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类多维度分析模式构建及实证研究*
——基于交际目的谈Swalesian学派语类分析模式的拓展

2019-09-28山东大学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3期
关键词:主位语篇语境

山东大学 李 冰

提 要:近年,众学者认为ESP领域的语类分析模式存在种种缺陷,应建立一个语类多维度分析模式。笔者从语类本质是实现特定交际目的出发,构建语类多维分析模式,以Swales语类分析为基础,宏观层面植入语境,微观层面植入主位推进理论,用主位功能将宏观和微观层面衔接。并用雅思大作文展示新模式运用。本研究旨在理论上,构建语类多维度分析模式;在实践中,帮助二语学习者了解成功实现交际目的语篇的特征,写出合格语篇,融入学术界。

一、前言

学者们普遍认为语类研究影响比较大的有:系统功能语言学内部Hasan(1984:181-219)提出的“语类结构潜势”和Martin(1993)为代表的“澳大利亚悉尼学派”、以Miller(1994)为代表的“新修辞学派”、以Swales(1993:3-41,2004)和Bhatia(2012)为代表的“Swalesian学派”。

尽管这些流派的学者们给语类下的定义不同、使用的分析方法不同,对语类的层次性也做出不同的解释。但是,他们都是把语言运用看作是一种语境化和规约化的社会行为,重视交际目的对语类结构和语言特点的影响。目前,语类研究的现状是倾向于各个流派之间的互补。Swalesian学派的语类研究经常被认为是新修辞学派和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的融合和应用。该学派的研究者们从新修辞学派汲取语篇互文性的观点,从系统功能语言学派汲取语境对语篇结构和词汇语法选择有制约的观点。但是,尽管Swalesian学派学者开始意识到语境的作用,他们并没有具体详细地阐述语境对语类地位确立的影响。本研究从语类的本质出发,将尝试把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的语境和主位推进概念融合到Swalesian学派语类分析模式,建立一个可以用于实际分析的、更完整的语类分析多维度模式。然后本研究进一步以雅思大作文为例来验证所建模式的可行性。

二、研究背景及理论模型构建

2.1 Swales和Bhatia的语类分析模式及其发展历程

自从20世纪80年代Swales等人把Genre这一概念引入语言学领域,语类分析就成为应用语言学领域的热门课题之一。1993年Swales发表的《学术和研究情境中的英语》和Bhatia同年发表的《体裁分析——专业情景中的语言运用》是ESP领域语类分析的里程碑式的著作。早期的语类分析通常是从语言和语篇层面入手,使用语步分析来分析单一的语类,而且语类分析主要目的是服务于ESP的课堂教学。

Swalesian学派的代表人物Swales侧重研究学术期刊论文引言部分的语类结构,建立了论文引言的“创建研究空间”(CARS:creating a research space)模式。此后,很多学者运用Swales创建的语步和步骤分析法对不同语类语篇进行语类分析,如期刊论文的前言、摘要、书评、求职申请信函、研究经费申请书等。

除学术英语外,职业英语也是该学派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Swalesian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Bhatia(1993)也运用语步分析法描述了立法语篇和促销类语篇的语类结构,进一步解释语类结构由语篇社团的交际目的决定并且体现语篇社团的常规性特征。例如,书评、广告、推销信、求职信等具有共同交际目的,可以归为同一语类,即宣传促销语类(promotional genres)。早期语类研究的学者们主要是为专门用途英语(ESP)的课堂教学提供理论和实证上的支持,力求为ESP课堂教学找到一种更有效的教学模式。但是,当时的研究主要还是侧重语言层面的解释,并未研究语境对语类修辞结构的影响。

但是,语篇有很大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后来Bhatia(2004:19)意识到早期语类研究理论里的不足,他首次在专著《书面语篇的世界:基于语类分析的视角》中系统指出,语篇分析理论与实践应该从纯粹基于语言的描写转向基于语境的多维度描写,分析视角应从文本层面(Textual Space)向社会—认知层面(Socio-cognitive Space)及社会—空间层面(Social Space)拓展(如图1)。文本层面的描写主要包括:基于文本数据库有统计学意义的词汇—语法特点分析、语篇修辞结构分析、篇内互文性和篇际互文性分析。篇际互文性体现了语篇作者的创新性,作者试图利用或挪用已有的、被社会所广为接受的专业语类和专业实践来构建一种新的语篇混杂体,进而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篇际互文性是通过语类资源的“混合”、“内嵌”、“移植”等手段来实现。社会认知层面的分析主要包括:影响语类构建的参与者的态度、信念、交际目的和社会语境等等。社会—空间层面的分析是指语类植根的更广泛的社会结构、社会变化、社会实践和跨文化环境等等。只有以语类理论为基础对语篇进行多角度分析,才能提高ESP学习者的综合能力,让他们适应职场中跨学科与文化多元化的趋势。

图1 书面语篇分析的多重视角(Bhatia 2004)

可见,当前的Swalesian学派的语类分析已经不仅局限于语步结构分析和对表层语言形式的研究,而是将语言、交际目的、语境(包括语篇内和语篇外资源)、话语实践、专业文化等因素融合在一起对语篇进行跨学科、多维度、带有批评性的研究。而且,语类理论也不仅局限于为ESP理论的构建和实践提供理据,应用的范围已经扩展到各个专业领域。尽管Swalesian学派的代表人物Bhatia提出了语类分析的多维度模式,但是这个模式的实际操作性一直都受到质疑。据此,笔者在Bhatia语类分析多维度模式的启发下,紧扣语类的本质是实现一定交际目的的社会实践,尝试建立一个可操作的、更综合的语类分析多维度模式。

2.2 语类多维度分析模式的建立及解析

Bhatia(2012)一再提到语境在语类构成过程中的作用,指出语类修辞结构要与其交际目的和社会语境结合起来。而系统功能语言学领域的学者认为通过情景语境,可以推测语言的功能和语义结构;反过来,也可以从语义结构推测到可能的语境。语境配置对应语言的三大功能,而这三大功能又分别影响语言使用者对语言的及物系统(transitivity system)、主位系统(thematic system)和语气系统(mood system)所进行的选择。功能将语境与语言有机地联系起来,而语境与语言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互为前提的对立统一关系。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的语境的概念超越了语言本身,是将语言内部有意义的方面与语言外部的因素结合起来研究。鉴于此,我们认为可以在宏观上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境借用到Swalesian学派的语类分析理论中。

但是,仅把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的概念借用到语类分析中,在微观层面上仍然不能解释为什么在纲要式结构相同的语篇里,有的语义衔接,有的语义不衔接。这样就需要在微观层面借用系统功能语言学领域的主位发展的理论。因为主位的选择和主位发展保证了语篇的有序性和微观语义连贯性,同时,在语篇的展开过程中,主位的功能以及某类主位和主位推进模式使用的凸显程度又可以帮助语篇确立其语类的地位,并且有助于实现其交际目的。于是,将语境和主位发展的理论补充到语类分析理论中,笔者建立如下语类分析模式(图2)。

图2 语类多维度分析模式

在新建立的语类分析模式里,自上而下来看,不同的交际目的会影响语境配置,产生不同的语场、语旨和语式组合,从而产生不同的语类1、语类2、语类3……。在每个特定语类中,该语类有其固有的纲要式结构,纲要式结构又由语步构成。每个语类的必要语步及其排列顺序构成语篇的典型特征和稳定性。除此之外,属于同一语类的各个语篇还具有不稳定性和多样性。如果构成每个语篇的语步排列顺序不同,或者出现不同的非必要语步,就会产生语篇1、语篇2、语篇3……。在每个具体语篇中,纲要式结构确定后,每个语步内部微观层面的语义的衔接主要靠主位推进模式。主要的主位推进模式有:延续型主位发展模式、主位同一型发展模式、分裂主位型发展模式、分裂述位型发展模式和述位同一型发展模式等(黄衍,1985:32-37)。小句与小句之间的主位和主述位变化促成小句之间的语义联系,预设该语步中交际目的的展开,进而推动语篇思想内容的表达,构建连贯的语篇。

同时,自下而上来看,每个具体语篇的每个语步中乃至每个小句中,主位的主题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以及某类主位和主位推进模式的凸显有助于语篇语类地位确立,实现交际目的。例如:在家用电饭煲的使用手册中,大量物质过程的选择体现了语篇语类的特征,也反映了使用手册的交际目的和用途。至于主位和主位推进模式的凸显跟语篇所属的语类的紧密关系,我们发现在描述宫殿的说明文中,表示空间位置和位置转换的词被大量用来做主位,带着读者身临其境地从一个位置转换到另一个位置。而在叙述性的新闻故事中,占主导地位的主位推进方式是延续型主位推进方式。因为此类语篇的交际目的是描述发生在人身上的一系列事件,延续型主位推进方式可以使前后小句衔接紧密,层层相扣,描述生动,读者在阅读中能紧紧跟随作者的思路前进。

可见,主位有双重功能,它既可以保证微观语义的衔接、有序性,也可以在宏观上有助于确立语篇的语类地位。也就是说主位作为一个纽带将宏观和微观层面连接在一起。

三、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思路和研究问题

在验证新建的语类分析模式的可行性的过程中,我们对连贯做如下界定:如果一个语篇的纲要式结构完整,语步和步骤没有缺失,我们就认为它可以较好的实现交际目的,实现语境配制要求,达到宏观连贯。如果该语篇的主位和主位发展方式的选择符合该语篇所属的语类要求,我们认为这个语篇可以实现微观连贯。本研究以雅思大作文为例,用新模式对其连贯性特征作出分析。首先,以英语本族语者的雅思满分作文为标准,用新建立的模式对其进行描述统计,得出英语本族语者作文连贯性的特征。然后将二语学习者不同分数段的作文与之比较,找出异同点。

我们主要回答以下3个问题:1)英语本族语者和二语学习者各使用什么纲要式结构达到宏观连贯,实现交际目的?2)英语本族语者和二语学习者各使用什么主位发展方式达到微观连贯?3)英语本族语者和二语学习者各选择什么样的主位来确立语类的地位和实现交际目的?

3.2 数据收集

我们选择雅思大作文作为研究对象,因为雅思大作文向来是参加雅思考试的人最头疼的部分,也是得分最低的部分。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尽管很多教科书提供了议论文写作的模版,但是这些模版大多出自专家之手,并不能展示出学习者在议论文写作中到底处于哪个阶段,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所以对雅思大作文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为二语写作教和学提供参考价值。我们从雅思培训中心收集到高(7分以上)中(5.5—6.6分)低(5分及以下)各个分数段的雅思大作文各25篇,本族语满分作文16篇,共计91篇,30 656字。内容包括科技、教育、环境和文化各个方面。

3.3 宏观纲要式结构研究及结果

鉴于以小句为单位对语篇进行细致分析更会揭露语篇的特征(Eggins,2004:1-23),本研究以小句为分析单位,用Swales的语步、步骤分析法,以交际目的为准则,来分析雅思大作文的纲要式结构。至于每个语步和步骤名称的确立,我们借鉴Toulmin议论文基本结构的名称(a)断言(claim),(b)数据(data),(c)证明(warrant),(d)支撑(backing),(e)修饰(qualifier),and (f)反驳(rebuttal)(Toulmin,2003:90-94)。我们对本族语满分作文的描述如下:

表1 本族语雅思满分大作文语步、步骤描述

根据数据描述中语步和步骤出现的频率,我们将出现频率大于60%的定义为必要语步和步骤,小于60%的定义为可选语步和步骤。既然议论文也是一种交际实践,它的交际目的是作者/说话者和读者/观众之间存在信念和态度冲突的情境中说服读者/观众(Hinkel,2002:23-57),它的每一个步骤和语步也应该有助于实现这个总的交际目的。基于此,我们把雅思大作文的纲要式结构和各语步和步骤的交际功能用下表表示:

表2 雅思大作文纲要式结构及语步、步骤的交际功能

可见,本族语雅思大作文作者是通过陈述立场—证明自己观点正确—观点逻辑推进—驳斥相反观点来为自己观点辩护,有效地实现交际目的,实现了语境配置要求,达到宏观连贯。那么二语学习者不同分数的雅思大作文的纲要式结构是否也都完整?我们用SPSS13.0的交叉量表描述如下表:

表3 二语学习者各分数段大作文纲要式结构

通过和母语满分雅思大作文的比较,我们发现二语学习者高分作文纲要式结构基本完整,只是偶尔缺少某些必选语步中的必选步骤,因此能基本实现交际目的。而中等作文和低分作文缺失某些必选语步或步骤。比如44%的低分作文,32%的中等作文缺少很重要的一个步骤:语步2中的步骤3。而步骤3的交际目的是驳斥对方观点,这就导致纲要式结构不完整,不能充分实现劝说的交际目的,这也是他们分数偏低的原因之一。又如:在12%的中等作文中和8%的低分作文中,语步1缺失;4%的低分作文中语步3缺失。这些语步的缺失都会导致交际目的不能完全实现。

究其原因,正像Connor(2001:3-32)所说的那样,不同的文化的人对作品有不同的预期,这些不同的预期会内化为不同的写作模式。Gardiner (2009:124)指出,真正的议论文是我们在论证时要意识到有人是持不同的观点,并对此进行驳斥,而不是就对一方的观点进行陈述。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对议论文的定义向来是比较模糊的,只要有论点、论据和论证的文章都可以被称为议论文,可以分为立论和驳论。立论是通过提出论据,支持论点来完成。驳论是通过提出论据驳斥论点来完成,有时立论和驳论可以一起使用。以汉语为母语的二语学习者在写英语议论文时,把写汉语文章的思路直接迁移过来,很多时候提出论点后只是列出支持的论据,并没有对对方观点进行驳斥的步骤。

3.4 微观层面语义衔接研究及结果

不同语类的语篇会以不同的主位推进方式来实现不同微观的语义衔接。具体到议论文语篇来讲,线性主位推进方式应该是它的典型特质(Carter,2002)。这也是跟议论文劝说的交际目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每个步骤内,第一个小句述位成为第二个小句中的主位,在第二个小句中作为已知信息,第二个小句在这个已知信息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论述或者推理,语篇的信息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这样每个步骤的交际目的就能实现,进而每个语步乃至整个语篇的交际目的也就实现了。英语本族语满分作文和二语学习者各分数段作文中主位推进的使用情况如下表:

表4 本族语者和二语学习者主位发展模式使用情况

续 表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英语本族语者的满分作文每个语步中,尤其是语步1和语步2提出一系列要表达的观点时,延续型主位发展模式出现的比例最高,分别为29.87%和25.23%。除此之外,英语本族语者还注重述位之间的关系,使用述位同一型或分裂述位型推进模式对提出的观点进行阐释,使整个论证过程层次清晰,论证严密,从而达到让人信服的目的。二语学习者在选择主位发展模式时,注意了主位的作用,延续型主位发展模式和主位同一型发展模式出现的比例在每个语步中都最高,而且随着分数的升高,这两种主位发展模式出现的频率也升高,但是二语学习者并没有重视述位的作用,述位同一型或分裂述位型发展模式出现频率很低,在低分和中等作文的各个语步中的出现频率都低于5%。这也是语义不衔接、论证过程不很严密的一个很重要的表现。

3.5 主位选择与语类地位确立的研究及结果

Halliday(1994:17-33)把成人的语言概括为三大纯理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概念功能通过及物性、语态和归一性实现。及物性系统是一个语义系统,最能体现语言的概念功能。它把人们对现实世界和内心世界的经验用若干个过程表达出来,并指明过程所涉及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Halliday在及物性系统中阐述了六种过程类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言语过程、行为过程和存在过程。在前三种主要的过程中,物质过程是“动作”过程,表示某个实体做了某事。心理过程是“感觉过程”,描述心理状态或心理活动。关系过程是“存在”过程,指某种实体等同于另外某种实体。人际功能指说话人和话语接受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说话人对其所说或所写内容的态度。人际功能由语气、情态和语调三个系统实现。语篇功能指语篇内部的上下衔接关系,包括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和衔接。下面我们具体看一下议论文的三大纯理功能的体现。

Matthiessen (1999:14-15)认为,每种语类都以特定的过程种类为主导。比如:故事、科技说明书和菜谱中物质过程出现的频率最高。议论文的目的是使观众信服,它的过程种类的选择不是随意的。Martin(1989:294-303)认为,议论文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是关系和物质参与者的主位化,也就是说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在议论文中占主导地位。另外,为了让读者接受作者的观点,作者也需要用定义性断言来确定某事是怎样,用因果性断言来确定前因后果,用价值性断言来评价某事的好坏,这些都要求用陈述句实现,才能保证一篇议论文的衔接和论证有力。同时,一个高水平的写作者在辩论时应该避免使用过强的情态来表达他们的观点(Knapp & Watkins,1994:261)。本族语满分作文和二语学习者各分数段作文的及物性、语态、情态的使用情况分别如下表所示。

表5 本族语者和二语学习者语篇中及物性使用情况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尽管在本族语者满分作文和二语学习者各级别的作文中,表示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的小句出现的频率比其它过程种类的小句都高。但是,具体到每个语步中过程种类的出现频率,我们还是能发现很多不同。在语步1中,本族语者倾向于用更多的物质过程来叙述背景知识和参与者的属性,除此之外,在这个语步中,本族语者选择使用言语过程的频率远远高于其它两个语步。这说明本族语者除了叙述背景,还明确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而低分作文作者却过多的使用关系过程和存在过程的简单的句子来描述背景和参与者属性。在语步2中,本族语者倾向于使用关系过程来阐述相关主题的正反两面,最终达到让读者信服的目的。而二语学习者在这个语步中物质过程使用的频率过高,这就使得论证不是那么充分。造成这个现象的一个原因是二语学习者写作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交际目的对词汇语法层面的影响,因而不能选择合适的过程类型来组织语篇。另一个原因是受母语汉语的影响。汉语中行为动词的使用频率是非常高的,这就自然导致一汉语为母语的二语学习者在写英文的语篇时也过度使用物质过程的小句。至于本族者和二语学习者语态的分析,如下表所示:

表6 本族语者和二语学习者语篇中语态使用分析

续 表

可见,二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在语态使用这方面的差距不大。在各个语步中,二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都能意识到议论文体中读者和作者角色的不平等性。因而他们都能使用陈述句给出尽可能多的信息,而不是使用疑问句来获得信息或者是使用祈使句来发出命令。从这一方面来看,二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的语篇都可以实现传递信息这一交际目的。

表7 本族语者和二语学习者语篇中情态使用分析

续 表

情态动词分为高值情态动词、中值情态动词和低值情态动词。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本族语者倾向于使用低值或者高值情态动词去表达他们的观点,比如“may”。而各个级别的二语学习者喜欢用中值情态动词去表达观点,就像下面的例子中“will”和“should”的使用:

In my opinion,TV advertisements will be reduced a little in the near future.

In my opinion,smoking‖ should not be totally banned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s.

情态动词和使用也是和特定语类的交际目的紧密相连的。就雅思议论文来说,本族语者使用低值情态动词,能让自己对所论述的主题尽量保持客观的态度,从而让读者更信服,成功实现交际目的。而二语学习者使用低值或者高值情态动词去进行论述,主观性就比较强,容易让读者产生疑惑:“这是不是你的一家之言啊?可信吗?”这样就不容易成功达到交际目的。

四、结语及展望

在文中,笔者首先回顾了Swalesian学派语类分析模式的发展过程,指出其中的不足。然后,笔者指出语类的本质是实现特定的交际目的社会实践,对其语类分析模式进行拓展。在微观层面加入主位发展理论,在宏观层面植入语域分析,建立语类分析多维度模式。并且,笔者以雅思大作文为例,对该模式的可行性进行验证。

研究的结果表明,本族语者通过陈述立场—证明自己观点正确—观点逻辑推进—驳斥相反观点来为自己观点辩护,有效的实现交际目的,实现了语境配置要求,达到宏观连贯。而二语学习者会出现一个或几个语步或者步骤缺失,不能有效实现交际目的。在英语本族语者要表达的观点时,使用延续型主位发展模式,还注重述位之间的关系,使用述位同一型或分裂述位型推进模式对提出的观点进行阐释,使整个论证过程层次清晰,论证严密,从而达到交际目的。二语学习者在选择主位发展模式时,注意了主位的作用却忽视述位的作用,因而微观层面连贯性欠缺,交际目的实现受影响,得分低。英语本族语者和二语学习者在主位的选择上也存在一定差异。本族语者多使用低值情态动词来表达观点,使用关系过程小句和陈述句阐释论题正反两面。但是,二语学习者用中值情态动词表达观点,用物质过程小句来阐释论题。这也反映出英语本族语者所写的语篇更符合议论文客观性的要求。上述研究结果解答了三个研究问题,同时也表明抓住交际目的这个语类的本质,把Swalesian学派的语类分析模式进行拓展,在宏观层面植入语域,在微观层面植入主位发展理论来建立新的模式是可行的。

但是,本研究所收集的数据量不是特别大,研究结果不排除有一定的片面性。后续的研究我们争取收集更多的语料,以得出更有说服力的结果。同时,我们也期望今后可以研究在混合类语类中语类多维度分析模式的适用性。

最后,我们认为,教师应重视语境对语篇的制约性、语篇的纲要式结构和主位的语类建构性作用,也就是说老师要采取“多层级、多视角、跨文化的英语教学模式”(俞希,2016:41)。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提高老师英语写作教学的水平,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二语学习者作文的连贯性和地道性,让他们成功融入学术界。

猜你喜欢

主位语篇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网络新闻语篇中的主位与主位推进模式特征研究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主位述位理论在大学英语四级听力中的应用
主位结构下莎士比亚《Sonnet 18》及其中译本分析
主位结构下莎士比亚《Sonnet 18》及其中译本分析
跟踪导练(三)2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