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红注射液联合骨肽注射液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2019-09-19李乐春井晟孙晓林梓凌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18期
关键词:丹红高凝成骨细胞

李乐春 井晟 孙晓 林梓凌

(1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中心,江苏 连云港 222000;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

骨质疏松是临床上常见的骨代谢性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1〕。相关数据显示〔2〕,我国老年人群中骨质疏松的发病率高达60%,其中高达15%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会发生骨折,而骨折又以髋部骨折最严重。目前,手术是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重要治疗手段,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3〕。但术后骨折愈合程度对手术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明显影响,有效促进术后骨折愈合是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手术患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骨折本身及手术均会对患者的凝血功能造成影响,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4〕。本文以凝血功能、骨代谢指标为切入口,分析丹红注射液联合骨肽注射液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中心手术治疗的12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均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年龄≥60岁,均行手术内固定治疗;并排除合并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骨关节疾病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近6个月服用激素、利尿剂等影响骨代谢的药物,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存在药物应用禁忌证,随访资料不全等患者。对照组:男22例,女38例;年龄60~78岁,平均(67.9±11.2)岁。观察组:男25例,女35例;年龄60~76岁,平均(67.1±10.8)岁。两组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手术内固定治疗,术后给予补充钙剂、应用双膦酸盐类药物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骨肽注射液:骨肽注射液20 ml+生理盐水200 ml静滴,1次/d,连续应用4 w。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丹红注射液40 ml+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滴,1次/d,连续应用4 w。

1.3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随访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包括骨折愈合疗效和骨折愈合时间。其中骨折愈合疗效分为优、良、可、差4个标准,患者髋部疼痛感消失,骨折愈合,关节活动能够恢复到骨折前为优;患者髋部时有疼痛,骨折基本愈合,关节活动能够基本恢复到骨折前为良;患者髋内翻骨关节活动受到轻度限制,骨折基本愈合为可;患者未达到上述优、良、可的状态或者临床症状恶化加重为差。优+良合计为骨折愈合优良率。(2)凝血功能:治疗前、术后4 w,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4 ml取血清,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指标。(3)骨代谢指标:同上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X-1)等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

2 结 果

2.1骨折愈合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骨折愈合优良率95.0%(优35例,良22例,可2例,差1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83.3%(优30例,良20例,可7例,差3例;χ2=4.23,P=0.28);骨折愈合时间〔(3.27±0.62)个月〕明显短于对照组〔(4.05±0.48)个月,t=7.70,P=0.004〕。

2.2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TT、PT、APTT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TT、PT、APTT均明显延长(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长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下表同

2.3骨代谢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BALP、BGP、CTX-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w,两组BALP、BGP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TX-1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BALP、BGP明显高于对照组、CTX-1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比较

3 讨 论

骨质疏松是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的以骨量减少为主要特征的骨代谢性疾病,罹患该病后,患者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5〕。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是较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之一,已经成为家庭和社会的巨大负担。

目前,手术是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重要治疗手段,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疗效〔6〕。术后骨折愈合是一个关键环节。在术后骨折愈合过程中,机体多种骨代谢指标会发生改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骨折愈合情况。其中BALP是一种磷酸单酯酶,能够促进无机磷酸盐水解,利于骨矿化,标志着成骨细胞成熟,是一个重要的成骨标志物,其含量越高,表明成骨细胞的活性越高〔7〕;BGP是由成骨细胞特异性合成和分泌的一种非胶原蛋白,也反映了成骨细胞的活性〔8〕;而CTX-1是一种骨吸收标志物,其含量越高,表明骨吸收过程增强,对骨形成及骨折愈合过程不利〔9〕。目前,临床上一直致力于提高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骨折愈合疗效和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骨肽注射液由骨多肽和全蝎多肽组成,含有机钙、磷、无机钙、多种微量元素、氨基酸、骨形态生成蛋白、骨源性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有效成分,能够刺激成骨细胞增殖,调节骨代谢,从而促进新骨形成和骨折愈合〔10〕。蔡效信〔11〕研究表明,骨肽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相关骨代谢指标,并缓解术后疼痛。丹红注射液是从丹参、红花中提取出的复方中药制剂,具有活血通络、祛瘀生新功效〔12〕。相关研究表明〔13〕,丹红注射液能够缓解骨折后的疼痛、肿胀症状,改善骨代谢,并促进骨折愈合。但关于丹红注射液联合骨肽注射液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应用的研究较少。本研究结果表明,该联合方案能够发挥协同作用,共同改善骨代谢,促进术后骨折愈合。

发生骨折后,患者的血液黏度会显著增高,加上术后制动、麻醉药物、卧床等因素作用,患者血液循环减慢,血液黏度会进一步增高而出现血液高凝状态,TT、PT、APTT等凝血指标异常,明显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不利于术后骨折愈合〔14〕。因此,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的术后愈合具有重要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已经证实〔15,16〕,丹红注射液具有扩张微血管口径、降低血管阻力、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机体微循环、清除氧自由基等多种作用,能够有效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本研究结果表明,丹红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血液高凝状态,由此进一步促进术后骨折愈合。

综上所述,丹红注射液联合骨肽注射液能够促进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骨折愈合,改善骨代谢指标和血液高凝状态。

猜你喜欢

丹红高凝成骨细胞
脑梗塞患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丹红注射液就冠心病临床疗效及药物机制研究进展
微小核糖核酸-1205沉默Cullin-RING泛素E3连接酶4A激活AMPK信号传导保护人成骨细胞免受地塞米松损伤的研究
微纳米分级形貌促进成骨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wnt经典信号通路在酸性pH抑制成骨细胞功能中的作用
成骨细胞调节破骨细胞功能的机制及途径研究进展
低分子肝素钠和右旋糖酐对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治疗效果的影响
血栓弹力图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益气活血化瘀法和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高凝状态的影响
丹红与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的药物经济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