语步标注(附录3)很有意思。一篇摘要150词左右,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背景、目的、方法、发现和结论等,而且往往是一对一,即各用一句话来表达一个语步。通过标注,使我写摘要的目的性增强了。”#7

“我这次能成功写出一篇4 000多词我们专业的期刊论文,多亏两篇下载的专业文章的语步和语言分析,我就是依样画葫芦出来了。”#2

“我以前不知道写文献综述、方法介绍和结果陈述时用什么动词的时态,现在通过检索各个部分的动词时态,结合老师的归纳,初步掌握了表示不同功能时的不同用法。”#1

四、讨论与启示

基于语步和对应语言表达的辨认对于促进大学生专业期刊论文的读写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附录1,问题5和10)。主要原因或许是:第一,这种活动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读专业文章一般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现在这种阅读不是对概念和内容的理解,而是对带有明显语言标记信息的寻找,或是对标记本身的寻找。由于有固定的答案,这种“捉迷藏”和“找答案”的活动很能激发大家的好奇心。第二,这种活动具有集体讨论性和答案相互印证性。无论是对文章内容的预测,还是论文每个部分的语步辨认,以及对比自己和小组其他成员下载的论文都可以引发激烈的讨论。“老师把一篇文章的研究目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打在slide上,要求各组根据这三个方面内容为这篇文章拟个标题。开始我们小组讨论分歧很大,后来趋于统一。但当各个小组把各自拟的标题打出时,我们又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最后老师呈现原文的标题,又引起了一阵欢呼”#4。学生就是从这种讨论和不断的印证以及比较中,很快地提高了期刊论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第三,这种活动把长篇阅读变成了碎片性阅读。把长文章按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语分开阅读,甚至在一个部分里再分宣布发现、比较前人成果、解释发现、阐述意义等语步来阅读,这能适应初学者的学习情况。第四,课程是找规律,因此效率高。一位学校督导(理工科教授)听了我的课后说,“我们往往需要通过大量期刊论文的阅读和仿写,好几年自学不断摸索才能逐渐掌握的规律,现在你一节课就讲清了。这课对理工科学生的国际论文读写太需要了。”

我们的发现证实了Swales & Feak(2004)关于不同学科学生一起进行语步辨认的优点,同时也和Cheng(2008,2015)研究结论一致。但不同的是 Cheng的研究是针对一个研究生的案例分析,而且还是在美国全英语教学环境里做的研究。而在英语作为外语的环境里,在用汉语学习课程的本科生中实施这种教学法无论在国际还是在中国国内都是很少有的,其启示意义很深刻。

第一,专业期刊论文的阅读和写作训练主要应该由语言教师承担。在访谈中,那些上过和正在上专业全英语课程的同学反映,专业教师基本上讲专业内容,很少直接拿期刊论文来进行论文的语言分析,即使有时拿篇期刊文章分析摘要或方法等写法,也不会这么细致地分析这些部分里每个语步语阶特征,学历背景使学科教师更不会分析语步使用的语言情况和表达作者观点态度的元话语。

第二,语言教师因为不熟悉专业知识就不能开这种课程的胆怯心理是没有必要的。语言教师可以不懂专业内容,学生也可以不完全搞懂全部内容,但完全可从语言角度分析专业文章的。如我们让学生分析了两篇他们专业的期刊文章后,写一个分析报告(附录8)。这个报告就是他们专业研究性文章的写作标准。学生根据自己归纳的标准写出他们的文章。教师根据学生提供的标准来批改和评价他们写的论文。实验表明:内容和语言的教学可以是不同步的,正如专业教师在教授专业内容时可以不顾及语言表达,语言教师在分析语言表达时也可以不完全考虑内容。

第三,语言教师需要熟悉的不是学生专业的知识体系和内容,而是这些知识是通过什么样的语言表达方式来构建和传播的(蔡基刚,2017)。由于语类和每种语类中的语步、修辞结构以及元话语等都是因学科和专业各异的,因此,语言教师最好能选择一个学科进行研究和教学,如医学、法律等。当然不是说跨学科的不行。这个课程就是面对来自不同学科的学生,但对教学带来的不是消极影响,而是给教师提供了比较各学科期刊论文写作的不同话语方式的机会,为科研收集了宝贵的数据。

第四,这门课程开设时间最好是大二,当然根据不同学校情况。“到了大二都进入了专业学习,(我们)有一种想进一步了解专业前沿情况并表达自己科研思想的需求”(#2)。“早点选修这门课,有助于掌握文献阅读和科研论文撰写的方法”(#1)。“英语水平高低不是阅读撰写期刊文章的主要因素,我大一就参加四级考试,但分数不高,听力不到及格线。我感到需求和要求才是关键”(#6)。“老师布置我们每周读5篇专业期刊摘要,分析5个titles并猜测文章内容,这个方法太棒了。可以说,我的英语水平突飞猛进,词汇量迅速增加,而且科研能力大大提高”(#7)。“如果不要求我读英语专业期刊,到毕业可能我还是只会读汉语的。这门课程中最大的受益是养成了我阅读专业英语期刊的习惯。”(#5)。

第五,课程激发了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普遍来说,本科生没有做科研和发表论文的要求,但他们科研欲望从进入专业学习和实验室就萌发了。以前没有机会和要求。而我们英语课程先于他们的专业就早早要求学生结合自己专业,收集数据开展调查实验,写出小论文。这一下子点燃了他们的科研欲望。从最近两年的学生递交自己的论文看,80%选择他们专业上的课题,不少学生就是带着实验室数据来选修这门课并完成论文写作的。我们注意到,每次课程结束总有1—2名学生的论文在国际顶级性期刊发表。

第六,这门课程为公共英语教学定位进行了探索。长期以来,本科公共英语课程设置始终是围绕四级考试的通过,或是为了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最近几年加上了跨文化交际能力或博雅全人教育。这种定位造成许多学生通过四级考试后英语学习懈怠或停止。参加课程的同学无不反映,这门课程所学的东西是所有大学英语课程中最多且最有意义的,“满满干货”,最主要是满足了他们专业学习的需求,而且在具有挑战性的期刊论文读写中他们看到自己不足,激励他们更努力地学习英语。

第七,课程开设提高了公共英语教师的学科地位。长期以来公共英语教师教的内容和中小学英语教师一样,都是通用英语。在新生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公共英语学分不断压缩,地位日益边缘化。而结合学科的专业期刊论文读写课程,在双一流和新工科等建设背景下受到校方和学生极大的关注(如复旦这门课程不仅成为研究院重点课程予以投资建设,本科教务处也进行录像,超星转播)。尤其在那些没有全英语课程的高校或专业院系里,了解和熟悉这个学科的理论知识是如何用英语构建和交流的公共英语教师更成为了各专业院系的“香饽饽”,他们不是教英语,而是参与了该学科的建设。

第八,当前我国高校英语教育的矛盾已转变为大学生用英语从事学习和科研的强烈欲望和与我国公共英语教学不能充分满足他们需求的矛盾。在科研要求和压力下,中国本科生中出现了一种科研创新的高潮,他们希望用英语把他们的科研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上。但高校公共英语还在延续以四、六级考试达标为驱动的类似中小学打基础的通用英语教学。这种教学定位已经不适应今天国家和大学生的需求了,而本课程就是突破的方向。

五、结语

培养本科生(研究生更需要)通过阅读国际期刊汲取专业信息和撰写研究论文的能力已成为新时代高校英语教学的新任务。我们提出了基于语步辨认的国际期刊论文读写模式,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是行之有效的,这些练习(附录2—8)为不少高校类似课程的老师认可。本课程不需要额外的专业师资配备,只需挖掘公共英语教师的潜力,在任何学校都能用这个模式开设课程。本文的不足是没有从下面几个方面探索:1)学 生的英语能力程度和课程有效之间关系(本实验只是在重点高校的二三年级学生中实施);2)学 生的专业知识程度对课程效率的影响;3)课程对学生期刊论文读写能力提高的实证性研究。这些都是我们今后研究的方向。

猜你喜欢

期刊论文期刊论文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我国体育学领域高被引学术期刊论文特征分析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期刊审稿进度表
宝鸡文理学院科研论文计量分析
国内“MOOC”和“翻转课堂”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