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产生的影响分析
2019-09-10董贞莉
董贞莉
关键词:家庭教育;小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 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3-0025-01
1.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产生的影响
(1)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教育方式具有“习惯导入”的作用,如果教育方式不当,就会让学生养成不良习惯,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当前,家庭经济收入水平普遍增长,消费水平普遍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家长会不自觉的、“毫无底线”的满足学生各类需求,比如考到班级前几名,就给学生买价格昂贵的玩具;在穿着上,为了体现学生自身的优越感,尽可能的让学生穿上名牌服饰等,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合理诉求,家长缺乏理性的判断能力,无条件满足,这种“一味妥协”的教育方式,只能帮助学生构建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理念,一旦形成这种“自我中心”的理念,就很难融入班集体,如果这种“自我为中心”学生的条件不能满足,或者受到他人的指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甚至会对学生的学习信心造成严重影响,非常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2)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实践证明,和谐的家庭氛围可以确保学生健康成长,而充满争执、吵闹甚至是家庭暴力的环境,将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如果学生的心理健康不能引起父母的关注,那么学生的心理问题就会逐渐放大,甚至存在违法犯罪的风险。有一种心理学现象叫做“踢猫效应”,某员工在公司被老板责骂,回到家里把愤怒都撒到孩子身上,孩子无处发火,只能把家里的猫踢到一边,“踢猫效应”告诉我们情绪是可以传染的,家长工作一天心情劳累,回到家中还需要辅导孩子写作业和做日常的家务活动,心情自然就不会开心,如果孩子不认真写作业,非常容易引起家长的愤怒,于是家长就会把一天的情绪都发泄到孩子身上,不认真写作业并不是主要问题,只是扮演了导火线的角色,而学生却成为家长情绪发泄的对象,成为无辜的“受害者”,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在家庭教育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策略
(1)家长必须要有使命感、责任感
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你们生育子女,不仅是为了父母的愉快,在你们的家庭当中,在你们的影响下,成长为未来的公民,未来的事业家、战士。”家长要有使命感、责任感,把教育孩子视为最崇高的使命,为了完成这个使命,就必然要充满责任感。父母以身作则,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不争吵、不把不良情绪带到家里,不把孩子当作“火药桶”。家长下班后要按时回家,留给更多的时间陪孩子成长。爱默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密决。家长们要正确引导小学生,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家长要珍惜与孩子的每一个瞬间,提升孩子的自信心,与孩子一起做作业、一起玩耍、一起去发现生活中的趣味,带给孩子一个充满希望的美好世界。当孩子遇到问题时,要尊重孩子,与孩子一起面对问题,引导孩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让孩子体验努力之后所带来的成就感,以此来激发自己的信心,而不能置若罔闻,把问题全部丢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处理。家长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意识到家长对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2)让沟通成为解决问题的黄金法则
语言是学生内心世界的外在反映,学生的语言是我们了解他们的想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的最佳途径,因此,家长要尊重孩子,如果孩子想哭,就让他放声大哭,想说话,就鼓励他不断的说下去,要引导孩子情绪,控制孩子行为,适当的释放可以达到缓解情绪的效果,当学生情绪宣泄完成以后,家长就需要与孩子沟通,用孩子喜欢的方式来进行交流,了解孩子不开心的原因,“对症下药”。沟通是我们打开孩子心理世界之门的金钥匙,家长要让沟通成为解决问题的黄金法则,有效的引导孩子情绪,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举例说明,孩子要求家长买手机是一个不合理的请求,拒绝是必然结果,但是如何拒绝孩子就是一种艺术,如果粗暴的拒绝,还略微责备的口吻抱怨孩子,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要知道孩子之所以要求家长买手机的原因较为复杂,家长在家中频繁的使用手机会增加孩子对于手机的好奇心,其他同学使用手机也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吸引力,鉴于此,我们要告诉孩子对于小学生来说,手机的作用究竟在哪里,并不是用来玩游戏,看动画片,而是用来沟通和交流,可以用买儿童智能手表的方式代替买手机,这样孩子的诉求得到另一种方式的补偿,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同时也避免了粗暴拒绝给孩子自尊心所带来的伤害。
参考文献
[1]康健吉.家庭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教育模式的理性探索[J].学周刊,2018(03):35-36
[2]陈歌.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J].课程教育研究,2013(11):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