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步法”文言文教学模式探究

2019-09-16李强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整体感知三步法小组合作

摘   要:以字词句翻译为核心的传统文言文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阻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采取“整体感知晓大意、小组合作解疑难、思维导图建体系”的三步教学模式,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良好的学习素养,促进学习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实现文言文教学的文化传承重任。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模式;整体感知;小组合作;思维导图

作者简介:李强,福建省福州江滨中学教师。(福建  福州  350015)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9-0104-02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是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然而,当前文言文教学现状却难以令人满意,相当多的老师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先翻译重点字词,然后翻译整篇文章,最后进行内容、中心、技巧的分析。这种教学模式重视文言文的基础积累,但对学生来说却是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不高。更有甚者,出于应试的目的,让学生整篇整篇地抄写文言文的翻译,然后机械地反复背诵和考查,对此学生叫苦连天。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既要打破传统,革除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又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笔者对中学文言文教学模式进行探究,形成了“三步法”教学模式。

一、“雾里看花”——整体感知晓大意

笔者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先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意。“心理学认为,人类和其他高等动物的学习,根本不是对个别刺激作个别的反应,而是对整个情境作有组织的反应,……而整体性又是先于部分并决定部分的性质和意义。”[1]以字词句翻译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是一种“碎片化”教学,会将传诵千百年的文化精粹生生肢解,而其内涵艺术的分析也只能成为破碎瓷器的缀连修补罢了。任何文章都是有机的整体,我们应该在整体背景下去理解品析。或许有些教师会忧虑:文言文字词的意思都不懂,学生怎么能读懂文言文?这种忧虑大可不必。中学生并不是小学生,他们已经进入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又称命题运算阶段)。该阶段中他们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已超越了对具体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从多种维度对对象进行认知,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够进行假设性思维,采用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同时,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积淀,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字词储备。整体感知就是“文本直觉与经验激活”,[2]是以原有的认知经验为起点,通过直觉着眼于全局,综合运用学过的各种语文知识和语感,对文章进行宏观理解,从而带动对字词句的理解。

整体感知要尊重学生已有的阅读能力和个性差异,制订恰当的目标。学了叙事性文章知道人物事件,学了写景物文章能了解描写景物的特点,学了议论性文章能大体知道观点即可。教师要信任学生解决困难的能力,不能越俎代庖。另外,教师要注重诵读法的运用。诵读是古代教学主要的教学方式,诵读的优势在于能将语言的学习、语感的培养、情感的熏陶三者有机结合,将直觉感知和抽象思维融合,形成整体阅读效应。张必锟老师曾感慨:“正因为受益于诵读,所以我在此后三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格外重视学生的诵读习惯,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把诵读放在一切教学的首位。”[3]经历千百年熔炼的诵读教学法不应该被摒弃,而应该被继承和发扬。

二、“拨云见日”——小组合作解疑难

整体感知毕竟是以直觉感知为主,学生原本积累的经验又有各种差异,在文言文字词句的翻译、内容与中心思想的理解、写作技巧的把握方面存在诸多困难,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从已知中发现未知、在未知中获得新知的过程。面对学生的疑难,有些教师操之过急,将问题的答案告知学生,只能造成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局面,最后只能让学生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反而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把个人自学、组内交流、组间争鸣、教师点拨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够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又能形成相互促进的局面;既能突破各种疑难,又能在集体智慧的碰撞中产生创造的火花;既能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又能增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和谐共处的素养。笔者将学生按照语文学习能力进行分组,四人一小组,组内成员学习能力有强有弱,由能力最强的学生担任小组组长,各小组的学习能力保持基本平衡。然后两小组合并成一个八人大组。小组长在组员整体感知课文之后,收集组员的问题并进行归类(一般分为字词解释类、内容与中心思想理解类、写作手法类),对自己能解答的问题予以解答。剩下的问题先由两位组长进行交流,交流后仍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大组内部讨论,教师在这一环节可以参与各小组讨论,适当点拨,然后选取小组的共性问题和重要疑难向全班展示,进入全班讨论环节。通过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实现“在教中学”的更高层次的再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思维的发展;通过问题的层层选择,教师更容易从整体上准确把握学生的共性问题和难点问题,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聚沙成塔”——思维导图构建知识思维体系

学习是漫长的日积月累的过程,从形式上来说不可能是连续性。就一篇篇课文、一堂堂课来说,形式上也是散状分布的,尤其是文言文散布在大量的现代文教学之中。所以,单就学习一篇文言文而言,学生获得的知识是孤立的、零散的。传统文言文教学模式是教师借鉴前人的经验,在自己教学思考的基础上,将要学习的文言文知识整理成系统性的材料交给学生去记忆,这种单纯的告知只是让学生了解了知识体系的“形”,学生并不能明白知识体系是如何建立起来,无法构建自己的知识思维体系,知识散乱零碎,于是遗忘在所难免。“记忆若要持久牢固……大脑必须对记忆内容投入更多的注意资源,还要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网络联系起来。”[4]只有对新旧知识进行系统化构建,才有可能保证记忆的持久。在眾多构建知识思维体系的方法中,思维导图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思维导图能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融为一体,用直观的图形方式将分散的知识点凝聚在一起,用整体架构的方式对知识进行层次化整理融合,用简短的提示语来唤醒记忆,既方便学生的长久记忆,又建立了将知识系统化的思维体系,促进了左右脑的协同发展。

笔者在每篇文言文课堂教学结束后,让学生以小组形式从字词翻译、内容与思想、写作手法三个方面画出每篇文言文知识体系的思维导图,然后小组之间进行展示评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维导图绘制不能只着眼于一篇文言文学习,而要联系所学的其他文言文甚至现代文,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并构图。

总的来说,以字词句翻译为核心的传统文言文教学模式更多的只是被动的知识再现和机械的记忆,而笔者采取的“三步法”文言文教学模式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集体力量,从本质上来说是文言文阅读思维的构建和强化,能真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 杨帆.基于整体感知的朗读教学刍议[J].语文教学之友,2014,(5).

[2] 荣维东.整体感知:文本直觉与经验激活[J].语文建设,2016,(3).

[3] 张必锟.把诵读放到文言文学习的首位上来[J].中学生阅读,1996,(12).

[4] 埃里克·坎德尔.追寻记忆的痕迹[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秦俊嫄

猜你喜欢

整体感知三步法小组合作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探索
运用“四步阅读法”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新课改下课堂提问“三步法”
浅谈诗歌教学优化举措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调整思维,突破阅读教学模式
“三步法”在球柱处方转环曲面处方中的运用
“三步法”教会学生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