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妙用微课提升数学学习力

2019-09-20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预学圆柱导学

郭 斌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把微平台学习带进课堂,给学生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让家长和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性学习、个性化发展,提升数学学习力也将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趋势。借由微平台学习通过微课实现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如图)。

一、课前运用:兼顾导学与预学,凸显层次性

对于数学课程而言,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有一定差距,每一节课都需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起点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备课。因此,前测成了许多教师了解学生基础的必修课。在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布置相应的预习作业已成为教师的“家常便饭”,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限,教师喊苦,学生叫累。课前“微课”的运用,既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学生基础不一的矛盾,又可以帮助学生完成预习的任务。因而,在课前“微课”的制作时,要充分考虑分层,兼顾导学与预学。

1.“微课”——导学助力。

为了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体现“生本”的教学理念,许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已不断尝试诸如导学单、预习单、任务提示卡等多种有效导学形式,受到学生的欢迎。如果这些形式再辅以“微课”的介入,成功更是水到渠成。因此,我们在制作好上述的“单”、“卡”后,还需要制作相应的“微课”来支撑学生的自主学习。“导学微课”的制作需要考虑内容与形式的分层,充分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困难,兼顾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扶有放,扶放结合,方可有效。

如在录制《倒数的认识》微课时,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给学生录制了两个要求不一的“微课”,供学生课前学习:“基础微课”里面录制了倒数的概念,正确说法,以及求整数、真分数、假分数倒数的方法和练习;“提高微课”,除了包含“基础微课”里的内容外,还增添了“讨论专区”:小数、带分数有倒数吗?如果有,该怎么求它们的倒数,又该如何判断自己求得对不对?

2.“微课”——预学得力。

导学是形式,真正的目的是实现有效预学。因此,我们在制作课前“微课”时,除了考虑要以视频导学整个知识结构、知识形成过程,更需要根据对不同学生的预期目标设计分层的学习内容,同时辅以不同的检测练习和教师完善的方法指导,让“微课”成为每个学生预学的得力小助手。

图一

图二

如在录制《圆柱的体积》微课时,我们对具有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布置了不同的预学任务,根据任务难易程度,录制了两个水平的“微课”,提出了不同的预学目标:“基础微课”中,主要录制了(图一)演示过程,让学生通过动态演示了解到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预期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了解方法的推导过程;而“提高微课”中,除了“基础微课”里规定的预学任务外,还提供了另外一种检验圆柱体积计算的方法(图二)。此时的预期目标就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从预学开始,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实践验证的数学品质,通过图形位置的变换,沟通量与形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课中运用:兼顾选择与合作,凸显差异性

1.“微课”拓宽选择空间。

在选择“微课”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要充分预设学生的兴趣点,了解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兴趣特长;二是要选择适合学生的内容;三是要分别录制,选择同一内容分别录制,标注相关信息,便于学生进行选择。

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考虑到不同的学生对其中各部分量间的数量关系的理解程度、学习需要的不同,可以录制三个相关的“微课”。微课1:研究3倍和的关系,讨论等底等高条件下圆柱与圆锥体积的数量关系;微课2:研究2 倍和的关系,讨论一个圆柱形木料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与圆锥体积的数量关系;微课3:研究的关系,讨论一个圆柱形木料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与圆柱体积的数量关系。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的差异,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内容进行实践,但前提是“微课1”必须实践。

2.“微课”提高合作效度。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微课”可以使学生的合作交流事半功倍。

在录制指导学生合作交流的“微课”时,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一是用“微课”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分工,快速有效地解决“谁干什么”的问题;二是用“微课”指导和引领小组中每个成员的角色与任务,切实解决分工与合作关系中的问题;三是用“微课”单独录制“组长宝典”,指导组长如何有序开展组内分工与合作,切实发挥组长的核心领导作用。

如在《圆柱的体积》一课的作业中有一个实践作业:如何测量一块鹅卵石的体积,需要小组合作测量和操作。为了使合作的效度最大化,录制了两个“微课”:微课1:面向全体学生,需要准备哪些器具、需要完成的单项任务、如何才能将各个单项任务汇集起来、如何进行数据整理求出鹅卵石的体积;微课2:为组长录制“组长宝典”,告知组长本次任务中哪些地方很关键、哪些地方容易出现误差、怎么避免外界干扰等。这些“微课”,既有具体方法的指导,又有相关问题的抛出,引发成员深度思考。

三、课后运用:兼顾巩固与拓展,凸显延伸性

在课后“微课”的制作中,师生可以配合,充分考虑延伸性,兼顾巩固与拓展。

1.“微课”助复习巩固。

数学课堂教学中,基本的知识点,教学重、难点,部分数学学习力较弱的学生仅仅在每天一节课上(有时甚至一节课都没有)是不可能完全接受的,这些学生的作业质量可想而知,通过有吸引力的举措进行适量的课外辅导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可以单独为他们录制课后“微课”,好让他们随时随地学习和巩固,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形成相对稳定、熟练的知识和技能。

在《圆柱的体积》练习课上,我们不仅安排了典型的求圆柱体积的练习,而且为了帮助学生沟通前后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分析规律背后的原因,还特地安排了一个讨论题:比较长方体、立方体、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你有何发现?为什么有这样的规律?你能说说只有满足了什么条件,立体图形的体积就可以用“V=Sh”这个公式计算它的体积?由于课堂上探讨时间不“富裕”,部分学习力较弱的学生在课堂上不能真正理解所以然。因此,我们有必要将这些内容录入“微课”,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再学习,再配上一定的针对性练习,下题就可以放入“微课”中,让学生复习、巩固。

2.“微课”续拓展延伸。

学习的目的在于不断改进和创新。一味地重复操练,最终技能是形成了,但缺少触类旁通的能力,因此,课外拓展延伸必不可少。课堂上虽然教师会安排一定量拓展题的练习,但受教学时间、整体教学进度约束,这些学生的思维还远远没有达到要求。因此,我们同样可以专门录制课后拓展练习的“微课”。这些“微课”中可以有教师的方法介绍,也可以有学生的做法推荐。

如六年级下学期总复习解决问题时,学生都是用一些常用的方法解决问题,根据部分学生的解题方法,我录制了“巧用长方形面积解决问题”的微课。在这个微课中,我们录制了两个内容:一是解决问题中常见的工程问题(图一);二是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图二),这样的微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寻找数量间的关系,构造长方形,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巧妙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明白只要肯积极开动脑筋,许多题目我们都可以找到特殊的方法来轻松解答。这样的微课,既延伸了思维,又把学生的学习成果在全班展示,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图一

图二

从课前到课中再拓展到课外,由教师发起到学生学习再由家长督促,形成了完善的微平台学习体系。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促使社会进入“微时代”,作为教育者必须给学生提供便捷而有效的、选择性而个性化的学习途径,力争让每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力都能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预学圆柱导学
明确预学起点 构建教学基点
圆柱的体积计算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预学
有效预学,实现高效课堂
小学数学有效预学策略探索
圆柱表面积的另一种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