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雅正相融
2019-09-10庞希宇
庞希宇
【关键词】 和雅教育 小学音乐 合唱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2-035-01
文化思想是教学的灵魂,是教学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和雅教育近些年兴起的原因也是它成功的成为了各学科的指导思想,使得学科内容与和雅教育理念紧密相融,使得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不仅提高了专业技能,还在综合素质上有所提升。小学音乐的合唱教学也在此影响下有了新的变化。
一、和雅教育
和而不同,语出《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从来都是能够保留自已的个性和见解,但又不失和谐。个性的互补互融,才是自然之道。雅,即博雅,为“学识渊博雅正”。雅正相融,就是优雅和正气从来都是能够融合在一起的,而优雅与正气的融和也是人们追求的至高境界。“和而不同,雅正相融”意思是说,允许在共性中彰显个性特质,但是一定要拥有优雅和正气相融合的气质品质。小学合唱也是将不同个性的学生融合成一个整体,让他们最后能够唱出同一首优美的歌,在这一点上是与“和而不同,雅正相融”在理念是高度契合的。
二、小学合唱教学现状
小学音乐的合唱教学与专业的演唱团体有所不同,在小学阶段,小学生是音乐课堂合唱的对象。小学学生的音乐素养差异大,很难取得较好的合唱效果。当然,其中也有很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专业素养需要进一步提高
合唱教学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在实际的合唱教学中,声部均衡、音色、音准等如果缺少了准确的指导,合唱的表现力难以体现。倘若我们的师资队伍能够有定期、长期参加专业的指挥合唱,有组织与音乐教学合唱教研活动学习,那我们将大大提高个人的专业水平,提高合唱教学水平。
(二)音乐课时有限
在小学阶段,音乐课一般一周两节左右,音乐课时有限,而每学期有十六首歌曲需要学习背唱(三年从级起合唱歌曲陆续增多),十多首赏析歌曲以及学习竖笛,还有音乐表演、小剧本、创编、音乐等活动,留给歌曲合唱的时间不多。
(三)学生的合唱水平不一
合唱要求全体学生具有一定的协调性,但在实际当中,学生的基础和整体水平是完全不一样的。大部分的学生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发声、识谱、合唱训练,他们音乐方面的接受能力大不相同,这些差异在合唱中就是难以达成统一的整体,也使合唱教学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三、在和雅教育背景下的小学音乐合唱的解决策略
“和而不同,雅正相融”与合唱在理念上是统一的,都是将不同的差异性个体融合成有机的整体。所以我们将这一理念融入到我们的小学音乐合唱当中,使得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富有新的变化和活力。在该理念下,我们可以试着探究一些可行的解决策略,为我们的合唱教学添砖加瓦。
(一)教材内容合唱方式的针对性改良
针对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时间较少,我们可以对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布置训练。以小学三年级的音乐课程为例,其中上册的《美丽的黄昏》、《钟声叮叮当》,下册的《柳树姑娘》、《嘹亮歌声》等二声部歌曲是编者为合唱准备的基础课程,我们在完成这几课的教学后,再潜力挖掘其他合唱歌曲,如《我爱米兰》、《顽皮的杜鹃》等。而在低年段音乐教材歌曲中如《两只老虎》、《母鸡叫咯咯》这些生动而又简单的歌曲可以给他们设计卡农轮唱,音程变化的多声部变化合唱,这些形式可以培养学生整体对于合唱的融合性与节奏性。
(二)巧用角色变化、乐器辅助进行声部学习
小學生最开始接触合唱时,容易对声部的变化望而生畏。我们可以在合唱中加入角色的分配,以学生为主,教师也参与其中。如,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会一个声部演唱后,让他们聆听教师的示范演唱,并借助钢琴或其他乐器演奏进行另一声部的练习,经过练习掌握旋律后,可以是教师和学生分为两声部练习继而全班分成两个声部,。在一些难度较大歌曲可以不用要求学生将两个声部的内容全部掌握,而是只熟练唱好一个声部即可,另一个声部可由教师和声应和或者录音代替,待学生对曲子熟悉程度提高,足以完成两个声部的演唱时再重新开始分声部。
巧用竖笛、葫芦丝等小乐器辅助也是合唱中常用的方法。如四年级教材中《愉快的梦》、《月亮月光光》这两首二声部歌曲,它们节奏变化不大,只是在音程上有变化。因此我们先可以用竖笛演奏一个声部,学生演唱一个声部,接着两声部合起来时低声部可以借用竖笛来辅助唱好音准。《月亮月光光》是一首闽南方言的二声部合唱歌曲,旋律优美。在该课,我挑选了班级里两名会葫芦丝的同学,让他们用葫芦丝分别演奏两个声部让学生有初步的旋律感,最后再借助葫芦丝乐器的帮助,让学生很快找到了音准,把歌曲演唱得特别有韵味。除竖笛、葫芦丝外,小提琴、口风琴等这些乐器都是课堂合唱教学中的好帮手。
(三)培养学生注重聆听
音乐是聆听的艺术,学会聆听会使合唱事半功倍。让学生多注意聆听,学会仔细辨析声部的变化,能锻炼学生音乐听觉和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例如五年级上册塔塔尔族歌曲《丰收的节日》,通过聆听学生能发现这首曲子上方是旋律悠扬的舒展旋律,下方二声部则是通过模仿民族乐器曼陀林的节奏哼唱旋律。教师可以通过范唱、乐器演奏二声部,让学生感受差异。根据这首歌曲的声部特点,我们可以把高声部让女生演唱,男生聆听,低声部由男生演唱,女生聆听并拍击节奏互相合作的方式把歌曲学会。
三、结语
“和而不同,雅正相融”是一种文化理念,通过一些有效的实践结合学生歌唱的实际,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这种理念,可以将独立个体有机的融合成整体,从而给当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 参 考 文 献 ]
[1]巢秀珍.“和雅”教育文化的建构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5(6):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