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语文言文知识考查的应对指导策略
2019-09-23梁军
摘要:文言文阅读是语文中考的常规题目,其所占比重逐年增加,以2019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试题为例,分析考查的重点和难点,提出应对文言文知识考查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考试准备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文言文占据着大量的篇幅,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比较庞杂,学生在文言文知识考查部分失分较多。初中语文教师应加强应对指导,突破文言文的教学瓶颈。梳理2019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文言文试题,归纳整理,探讨学生失分原因,提出针对性强、见效快的指导策略。
一、中考文言文考查的内容及特点的分析
历年来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语文的常规题目,按照最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将考试内容和要求梳理如下:其一是能够在充分理解的前提下对考试说明附录中所提到的文言文进行背诵与默写,并产生积累、感悟与应用的能力;其二是能够依靠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言文之中的常见词语含义,且用现代汉语对重点句子进行翻译;其三是理解文本基本内容,对中心意思进行概括;其四是对作品基本内容有所了解,并从中分析出作者所倾注的情感倾向。
笔者结合江苏省近些年来中考试题中文言文阅读试题的特点,重点分析2019年江苏省中考语文试题中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内容,归纳总结如下:首先,绝大多数试题均能够体现出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并与考试说明相对应。其次,试题选材范围以课外为主,特别是写历史人物的,如苏州市语文中考文言文试题是人物传记,材料出自《明史》。再者,对文言词语的理解,对句子翻译的考查为常规内容,比重逐年增加,分值增多。最后,关于文章基本内容的理解、感悟与启示的分析考点,多以简答的形式出现,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灵活性。
二、文言文知识考察的应对指导策略
现以2019年苏州市中考文言文为例,指出文言文知识考察的应对指导策略,本次考试涉及到的文言文问题包括前面第一部分第二大题的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以及第二部分节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片段的分析,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文言文知识考查的题型主要有三种:选择题、填空题与简答题。
(一)正面强化,举一反三做好选择题
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与考试,在涉及到选择题时,包括基础知识、阅读理解、文言文能力拓展等方面。我们以2019年苏州市中考试题为例进行重点说明。对于侧重于考查基础知识类的选择题,教师应当强化学生课内文言文的阅读,将书本中接触到的文言实词、重点虚词进行归类区别,并引导学生通过多读达到正向强化的效果,避免错误选项对思维的混淆,特别是对于那些常用字,更是要多留心,防止误入歧途。2019年苏州中考试卷中,要求学生在阅读《史记·伍子胥列传》片段后,回答哪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者用法相同:A败吴于姑苏、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B阖庐病创将死、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C吴王将许之、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D乃兴师北伐齐、伐竹取道(《小石潭记》)。问题中涉及到了“于”“病”“许”“伐”几个词,这种题目有一个特点,就是选择文中后一句话是考生学过的文章中的句子,前一句是试卷中课外文言文中的句子。考生一定要根据上下文,做到“词不离句”,如果能做到每一句都会翻译最好,如果不能就要用排除法,先解释课内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再把这个意思代入到课外句子中,看能不能翻译得通顺。此题中只有“吴王将许之”“遂许先帝以驱驰”二句中的“许”字用法相同,都是“答应”的意思。其他选项字义都不相同。考生在平时复习中,要能多总结“一词多义”及常见虚词的用法,结合上下文,将全句翻译通顺,才能避免将它们彼此弄混。
(二)注重积累,找准切入点,做好填空题
对于课外文言文字词解释这种填空题,比较常用的是直接翻译法,如“枳棘非鸾凤所集”(扬州卷),考生可以翻译全句,“荆棘的丛林,不是鸾凤栖身之所”,“集”在这里解释为“栖息”;其次联想法,如2019年扬州卷中两个文言词的填空解释题,联想到课内所学文言文,进行知识迁。“枳棘非鸾凤所集”学生可以联想到《岳阳楼记》“沙鸥翔集”中的“集”,“集”解释为“栖息”;“为蒲亭长”中的“为”与《陈涉世家》中“吴广为都尉”中的“为”是同一个用法,都解释为“担任”。另外,考生也可以根据语法去分析字的意思,还可以利用成语去迁移理解那些要解释的字。考生只要在平时训练中多运用,考试中才能灵活运用。
为了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在平时就要多总结文本类型、典型句子,并将文本与句子做出系统分类,如记叙文、说明文、游记、政论等,对于2019年苏州市试卷出现的名句背诵填空,以及句子翻译,更应当在平时多做背诵与积累,例如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的两题,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只有背诵与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做出准确的翻译以及省略,第一句要重点注意补充出省略的成分以及反问句式,可译为:(阖庐)对太子夫差说:“你会忘记勾践杀了你的父亲吗?第二句注意重点词“遗”的准确翻译,考生在《出师表》中学过:“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遗”解释为“留给”,此句可译为:(越王)派大夫文种带着厚礼送给吴国的太宰嚭来请求讲和。如果学生能够在平时广泛涉猎、准确积累,回答此类问题的难度并不是很大。做翻译句时要重点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特殊句式,要将省略句、倒装句等翻译时体现出来;二是要注意特殊用法,如词类活用的字、通假字等要翻译准确。
试卷中默写填空题,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十二章》);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 》)前者是论语中的名句,而且试卷中已经做出明确的提示,是出自教材中的(《论语》十二章),学生可以从这個角度作为切入点,迅速回忆教材中的、做相应内容,并根据上面的半句写出下半句,问题可以迎刃而解。而第二句,题面中给出了上半句,并做出提示:作者是刘禹锡,但却对文章题目要求考生填空,此时,基础掌握比较扎实的学生,可以很快将作者姓名作为切入点,回忆所学过他的文章,迅速找出正确答案,把两个空都能填对,而还有一部分同学则需要将前半句“苔痕上阶绿”提示作为切入点,分别填出下句,并回答出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对于同一道填空题,不同学生可以有不同的切入点,考生应当根据自身知识储备及应答习惯做出恰当的处理。
(三)着眼全文,找准区间,做好简答题
中考文言文考查的文字表达题,普遍具有开放性,但开放度又不如现代文阅读那样广,考生在答题中既符合原意,又避免在死记硬背之后给出一字不差的答案,这是值得所有教师与考生注意的问题。2019年苏州市中考问题设置于文言文阅读之后:“伍子胥认为‘勾践不死必为吴患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个问题有一定开放性。回答时只要大致方向不错即可,而不必要求所做答案与参考答案一字不差,对于此类问题,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并理解原文,给原文划分层次,找出答题区间。选文共二小段,每一段写一件事,再找出答题区间,在第一段结尾处,伍子胥劝谏吴王的话:“越王为人能辛苦”,第二段中伍子胥的劝谏的话:“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之也”,考生从这两处提示中可以归纳出:越王勾践可以忍受艰苦困厄,又非常关心百姓,这都表明他有兴国灭吴之心。
初中阶段的文言文中考试题涉及到了字词、句子、文章直至文化等多方面的考查,在进行平时文言文教学以及应考复习时,教师应当树立起科学的文字、文章与文化统合观念,使学生在考前准备及考试作答过程中,以考试标准为出发点,基于全文意识,做出对词语、句子翻译、作品内容、作者情感等全面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保证作答时的语言准确、简洁,即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参考文献:
[1] 陈利庆.“走心”的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探索[J].基础教育研究,2018,(5).
[2] 郑楚君.多元交互式教学方法在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月刊,2018,(4).
作者简介:梁军(1971—),男,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生态课堂、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