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小说落实“语文素养”和“媒介素养”

2019-09-23石敏

语文教学之友 2019年9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阿Q语文素养

摘要:“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是十八个任务群学习的总纲。“语言”是实施“跨媒介阅读与交流”首先要得到落实的内容,它是判断一个课堂是否是语文课的根本标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说不尽的阿Q》课例以认识“精神胜利法”为切入点,落实“语文素养”为基础,培养“媒介素养”为落脚点,三者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

关键词: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文素养;媒介素养;阿Q

2018年12月28日,由广州教育研究院主办的全国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观摩研讨会在广州举行,广州市第二中学曾育林老师执教《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说不尽的阿Q》。教学内容来自粤教版语文必修四《阿Q正传》(节选)。他将整个任务群分为“读不尽的阿Q、画不尽的阿Q、说不尽的阿Q、写不尽的阿Q、演不尽的阿Q”五部分。公开课为第三部分——说不尽的阿Q。本任务群尝试将新课标与教材经典篇目结合起来,用跨媒介的理念和技术去丰富传统教学手段,拓展学习内容,以期让学生得到不一样的体验和收获。

一、对“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目标与内容的解读

2017版新课标提出语文四大核心素养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同时又明确指出: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这一论断指出了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特征,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语文的独特教学内容和育人贡献。学习任务群3“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是语文与媒介的融合,兼有“语文素养”和“媒介素养”的要求。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观察、思考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的现象,梳理、探究其特点和规律,提高学生跨媒介分享与交流的能力,提高其理解、辨析、评判媒介传播内容的水平,以正确的价值观审视信息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态度。

这段文字其实把“语言”和“媒介素养”两方面内容糅合在一起表述,解读时要区分。“引导学生学习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观察、思考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的现象……提高跨媒介分享与交流的能力。”这是对语言的要求。“梳理、探究其特点和规律……提高理解、辨析、评判媒介传播内容的水平……培养求真求实的态度”,这是对“媒介素养”的要求。“学习目标与内容”的说明也存在这种杂糅表述的现象,第二点侧重“媒介素养”,第三、四点侧重语言,第一点则兼有“语言”与“媒介素养”的双重要求。总之,“语言”是实施本任务群首先要得到落实的内容,而“媒介素养”是区分于其他任务群的本质内容。

二、落实“语文素养”

这堂课的“语文素养”在四个任务中始终得到落实。任务1是学生用PPT介绍“精神胜利法”,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是配乐朗读由学生撰写的“阿Q小传”,对阿Q形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阿Q,不知何许人也。居于未庄,然姓不详,名无定,因人称之为阿Quei,取其首字母,曰“Q”,故称阿Q。然不幸,虽其体勤能干,却头顶癞疮疤,为闲人耻笑,无力反驳,另战王胡亦败逃。祸不单行,口角假洋鬼,复遭杖责,转戏小尼姑,以此泄愤。小尼姑咒其断子绝孙,阿Q因此“觉悟”,欲寻一女为伴,竟跪吴妈以求困觉,为未庄所逐,被迫离开,进城求生。谁知祸福相依,巧发横财,所谓衣锦还乡,一时风光无限。却是福不双至,又寻祸来,阿自诩革命,旁观劫掠赵府,被擒,污以抢劫罪,人头落地而盖棺,方有定论。

小傳用文言文写成,字体选用“华文隶书”,颜色为白色,配以电影风格的背景格式,浅灰色的模板,风格古朴素雅,与阿Q的悲剧命运相符合。当如泣如诉、悠扬低沉又带几分压抑的背景音乐《二泉映月》响起,一男生起身声情并茂地朗读,一下子把课堂带入情境。第三部分紧扣课文,介绍“精神胜利法”的出处、具体表现,通过全班齐读、个人朗读的方式,品味小说生动幽默与讽刺的语言。以往所见的一些跨媒介公开课,课堂始终没有读书声,其实新课标并不排斥传统有效的教学手段。

“百度百科”是一个内容开放的网络百科全书平台,其中部分普通类词条,人人可以参与编辑。正因为如此,词条内容不完善甚至出错也在所难免。课堂充分利用这点,鼓励学生认真研读“精神胜利法”词条,去“挑刺”“找茬”。学生在基本解释中找到一个“偷换主语”的病句:“鲁迅在《阿Q正传》小说中塑造的阿Q的形象,把这个人物的精神胜利法称为阿Q精神。”改为“鲁迅在《阿Q正传》小说中塑造了阿Q的形象。”在原文赏析中找到一个病句、一个错别字、两处用词不当。“他使用在自欺与忘却中寻找新的欢快”,语病为“句式杂糅”,改为“他在自欺与忘却中寻找新的欢快”或“他使用自欺与忘却寻找新的欢快”。“提现”改为“体现”;“新的快乐”改为“心理平衡”;“忍俊不禁”改为“唏嘘不已”。“忍俊不禁”意思是让人忍不住发笑。这段文字描写阿Q赌钱赢了钱,钱被抢、人被打,阿Q无可奈何,使劲地扇自己耳光。这种行为既可笑又可悲,而词条的编者只看到了可笑的一面。

首都师范大学张彬福教授在当天上午的报告中重点指出:“前期的课程改革,最大的失误就是忽视语言教育,造成社会用语不规范、不得体的现象比比皆是。” 这个环节及时回应了张教授关注的问题。课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营造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情境,进行有效地语言文字规范运用实践。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没有“精神胜利法”这个词条,教师让学生尝试撰写一则。学生将四次拟定的词条一起展示,在对比中解释修改思路。通过查阅资料,学生先拟出初稿,第二次修改时学生用“自欺欺人”“自轻自贱”“恃强凌弱”分别替代初稿的“盲目自尊”“自贱自虐”“欺软怕硬”,用“通过精神上的自我鼓励来安慰自己的方法”代替“通过精神上的自我安慰来重振自己精神的方法”。第三次修改成符合《现代汉语词典》的表达惯例,用“出自”“指现代社会”分别代替“狭义”和“广义”的表述,并修改了标点符号。第四次修改调整为符合词典的排版格式:

【精神胜利法】①出自鲁迅小说《阿Q正传》,是主人公阿Q受了屈辱,不敢正视,通过自欺欺人、麻木健忘、自轻自贱、恃强凌弱等办法以掩盖、逃避现实的失败,从精神上战胜对方的方法。②指现代社会人们面对挫折,通过精神上的自我安慰来鼓励自己的方法。

通过上述两个环节,使学生们认识到它们对语言的不同要求,前者侧重精准扼要;后者要求规范准确。

公众号推文《精神胜利法“流行在线”》包括“精神胜利法”的认识与评价,当代阿Q现象等四部分。原标题为“我们对‘精神胜利法的认识”,由于标题太普通,不能吸引读者,在教师的建议下,换成现在的标题。更改后的标题不但语言新奇,形象生动,而且暗扣推文的主题。推文摘要为:“阿Q已经死了,但仍有千千万万的阿Q活在我们当中。”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推文内容。推文四部分由基本介绍到引申拓展,由浅入深。学生们通过拟标题和撰写摘要,有条理地编排内容来体现对语言的追求。

张彬福教授认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我们注重语文教育,而语文课的语言教育,所涉及的不是语言,而是语言的运用。新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指出:“要创设运用语言文字的真实情境,形成有意义的互动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有效投入语文实践。” 从撰写阿Q小传、配乐朗读、修改病句、斟酌词语、修改标题等,始终贯彻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核心素养。

三、落实“媒介素养”

这节课的“媒介素养”也贯穿于四个任务中。PPT展示环节,教师用大纲的形式列出大标题“精神胜利法”,再用“出处、表现、评价”词语列出主要内容,体现了PPT简明扼要的特点。学生综合运用文字、音乐、图片、视频、超链接等手段,通过字体、颜色、背景、模版设计,加上表达者的声音、语调、肢体语言等,充分发挥了PPT超强兼容的特點,让这个传统的跨媒介表达平台极具活力与个性化。学生们在制作实践中对这种常见媒介与语言辅助工具的特点有一定了解。

修订“精神胜利法”词条,是一堂在真实情境中生动有效的媒介素养课。如今,上“百度百科”已经成为一种快速便捷的获取信息的方式。学生通过亲自实践,发现了语言表达不规范、内容不完善、配图不对应、没有列参考资料等问题,并作出相应的修订。这让学生们意识到,作为编者一定要严谨负责,使用语言要准确规范,否则就不能有效传达信息;作为接受者,引用“百度百科”信息要有怀疑的态度与辨别的眼光。针对没有列参考资料的情况,学生认识到,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标明资料来源。这既方便他人查证,也是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表现。

在撰写词典词条的过程中,学生查阅相关专著,并参考《现代汉语词典》“阿Q”的词条,通过对比不同途径获取的信息,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学会辨别信息的权威性、可靠度。

制作公众号推文环节,学生在发言中说明推文主要转引别人的观点,没有多少原创内容。推文主要从班级微信群和公众号、“知乎” “豆瓣书评”等网络平台进行推选,转引了一些相对客观理性的观点。自媒体时代,通过微信朋友圈、QQ群、公众号等转引他人的信息,其实就是一种简单的表达。转引他人观点尚需理性,原创表达同样需要这种态度。推文过程中还使学生还认识到,制作推文也要实事求是,转引资料要标明出处,这是尊重原作者,尊重知识产权。

当然,由于所选文本的局限,课堂并没有很好地落实“辨识媒体立场,多角度分析问题,形成独立判断”的教学目标。本堂课以认识“精神胜利法”为切入点,以落实“语文素养”为基础,以培养“媒介素养”为落脚点,三者之间做到了比较好的平衡。随后的评课环节有教师指出:“这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语文教师的心永远要忠诚……”这里的“忠诚”,我想应该是对语言的忠诚。跨媒介课堂,首先要有“语文味”,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核心素养,还要有“媒介味”,落实“媒介素养”,前者是基础和保证,否则课堂就有可能成为历史课、政治课、文化课、影视美术欣赏课等。我们在实践“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跨文化专题研讨”等跨领域任务群时,也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作者简介:石敏(1977—),女,广东省广州市第二中学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古代诗歌教学、语文活动教学。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阿Q语文素养
阿Q和老A
“阿Q断子绝孙”考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