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中供养五保老人的社会支持研究

2019-09-17卜同欢孙玲郭睿蔡忆君赵海林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22期
关键词:社会支持

卜同欢 孙玲 郭睿 蔡忆君 赵海林

摘 要:通过对于淮安市淮陰区王营镇敬老院的研究,了解五保老人在集体供养模式下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敬老院的困境,其中,问题主要表现为:供养层次低,忽视精神需求,社会参与度低。困境主要表现为:资金来源单一、员工缺少专业的技能、管理缺少监督、供养观念滞后。对此,提出相应建议:给老人赋予权力,建立以老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扩大资金来源渠道,加强员工技能培训,健全评价体系。

关键词: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2-0045-02

2006年国务院颁布《农村五保户供养工作条例》,该条例以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基本生活,促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为指导根本。服务对象为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供养内容主要包括对于五保户的吃、穿、住、医、葬方面,在生活和物质等方面给予五保户较好的生活状态。供养方式主要分为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集中供养是由当地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进行的集体式供养,分散供养是指五保户在家自行供养。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主要是乡镇或者街道敬老院承担起赡养功能,作为社会中最弱势的群体,应该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为了了解五保老人的生活状况,我们选择王营镇敬老院展开研究,旨在为五保供养提供政策建议。

一、五保老人生活现状

在王营镇敬老院共生活的28位五保老人,其中1人为女性,五保老人主体主要是男性,年龄分布在65~75岁之间。

1.从日常生活方面来看,日常生活又从衣、食、住、医等四个方面来体现。五保老人的衣服,主要由政府统一分发,一季两套,少数是由敬老院提供。对于五保老人的一日三餐,以敬老院提供的家常菜为主。敬老院的居住标准,为两位五保老人住一间,配备有一台电视机。敬老院整体配有食堂、宿舍楼、健身设施、康复设施和娱乐室。关于五保老人的医疗费用,主要由医疗保险进行报销,住院期间会根据病情配备护理人员。

2.从精神生活方面看,五保老人的精神状况主要由文娱活动和体育活动组成。因为五保老人的文化水平较低,文娱活动主要为看电视和收听录音机,少数老人会选择打麻将。除此之外,偶尔有外界的组织或者社团进行慰问表演。由于五保老人多数存在一定的身体缺陷,所以体育活动基本是空缺的,康复设施和健身设施也多为闲置。

二、五保老人供养面临的问题

1.供养层次低。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将人一生中的需要,分为以下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依次从最低到最高,所以从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来看,敬老院对于五保老人的供养只能满足他们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

2.忽视精神需要。五保老人前半生都是独居或与家人居住,在敬老院的生活属于一种集体生活。突然的集体生活,会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五保老人原有的生活状态和认知。同时,随着社会角色的转变,他们心理上都会存在某些疑问。但是由于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很难能清楚认识到自己心理上的需求和问题。心理状态不能适时调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五保老人的日常生活。

3.社会参与度低。集中供养的理念,是给予五保老人一个相对稳定的晚年。所以大部分机构,主张的都是让老人无所作为,只需要服从管理要求。五保老人从自主生活到服从安排,会让他们产生自我能力匮乏的错误认识。同时,敬老院为了保障老人的生命安全,一般都不让五保老人经常性外出。这样的管理模式,阻碍了五保老人和外界接触的机会,从而降低了老人社会参与度。

三、五保集中供养的困境

五保老人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由他们自身的一些因素导致的。从管理层面来说,敬老院存在的一些困境,也间接导致或加剧了五保老人的问题。

1.资金来源单一,收支难平衡。对于五保老人的供养是一种社会保障的体现,所以是由政府为敬老院提供资金。但是机构的运营,除了供养的支出,还包括工作人员的工资,器材维护与更新等。除此以外,老人们的医疗照顾支出也是一笔很大的开销。由于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的普遍提高,现如今的老人平均年龄都在不断提升。但是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却在不断下降。当五保老人住院时,护工费用的支出也占据了一大项。

2.员工的专业水平低或缺乏相应技能。敬老院虽然是由政府部门支持的,但是敬老院毕竟不是人才就业的首要选择,无法配备有专业的人才队伍。其次,敬老院的工资待遇都比较低,很难依靠自身现有的条件来吸引拥有心理或医学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由于服务群体的特殊性,敬老院需要能就近照顾且对老人有耐心的人。所以,大部分敬老院是从社区或者乡镇招收员工,自然对专业的要求会降低。

3.管理过程缺少监督。一般的供养机构,虽然以政府的要求为管理宗旨,但是具体实施是由院长独自决定的。这样专断的权利,会导致权力的滥用或者管理的失误。但是在管理中,缺少了政府或者外界的监督,没有一个完整的工作评价标准体系。机构缺少了外界的评价,也无法对于管理的制度或者模式进行合理改变。

4.供养观念滞后。对于五保老人的供养,是政府自我职能的一种体现。这也导致了有些机构会过分以体现政府职能为主要目的,忘记了五保老人的切实需求。这样不合理的供养观念会在管理中体现出来,影响五保老人对于自我需要的合理诉求,不利于老人们在集中供养中形成自我的权利意识。

四、社会支持措施

1.给老人充权。从充权理论上来看,五保老人所产生的的无能感,其实可以通过增加他们对于自我权利的认可来改善。所谓充权理论,就是指帮助弱势群体从客观或主观上解决权利障碍,通过增加自我信心并认识到自我的能力,从而改善生活状态。充权步骤可分为,认识自我、新的自我、新的技能和新的参照,最后赋予老人新的角色。简言之,就是在敬老院中利用很简单的一些事物,帮助老年人重新建立起自信,从而拥有认为能够改变周围事物环境的意识和能力。这些简单的事物,可以是一些手工活动或者简单地运动项目等。通过外界的一种鼓励,帮助老人们认识到自己还是有能力做好某些事的,并非是毫无存在感的,增加他们在同辈群体之间的信心以自我的肯定。当老人们在获得了自我能力感时,敬老院的管理方面就要相对应地帮助老人们维持这样的情感,让老人们参与到简单的管理上来。例如可以成立互助小组,鼓励老人们多学习一些新的技能知识,并选拔小组长。这样不仅能让老人们找到自我价值,还能鼓励越来越多的老人发展更好的娱乐方式。

猜你喜欢

社会支持
大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网络建构
惠州市精神病患者病情复发的社会支持研究
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及社会支持研究
高校辅导员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探析
职高生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护负担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社会支持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
心理社会因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一课》中教师娜迪亚悲剧形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