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事物特征深度写作的“多点”实践

2019-09-23曲艳妮

语文教学之友 2019年9期
关键词:修改筛选观察

摘要:抓住事物特征开展写作训练,尝试从“观察—筛选—方法—修改”四个维度关注写作具体过程,把相对抽象的抓事物特征的要求转化为可操作性的教学步骤,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特征,进行创意表达。

关键词:观察;筛选;方法;修改

新课标强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所谓“特征”就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现实中,学生习作往往写物形象模糊、不得要领,写人千人一面,难以区别。本文试从“观察—筛选—方法—修改”四个维度关注写作具体过程,把相对抽象的抓事物特征的要求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步骤,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特征,进行创意表达。

训练目标明确,学生才会在写作前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观察,筛选典型素材,学生才会在写作中抓住事物特征进行构思、修改,教师的评改才会紧扣训练目标,提高评改的有效性、指导的针对性。明确的训练目标是确保写作能抓住事物特征的有力抓手。为了让深度写作定位准,训练到位,教师首先从改进作文本和日记本入手,设计了带有训练目标的作文专用纸和日记本。

一、用体验单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特征

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写作中教学,教师鼓励学生写自己最熟悉或最喜爱的事物,使其生动再现所写事物的具体特征。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善于细致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将观察到的东西变为作文。

活动,是学生体验的载体。教师设计、开展不同主题的语文活动,通过体验单引导学生学会抓住事物特点进行重点观察,调动各种感官,培养学生的“眼力”和“手力”,让学生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体验单上,由此充分感受事物的形与味、声与色、动与静等各方面的特征,让观察为写作铺路架桥,让学生认识到细致的观察和记录观察结果就是作文。

例如,开展《家乡的味道》写作训练时,教师设计了“舌尖上的味道”体验单,引导学生从色、香、形、味四个角度观察美食,感受、体验制作过程。设计“人物描写素材积累”体验单,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多角度观察人物,把握人物特点。设计“研学之旅”体验单,调动学生感官,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独特性,并把个人感受融入其中。设计“难忘的活动”体验单,结合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引导学生选取各类活动中体验深刻的一项进行细致观察。抓住个体和群体人物的特征以及观众、环境等营造氛围,从多角度为写事、写场面积累素材。

初中记叙文写作基本以人、事、物、景为主要内容,体验单的形式能帮助学生明确观察对象,明白观察内容,明了观察方法。通过体验式的“作文写生”,提供素材积累的方法,让学生发现事物的特征,记录事物的特征,以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难题。

二、比较思辨,筛选典型素材

借助体验单,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面对海量信息,有的学生在写作中却显得茫然无措。其根源不是缺少写作素材,而是缺乏筛选可用素材的能力。为解决学生“为什么写它”的问题,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五分钟交流对比,梳理“抓住事物特征的多个素材”,引导学生从紧扣主题、选准写作对象、抓典型特征三个方面学会筛选典型素材。

以“春天,遇见最美的你”作文训练为例。首先设定写作目标:一是多角度选材;二是写人要贴切,写事要详略得当,写景要情景交融;三是要有明确的中心。然后教师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梳理素材积累中最能凸显主题的素材。第一思维发散点是:“你”可以是什么?可以是人物、事件、景物。而后逐一谈起,为什么是这个人、这件事、这个景物,她或它“美”在哪?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这种美?

人物:中考体育800米考试的跑道上,你咬紧牙关奋力奔跑,追梦的少年最美。

事件:母亲的听力下降日益加重,父亲却在巨大的电视音量里甘之如饴,父亲的陪伴最美。

景物:槐花飘香的季节,总会想起80多岁的奶奶把冰柜里冷冻的一包包槐树花捎给忙碌的儿女,幸福与金钱无关,无私的母爱最美。

然后学生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回忆生活中与“最美的你”有关的所有素材,概述写什么,怎么样(特征),为什么(性格品质)。对照思维导图,学生先自我审视删除不够典型的素材,然后班级内以“素材+思考”形式进行五分钟交流,师生共同赏析评说,提升筛选素材的能力。

作文写什么很重要。我们的思维导图、五分钟交流对比梳理“同一主题的多个素材”,就是引领学生抓住事物特征,围绕训练目标,提升学生筛选有价值、有意義素材的能力。

三、范文引路,训练写作目标

通过一课一得到单元综合训练、课内到课外专题训练,让学生有章可循,学会“怎么写”。

(一)从一课一得到单元综合训练

发挥教材范文的作用,立足单元整体,将抓事物特征的单元训练目标形成一条学习链贯穿其中,对学生进行如何抓事物特征的写作主题的序列训练。同时,结合具体文章,提取确立每课相关的读写结合点,突出随文学习的实效性,强调一课一仿、一课一得,有的放矢地进行片段写作训练,之后通过单元综合训练以帮助学生达成单元训练的目标。

以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为例,单元教学目标及训练重点是“用心观察和感受生活,从寻常小事入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单篇课文仿写点确立为:

《草原》——写景中融入感受——仿“草原风光图”写一段景物描写。

《丁香结》——使用比喻、拟人修辞,调动感官,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描摹事物——仿《丁香结》描写一种你喜欢的花草树木。

一课一得是化整为零,将抓住事物特征写作分解为一个个的单项训练,而单元综合训练则是整合每课所学写作方法,进行1+1>2的立体表达。从一课一得到单元综合训练就是构建抓事物特征写作的体系,有助于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写作训练。

(二)从课内到课外专题训练

从课内到课外专题训练就是着眼于抓事物特征的某一类文章,关注一种写作思路,培养一种思维过程。

以九年级语文上册《落叶》一课为例,写作训练目标是“仿照《落叶》的写作思路,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首先,引领学生通过概括《落叶》段落大意,梳理本文的写作思路。再拓展研读《几生修得到梅花》《一颗小桃树》,对照《落叶》写作思路,回顾对比、衬托等写事物特征手法,梳理文章思路。接着,总结提炼“托物言志”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一是选準所托之物。即所选物象与要表达的志向情感等有神似之处。二是选准描摹角度。抓住所托之物与表达主旨的相似点进行细腻传神的描写。三是巧用修辞描摹,使文章生动形象。四是结构起承转合,情感渐进,水到渠成点出主旨。五是描写与感受相融合,抒发哲理要独到。

然后教师出示下水作文《花盆中的主角》,让学生边读边圈画文中“有什么景物”“怎么样(找特征)”“像什么(辨修辞)”,分析教师如何运用抓特征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最后学生参照写作方法进行写作构思。

由课内到课外专题训练,以篇达类,为学生提供了一条具体的写作路径:“选择——观察——描摹——构思——主旨”,让学生对这一类文体的写作形成比较明晰、生动的表达,解决了学生“怎么写”的问题。

四、微写作课,升格二次作文

这里的升格训练是基于写人叙事整篇文章的一个基本要求,提升人物、事件、景物描写的表现力,以突显文章主题。为达到这个目的,教师针对训练目标在分析、总结学生一次作文中的问题后,设计指导升格微写作课,就事物特征不够鲜明的问题进行的局部训练。将“这一篇”升格为“这一类”,将对“这一个”学生的指导升格为对“这一类”学生的指导,通过二次作文,弥补不足,巩固优势。

在《这就是我》的写作训练中,教师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外貌描写“脸谱化”不能表现人物个性、选取事件不典型不能凸显人物个性品质、景物描写不能突出人物形象三个问题,精心设计指导升格的三个微写作课。

微写作课一:人物描写。训练目标:抓住外貌特征,以形传神。具体做法:一是例文引路,引导学生回顾《音乐巨人贝多芬》中的外貌描写。贝多芬愁苦的脸、蓬乱的头发、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衣饰,反衬出他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和对音乐的无比热爱。让学生明白描写外貌要通过人物外在特点表现人物神韵。二是方法示范,出示观音菩萨图片,对比分析教师和《西游记》中对观音菩萨的外貌描写“身上穿一领淡淡色,浅浅装……”观音端庄、慈祥,衣着朴实、典型,让学生了解要抓住典型外貌透视人物内心世界。三是升格指导,学生审视自己的作文,思考如何就外貌描写进行修改。

微写作课二:事件描写。训练目标:选取典型事件,以事写人。一是借回忆《西游记》中印象最深的人物并阐释原因,让学生理解“以事写人”的含义。二是出示学生例文,分析这件事能否写出我“爱读书”的特点,让学生感受人物应“活”在典型的事例中。单个事例,不刻意追求事件的完整性;多个事情,应注意详略结合。三是同桌交流修改事例。

微写作课三:景物描写。训练目标:描写景物特点,烘托形象。以《最后一课》“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歌唱;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为例,分析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烘托了小普郎士怎样的性格?由此让学生体会如何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才能突出人物形象。

升格训练的目的是解决学生出现的不能抓住事物特征进行选材和描写这一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因而升格指导课不能面面俱到,要抓住典型问题重锤敲打,评讲和修改也要依此抓主要问题对症下药。

文章千变万化,写法各有不同。抓事物特征深度写作实践探究永无止境,希望通过教师的“多点”尝试能对学生写作的无所适从进行精准援助。

作者简介:曲艳妮(1981—),女,山东省威海市城里中学二级教师,主研方向为体验式作文教学,践行“写作即成长”的教学主张。

猜你喜欢

修改筛选观察
浅析行政诉讼法受案范围的现状及困境
晋北豇豆新品种鉴定筛选与评价
不同西瓜嫁接砧木的筛选与研究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核电厂电仪设备的老化评估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