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有“我”的语言

2019-09-19李勤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9年7期
关键词:铁罐语言特点建构

张楚廷在《教育哲学》一书中说:“儿童在长大的过程中,在获得语言的过程中,获得自己。像每个人的指纹代表自己,像每个人的手迹代表自己一样,每个人的语言也代表他自己,就是他自己。”的确,语言学习对每个孩子而言,有其独特而深远的生命意义。语言的背后,一定是活生生的人;语言,唯有和人的生活与经验共相关,和人的思维与情感共激荡,和人的心灵与精神共滋养、共沸腾,才可能是鲜活的、灵动的、富有张力和生机勃发的。

有“我”的语言,不是只在语言文字表面滑行、只见内容不见形式的浅表语言,不是机械识记、简单操练、从符号到符号反复搬运的消极语言,不是无视情境、摒弃情感、远离生活、隔绝思维的孤立语言。相反,有“我”的语言,是伴随着问题情境、任务贯穿、思维激活、智力挑战和获得高峰体验的语言,是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和具有主动性、能动性的学习主体,经历“我投入”“我发现”“我体验”“我建构”“我运用”“我创造”“我分享”,最终获得“我发展”的语言。

譬如,教学《鹬蚌相争》 《陶罐和铁罐》等寓言故事,将目光关注文本最具特点的语言表达处,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语言、实践语言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语言与思维、精神同生共长,岂不是更好地担起了语文的该当之任?于是,《鹬蚌相争》的教学目标就可以定位为“发现‘争吵的语言特点:狠话、短话、针锋相对的话,并创设情境实践语言”,学生在“鹬、蚌被渔夫捉到笼子里后又会怎么争吵,渔夫又会说什么”的情境实践中,既生长了语言,又更深地领悟了寓意。《陶罐和铁罐》则可侧重让学生发现“争论对话”的语言特点:回合推进,先声夺人(语言在前,提示语在后),鲜明对比,神态、语言、语气甚至标点使用与人物性格的匹配性,并在寓言仿编中加以运用。再如,教学《赶海》,锤炼动词找趣事,捉螃蟹、捞海鱼、捡贝壳、摸海星、捏大虾,学生既概括了赶海趣事,更发现了准确使用动词和动宾搭配的构词规律;紧扣叹词悟情趣,“嘿” “哎” “咦” “哦”用与不用一比较,情趣顿生;设置情境用叹词,学生兴味盎然,语言获得实实在在又生动活泼的发展。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学习有“我”的语言,急盼“教内容”向“学语言”的教学转向,急盼“符号学习、浅表学习”向“深度参与,语用实践”的转向。这两大转向,其一,有赖于教师“慧眼识珠”和“慧心串珠”,即教师要紧扣“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这一核心,依据课程标准的学段要求、具体的教材文本语言特色及学生学情,提取和建构有价值、富有张力的语言学习内容;其二,有赖于教师基于儿童特点及语文学习的规律,设计融于合适情境、强化情感驱动、利于深度参与、注重主体实践建构的语文学习活动。

让学生学习有“我”的语言,在最大程度上丰富儿童的语言经验积累,激活和促进儿童的言语智能发展,让儿童在获得语言的同时,也获得他自己,成为他自己!这是“初心”,也是“使命”,让我们守着这份“初心”和“使命”,一路前行,一路探索。

(李勤,江蘇省特级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江苏省小语会学术委员,无锡市洛社中心小学校长、书记)

猜你喜欢

铁罐语言特点建构
铁罐去哪了?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写好人物神态,彰显人物性格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铁罐帆船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高中历史教学的语言特点浅析
法律英语在司法应用中的语言特点
《天上的街市》的语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