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攻坚进程中紫阳县新民风建设研究

2019-09-25曹伟东

新西部 2019年8期
关键词:村规民约内生民风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我国的扶贫开发进入了脱贫攻坚阶段。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通过新民风建设的推进,增强了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意识,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创新了基层治理思路。新民风建设对于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回答,这一模式对于目前乃至今后的脱贫攻坚工作来说亦具有复制性。

脱贫攻坚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对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重要意义。贫困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时代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对扶贫工作的理解也要不断进步,不能再像以往一样把贫困治理简单地理解为经济帮扶或者是行政任务,而应该从更加全面、深刻的角度来理解贫困,这样才能更好地面对新时期的脱贫工作。尤其是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事关脱贫攻坚战成败。要抓住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这一关键因素,促使脱贫攻坚战取得成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要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强调“智和志就是内力、内因”,扶贫要加大内生动力的培育力度,没有内在动力,仅靠外部帮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因此,我们当前的脱贫工作必须要与“扶志”、“扶智”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形成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

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位于汉江上游,大巴山北麓,辖17个乡镇、175个行政村,总人口34.04万人。该县属于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片区,也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现有147个贫困村,9.52万贫困人口,面临2020年全县全面实现脱贫摘帽的目标,任务异常艰巨。近年来,紫阳县通过新民风建设的推进,增强了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意识,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

紫阳县新民风建设的主要成效

1、村规民约填补基层治理空缺,切实解决基层难治、难管问题

开展新民风建设以来,紫阳动员县、镇、村三级共计5000名干部在全县17个乡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在111个贫困村进行逐户宣传脱贫攻坚工作和新民风政策,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到活动中去,在各乡镇下发《移风易俗倡议书》共计12万余份,与贫困户签订《新民风建设承诺书》9万余份。同时,健全村“一约四会”,即本村村规民约、村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制定了《紫阳县人情新风八种喜事新办简办仪式》等相关文件,明确八种喜事的简办流程。面向全体群众下发了《关于倡树文明新风举行升学礼集中新办简办仪式的通知》,倡导喜事新办,引导群众喜事从简。据统计,紫阳县2017年共有1972名应届高中生毕业生参加高考,三本以上录取人数为1627人,而在全县以镇村为单位举办集体升学礼100余场,1500多名准大学生参加,粗略估算减轻群众人情负担6000万元以上,这一系列简办、新办措施抑制了人情往来的高额礼金和铺张浪费之风气,实实在在地为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减轻了负担,深受群众拥护和支持。

2、形成讲道德、讲文明氛围,遏制不良风气减少社会乱象

2017年,紫阳县共申请创建省级文明单位14个,市级文明单位29个,县级文明单位60个,在全县营造出“比学赶超、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十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好媳妇、好婆婆、好孝子、好妯娌”等先进模范评选的通知》,在全县17个乡镇、111个贫困村评选出1970户村民授予“十星级文明户”称号,评选“好媳妇”“好婆婆”“好孝子”“好妯娌”等先进模范3900余人;在全县范围内着力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市民”“美德少年”等系列评选活动,累计向中国文明网主办的“中国好人榜”栏目推荐好人线索12000余条,其中有2人入选“中国好人”,1人有幸上榜,3人上榜“陕西好人”,25人获得省级、市级“道德模范”,16人获得全国、省级、市级“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获得陕西“美德少年”称号,紫阳县积极在本县内开展评选活动,表彰县级“道德模范”25人、“文明市民”15人、“美德少年”10人。除此之外,由紫阳县政法部门牵头组织开展集中整治“五霸”和“缠访闹访”活动,向群众推送新民风建设相关手机讯息50万条,解决矛盾纠纷1698起,打击处理“缠访闹访”6起,拘留5人;查处赌博100余起,处罚700余人,行政拘留51人;刑事立案2起,刑事拘留28人,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良好氛围,为新民风建设创造了公平公正的良好环境。

3、开展新民风建设系列活动,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新民风建设系列活动的开展为紫阳县各乡镇营造了良好的脱贫攻坚外部环境,减轻了贫困群众人情负担,充分调动了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实现了贫困户思想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转变;扶贫应先扶志,新民风建设的有序开展加速了贫困群众“精神脱贫”与“物质脱贫”双驱动,真正做到了高效率、可持续的精准扶贫;总得来说,紫阳县新民风建设对于当前脱贫攻坚中的群众脱贫意愿不高、“等、靠、要”思想严重、基层管理混乱等问题都采取有針对性的办法加以解决,取得一定效果。

紫阳县脱贫攻坚工作在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

1、部分群众脱贫的思想积极性不高,“等、靠、要”思想严重。紫阳县开展精准扶贫以来,相应的配套政策已经非常完善,全县动员包村到组的干部对于贫困户事无巨细、大包大揽,甚至一些单位还出现了周末节假日组织工作人员上贫困户家中打扫卫生的现象,这一切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实际情况却并不如人意。对于一些贫困户来说,这样的扶持下没有扶到他们的贫,却扶出了他们的“懒”,他们不再外出务工,甚至田里的庄稼也都不多过问,每天的小日子过得十分舒坦,只要遇到事情告知承包干部就会有人来帮助处理,紫阳县某村还出现了包村干部将鸡苗买好送到贫困户家中让其养殖,上门回访时贫困户鸡苗都不知道在哪的案例,这显然是与扶贫的初衷相违背的,这样扶贫也只能越扶越贫。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贫困户以创业为名骗取政府扶持的情况,不去经营自己的土地,却只研究如何获取政府补贴,这样的创业无疑是违背政府初衷的,也是畸形的、不长久的。

2、人情风、攀比浪费风严重。这一点尤其体现在紫阳县各乡镇,乡镇面积不大,就生活范围内基本都是亲戚,任何一家有了事情居民都无法置身事外。人情风严重具体体现在除了“婚丧嫁娶”等几项传统事项之外,还巧立名目,各种小事都要大摆筵席,借机收取份子钱。较为常见的有:乔迁、满月、生辰、升学、服役、甚至是买车等等。诚然,其中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但如今的大操大办实质上早已与传统文化背道而驰,沦为众人敛财的工具。其背后体现的不是大家对于人情的重视,亦不是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是攀比和虚荣等不良风气的蔓延,这已影响到了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若不及时制止这种风气,不仅会极大阻碍脱贫攻坚工作的完成,也会对本地区产生深远恶劣的影响。

3、在多元思潮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失信不孝、迷信赌博等流毒在基层又有重新抬头的趋势。具体的表现有:“幺五九”、“扎金花”还有“推条子”等各种赌博玩法在各村、镇流行起来,涉及金钱数额较大,部分子女不赡养父母,好吃懒做、啃老,或是分家拆户有意让家中老人成为贫困户等等,基层民风亟待整治。

紫阳县解决新民风建设问题的对策

1、完善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

即针对各村实际情况,以群众认可、村民自治为基本原则,由各乡镇党委、村党支部负责具体制定村规民约,按照拟定初稿、征求群众意见、“两委”商议的流程制定,再由村民代表会议初审、村民会议通过、公布执行等程序做到“一村一约”;以村为单位推选德高望重、热心服务、公平公正的乡贤人士组建红白理事会,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和红白理事会办理流程,对于礼金数量、酒席规模、烟酒档次等标准作出明确规定,并将其纳入村规民约,全村公示引导群众自觉遵守践行;除此之外,对于群众实在有需求的事宜集中举办新办简办的仪式,引导群众树立新风;并且,除了婚丧嫁娶按照标准操办之外,不得再以乔迁、升学、祝寿、参军、开业等名义请客收礼。

2、开展道德评议,倡文明树新风

按照“德高望重、热心公众、公平公正、善于说理”的标准由村民自愿报名或推荐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道德模范、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乡贤能人组建道德评议委员会,并以此为基础每季度开展一次道德评议活动,按照实地实事确立正面典型和反面典型,对于先进典型张榜公布宣传褒奖,对于反面典型同样也设立黑榜进行公示,批评教育的同时也警示其他村民引以为戒,大力宣传先进模范的典型事迹和引导群众学习优秀道德品质,褒扬善行义举,贬斥失德失范,抵制不良风气,弘扬清风正气。

3、强化诚信建设,倡导重信守约

首先是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由县发改局、政务中心牵头开展了“诚信个人”、“诚信企业”的评选,在机关单位开展“诚信政务”、“公信执法”先进个人的评选;又由县市场监管局、经贸局牵头,在生产企业开展“做精工产品、做诚信企业”活动,在商场和集贸市场开展创建“诚信经营示范店”活动等等;其次,建立了“诚信榜”发布制度,这一制度主要由县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和市场监管局配合负责,组建“诚信榜”,组织县域内相关单位定期公开发布守信名单、失信名单,及时将名单推送至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以此来表彰诚信行为、惩戒失信行为。

4、推进依法治理,创造良好环境

由县司法局牵头,公安局、教体局和各镇配合,定期开展法制宣传报告会,依托县上“法制宣传栏”等法制教育平台,运用群众身边的案例现身说法,教育群众们自觉学法、用法、守法,通过正当、合法的渠道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维护自身合法权利;除此之外,还继续推进基层法治建设,健全基层法律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各类社会组织,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到社会治理中去,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以及中华传统美德在新民风建设中的激励约束作用。

结论与讨论

新民风建设作为紫阳县结合自身基本情况之后推出的、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一项政策,无论是在政策制定、前期准备、实地落实和后期验收等方面都完成的较为不错,无论是村规民约的制定,还是定期举行的道德评议会,都切实地在基层群众中产生了积极影响,有抬头之势的歪风邪气确实也被压制下去。

紫阳县新民风建设响应中央号召,将“扶贫与扶志”结合起来,创新地以“新民风建设”为切入点,深入到基层居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基层群众创造了一个良好外部环境,村民们传统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道德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现在村民们的思想由之前的“不想富”、“懒得富”和“难以富”逐渐转变为“我要富”、“勤劳才能致富”,思想意识和觉悟大大提高,内生动力也被很好地激发了出来。从前繁重的人情风、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还有种种道德失范行为已经不再是脱贫攻坚路上的“绊脚石”,就助力脱贫攻坚这一政策目的来说,紫阳县的新民风建设无疑是一项成功并且创新了基层治理思路的优秀政策。除此之外,新民风建设对于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回答,这一模式对于目前乃至今后的脱贫攻坚工作来说亦具有复制性。

参考文献

[1]周永波.天鎮扶贫:扶智与扶志的生动实践[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8(3)58-59.

[2]马鞍山市含山县清溪镇:立足扶贫先扶志打好文化扶贫牌[J].党史纵览,2018(01)2.

[3]陆源辉.精准扶贫应注重贫困地区内生动力的开发[J].新湘评论,2017(04)26.

[4]胡蝶.扶贫必扶智:教育精准扶贫是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J].改革与开放,2016(21)84-86.

[5]何得桂.提高脱贫质量和实效的着力点[N].各界导报,2019-1-10(4).

[6]吴红艳.激活精准扶贫内生动力[N].团结报,2015-11-17(2).

[7]何得桂、徐榕.贫困治理进程中的基层组织建设维度——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论述为基点[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9(3)5-10.

作者简介

曹伟东 任职于西安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办公室

猜你喜欢

村规民约内生民风
立人:语文教育的内生指向
莫让村规民约成墙纸
健全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机制 形成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
植入式广告的新创意
村规民约助推乡村治理
多彩民风
民办高职获得生机的必由之路
对村规民约体系重构的思考
党风与民风形成逻辑的异同
覃士泉:俚俗乡风入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