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场景?关注语言?注重训练
2019-09-19耿德超
耿德超
一、聚焦场景,拉动文本教学
一篇课文要呈现给学生的东西很多,作为教者引导学生学习文本,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要求教师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文本,有取舍意识,挖掘文本中有价值的教学所在,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流程,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水》一课,教什么?李伟峰老师站在语文教学的角度来看待这篇课文,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回答。他捕捉到了文本的中心所在——水的珍贵,并围绕这一中心,在上课伊始,用饱含深情的描述引领学生去追忆马朝虎的童年,默读思考课文写了哪三个场景,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一是村里人那么辛苦,只为挑那一担水;二是能够痛痛快快地洗澡只因那一场雨;三是母亲用一勺水给四兄弟解暑纳凉。“一担水、一场雨、一勺水”,这三个镜头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用这三个场景拉动全篇课文的学习,使得整堂课教学结构严谨,有章可循、显得形散而神不散。
三个场景中,“一场雨”和“一勺水”给作者带来的感受是快乐,同为侧面描写,但李老师对于“一场雨带给村里人的快乐”一带而过,重点引导学生去细细品味“一勺水给四兄弟带来的快乐”,学习文章愈是写“一勺水”洗一次“淋浴”的舒服,愈反衬出平时无水“淋浴”的难受的写法,彰显教者灵活有度地处理教学的能力。除了这三个场景,文中还有七处有关水窖的描写。文章之所以对水窖的描写有那么多处,正是因为马朝虎的家乡缺水,需要用水窖去储存水,这一描写和一村人去十公里之外挑那一担水同属于正面描写。教学时,教师用简短的一句“一勺水取自哪里”引出了水窖的描写,教学流程十分自然。在认识水窖的同时,注重语言的积累:储存酒的叫酒窖;储存菜的叫菜窖;储存钱的就不能叫钱窖了,古代叫钱庄,现在叫银行,以此彰显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二、关注语言,引发学生思考
推想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是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语言文字表达情感,也是语文学科的特点。“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文本中关键的字、词、句,甚至标点都不能忽视。《水》一文中,语言生动具体,尤其是“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 “你们真的饿坏了”,更是给人一种新鲜感。如何透过这些新鲜的语言感知水的珍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请看李伟峰老师的课例:
师:课文中直接描写缺水的是第1自然段,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哪些语句具体地写出了家乡的缺水现象。(生默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你画了哪些语句?
生:我找到了“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句话。
师(不解):这句话不对吧,应该是“请我喝水不如请我喝酒”才对呀。
生:在作者的家乡就是这样,因为水比酒珍贵。
师:作者这么说,一下让我们体会到了水的珍贵,这么新鲜的语言在文中还有一处,请你再找一找。
生:母亲锁上水窖,笑着对我们说:“你们真的饿坏了。”
师:哪个字用得最特别?
生:“饿”字。
师:平时我们都说渴,母亲把“渴”说成“饿”,这么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水对于村里的人来说是那么的珍贵。
生:我体会到了缺水给孩子的生活带来的痛苦。
师:如果你走进马朝虎的故乡,你还会有更深的感受,课文第1自然段中除了人物语言,还有哪些语句写出了水的珍贵?
生:“一个村子、十公里之外、一处、一担”。
师:你走过十公里路吗,用了多长时间?(生说)
师:从这些数量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村里人吃水的不容易。
师:缺水的感受是什么?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苦”。带着这种感受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文字。
同学们对新鲜的事物总是特别感兴趣,新鲜的语言能够带给人全新的感觉。文中这两处生动的语言写出了水的珍贵,教学时李老师先让学生找一找文中哪些语句写得生动具体,进而体会村里人和母親这么说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通过品析“一个村子”“十公里之外”“一处”“一担”等数量词,引导学生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感悟水的珍贵,以加强学生对缺水给村里人带来的痛苦的情感体验,去体验语言文字所昭示的信息,一层层将教学引向纵深处。
三、注重训练,拓展学生思维
文中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解暑纳凉的场景既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四兄弟舒服得“啊啊”大叫的情景只可意会不可言谈,教学时李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当你舒服的时候,你会说什么?
当你累得受不了的时候,你会说什么?
当你困得受不了的时候,你会说什么?
通过这一连串的说话训练,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去切身感受倾注而下的一勺水对于四兄弟来说是不多不少、去体会四兄弟洗澡时的快乐,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谈到山区孩子缺水的生活时,李老师用一组干旱地区缺水的图片和自己低沉的、满含深情的描述,震撼了孩子们的心灵和在场听课的每一位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仿照文中第5自然段中三个“滑过”的反复写法,去写一写干旱地区孩子捧起一捧水时的感受。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带入马朝虎的童年记忆中、被带入缺水的干旱地区,这样的情境、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课堂练笔水到渠成。
水是生命之源,作家马朝虎用一个《水》的故事,把我们带回了他的童年记忆,李伟峰老师用一堂有生命的课堂,向我们诠释了他对语文教学的全部理解。纵观整堂课的教学,李老师沉稳而不失睿智、灵动而不失大气,不仅立足课文教文本,还跳出文本教方法,以“水的珍贵”为中心、以三个场景为主线,以层层推进的方式展开课文,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注重朗读、扎实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这样的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提升。
(作者单位:邳州市碾庄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