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表征发展思维实验操作培养数感
——《1000与10000》教学实录与评析

2019-09-20董周涛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大格量筒黑米

董周涛 张 锋

【教学内容】

浙教版二年级下册第56、5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方块图、计数器等直观模型,多角度地认识计数单位1000 和10000,能用文字、算式、图示等多种形式描述1000 和10000,并会简单的整千数和整百数的加减法计算。

2.在估测白纸、黑米数量的操作活动中,感受1000 和10000的大小,并学会将1000 有多大的活动经验迁移到体验10000 有多大的学习中,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3.在丰富的学习活动和生活材料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数感。

【教学过程】

一、全面认识1000

1.看图说数:引出1000。

依次出示立方体(300、900、910、991),引导学生看图说数,明确几个一百是几百、几个一十是几十、几个一是几。

师:现在一共有几个小立方体?如果再增加1 个会是多少?

生:再增加1 个是1000。

【设计意图:数形结合,激活和强化学生已有的十进计数概念,进而在“999+1”的情境下引出1000。】

2. 动画演示:建立1000 与100 的联系。

师:你是怎么知道有1000 个的?能不能看图来说一说?

生:原来图上有999 个立方体,再加上1 个就要进位了,是1000 个。

师:谁能把他的话用一道算式来表示?

生:999+1=1000。

师:可以吗?(学生一致同意)你从图中找到这个“1”了吗?(学生纷纷指红色的立方体)看来1000 里面有几个一?

生:1000 个一。

师:(动画演示)如果把10 个小立方体组成一条,那么10 个一就是1 个十,把10 个十合起来就是1 个百。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是1 个一百、2 个一百……10 个一百是1000(学生齐读)。

师:现在能再用一道算式表示1000 吗?你的算式是什么意思?

生:10×100=1000,意思就是10 个100 相加。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各道算式和含义)

【设计意图:围绕问题“你是怎么知道有1000 个的?”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释1000,在图形的直观支持下,建立关于1000的丰富的概念表象,包括999+1,900+10×10,100×10 等等。这里不仅教学了“1000”的数概念,更积累了数学抽象、数学表征和交流的活动经验。】

3.拨数、数数:渗透1000 的组成。

(1)跟着计数器一百、一百地数。

师:10 个一百是——,百位上满十我们要向千位进一,也就是百位上的10 颗珠子我们可以用千位上的1 颗珠子来代替。想一想这1 颗珠子表示多少?

生:10 个一百是1 个一千。

(2)扳手指倒着数1000。

(3)同桌相互数1000。

(4)师生交流数法。

师:有多少同学数完了?(大部分学生举手)你是怎么数的?

生:我是二百、二百数的:200、400、600、800、1000。

师:谁也是这样二百、二百来数的?在数的过程中,其他同学仔细听他一共数了几次?

生:(学生有的心里默数,有的扳手指)5 次。

师:所以1000 里面有几个200?

生:5 个200。(教师板书)

师:还有不同的数法吗?

生:我是五十、五十数的:50、100、150、200……950、1000。(数了很久)

师:这位同学虽然数了很久但是数的特别清楚。知道他数了几次吗?我们一起数一数。(师生一起扳手指数)

师:看来20 个50 也是1000。(板书:20×50=1000)还有更快的数法吗?

生:我是五百、五百数的,数了2 次:500、1000。

生:我是一千、一千数的,只数了1 次。

师:有没有没数完的同学?你是怎么数的?

生:我是一个、一个数的,还没数完……

师:你们觉得这位同学为什么没数完?

生:一个、一个地数要数1000 次,所以一下子数不完。

师:是不是这样?(该学生点头)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怎么数?

生:可以五百、五百地数。

师:刚才我们有一百、一百数的,二百、二百数的,还有五百、五百数的,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数的吗?(学生纷纷猜测)

师:我是三百、三百数的。(学生疑惑)能数吗?我们跟着计数器一起来数一数:300、600、900,还有一个100。看来1000 里面有3个300 还多100,我们可以怎么表示呢?

生:3×300+100=1000。(教师评价并板书)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数1000,在1000 和其他已知数之间建立起联系,使概念更加灵活和富有弹性。数数与计算相结合,用数数支撑多位数加减乘除的算理理解和算法构建,用计算来表征数的多元内涵。】

4.同桌交流:表示1000 的方法。

师:想一想,你还能怎样表示1000?好像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了,赶紧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交流表示方法,教师巡回指导,组织全班交流)

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图示或算式记录,并重点交流300+700这样的算式。

师:你是怎么知道300+700=1000 的?能不能结合数的意思来说一说?

生:300 表示3 个100,700表示7 个100,它们合起来就是10 个100。

师:像这样的算式你还能写出来吗?

生:500+500=1000,400+600=1000……

师:这些算式虽然看着都不一样,但它们有什么是一样的呢?

师:它们无论怎么加都是10个100,所以结果都是1000。

【设计意图:在前面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自主表示1000。学生书写想法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回顾、梳理、概括和内化的过程。多样的表征表现了学生概念理解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而能够说出为什么多种方法表示的都是1000,则表明学生概念理解的深刻性和抽象性。】

二、自主认识10000

1.建立10000 和1000 的联系。

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1000,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下面我们一千、一千地来数一数。4个一千是?7 个一千是?10 个一千是10000。

师:我们一起在计数器上数一数。千位满十要向万位进一,我们就在万位上拨1 颗珠子表示——10000。挑战一下,我们倒着数试试看。

2.自主尝试表示10000。

师:你想怎么表示10000 呢?请你学着老师刚才记录的样子,看看你能画出多少个箭头?箭头不够可以自己补充。

组织活动:

(1)学生自主尝试用多种方法表示10000。

(2)四人小组交流表示方法。

(3)组织全班展示点评。

师:老师这里收集了几个小组的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如果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待会儿请其他小组补充。

出示作品1:

师:他的表示方法你看明白了吗?你发现他的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生:他写了很多加法算式,还有一道乘法算式:1000×10。

师:你觉得他是怎么想的?

生:他可能就是从“10 个1000 是10000”来想的。

生:我同意。比如6000+4000就是6 个1000 和4 个1000,它们相加就是10 个1000,所以是10000。其他算式也是这样的。

师:你们能从数的意义上去理解,看得很透彻!

出示作品2:

师:他的表示方法你们都能看明白吗?这道算式100×100 是什么意思?

生:100 个100 是10000。

师:你们觉得对吗?

生:对的,因为10 个100 是1000,而10 个1000 是10000,所以10000 里面有100 个100。

师:你们同意吗?你觉得与前一位同学相比,他的表示方法怎么样?

生:他的表示方法有算式的,还有文字的。

生:他的算式不光是加法、乘法,还有减法、除法。

师:确实表示方法很多样,值得学习!

【设计意图:在经历了“1000”的学习过程后,“10000”的学习更加开放和独立。此环节旨在让学生自主尝试将1000 的学习经验类比到10000,再通过教师主导下的生生交流,在对10000 的丰富表征的基础上,明确10000 的概念内涵。在此过程中,突出了1000 与10000 的同构性和发展性。】

三、感受1000与10000的大小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1000 和10000,那么1000 到底有多大呢?

1.推算1000 粒黑米的数量。

(1)观察100 粒黑米在量筒上的位置。

(2)估测另一个量筒中黑米的数量。

师:估计一下这个量筒里大约有多少粒黑米?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

生:我发现左边量筒里的100 粒黑米刚好在最低的刻度线上,而右边量筒的黑米在第二个刻度线上,所以是200 粒。

生:左边量筒的100 粒黑米占了一大格,而右边量筒的黑米是这样的两大格,那么就是2 个100,所以是200 粒。

师:没错,就是200 粒。你们能从黑米的高度去进行估测,真厉害!

(3)小组讨论并操作得到1000 粒黑米。

师:如果现在要得到1000 粒黑米该怎么办呢?

小组活动要求:

①想一想:往量筒里倒1000粒黑米,大约倒到哪个位置?

②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倒?

③倒一倒: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安静。

学生先讨论①、②项,再合作完成第③项;完成的小组把量筒放到讲台上。

(4)交流策略与不足。

师:现在每个小组的量筒都已经放在讲台上了,你觉得哪些小组得到的大约是1000 粒黑米?你是怎么想的?

生:刚才我们发现100 粒黑米的高度是一大格,那么装这样的10 个大格,大约就是1000 粒黑米。

生:我是这样想的:刚才200粒黑米的高度大约是两大格,只要装这样的5 个高度(10 大格),大约就是1000 粒黑米。

师:你们的想法都很棒!看来只要装满10 大格大约就是1000粒黑米。

师:你对哪个小组的结果有疑问?你们觉得这样可以吗(出示一个装满的量筒)?为什么不行?

生:不可以,他们把量筒都装满了,应该装10 大格的高度就够了。

师:(出示另一个量筒)这个可以吗?

生:他们小组的黑米高度还不到10 大格,这样太少了。

师:现在米的高度都差不多了,大约就是1000 粒。

(5)感受10000 粒黑米的数量。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一个量筒有1000 粒黑米,你现在有什么感觉?

生:感觉1000 粒黑米好少啊!

师:那你们想象一下10000粒黑米大约有多少?说说理由。

生:我觉得需要10 个量筒,因为10 个1000 是10000。

师:你们猜能装满这个罐子吗?

(大部分学生觉得可以,小部分在犹豫)

教师不断将量筒中的黑米倒入罐子,并提问:现在到10000 了吗?还差几个一千?(倒入10 量筒后,学生表达感受)

【设计意图:建立“1000”和“10000”的量感,赋予大数以实际意义。在量黑米的过程中,一方面进一步巩固“1000”的数概念,包括1000 和100 的关系,1000 和200 的关系等;另一方面,渗透了单位的概念,如以“100 粒”为1个单位(1 格),1000 粒就有这样的10 个单位(10 格),积累了数量估计的活动经验。】

2. 感受1000 与10000 张纸的数量。

师:其实生活中的10000 还有很多很多。你们认为10000 张白纸叠起来有多高?

教师随即拿出一叠白纸(500张),学生似乎有了经验,很快猜中数量。

师:请你想一想,你能推算出10000 张白纸叠起来有多高吗?同桌两人交流一下。

师生交流,因为1 叠500 张,2 叠1000 张,那么20 叠就是10000 张,只要测量这样的20 叠白纸的高度就可以了。

(教师呈现10000 张纸的照片,学生纷纷感叹)

3. 感受生活中的1000 与10000。

呈现多样化素材:容纳10000 人大约需要教室200 个,10 篇千字文的字数是10000 字,如果每秒数一个数从1 数到10000 要3 个小时……

学生不断猜想,加深对1000与10000 大小的直觉冲突。

教师总结全课并提问:你们认为10000 是大还是小?引发学生思考。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有生活背景的知识也最容易受儿童欢迎,被儿童接受。学生先前可能普遍认为1000 与10000 很大,但究竟有多大,大到什么程度,需要借助“量”来进一步勾画“数”的形象。本环节借助生活实物,帮助学生感知与理解1000 和10000 的大小。最后体会到10000 的整体到底是大还是小取 决 于单 位“1”,“1”越大,“10000”就越大,进一步发展学生对数的认识,培养数感。】

猜你喜欢

大格量筒黑米
细化量筒 细说作用
怎么做能更好地认识分针和时针运动的联动关系
(二年级)怎么做能更好地认识分针和时针运动的联动关系
蒸腾作用
钟面上的秘密
黑米蛋白提取工艺的优化
“黑米”的一天
作息时间
“黑米”的一天
色谱分析取样定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