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国有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2019-09-10朱园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25期
关键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国有企业

摘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有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将受到各种事件的影响,诸如经济、市场、产业、法律、信用、竞争等因素都会导致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带来了不利影响,也可能带来机遇,如果能够合理认识和有效管理企业风险,有助于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创造更大价值。传统的内部审计侧重于企業的财务审计和内控审计,发挥着监督和控制的作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涵盖原有内审职能基础上,发挥独立性和专业优势识别和分析企业潜在的和固有的风险因素,帮助企业合理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及风险应对策略,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首先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含义着手,阐述了其在企业中所发挥的作用,然后进一步提出国有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应用,以此帮助国有企业提高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管理风险中的作用。

关键词:国有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用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含义及作用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指审计人员不仅对被审计单位开展财务审计和内控审计工作,还对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控等风险管理流程开展审计,这种冷传统审计和风险控制相互结合的方法,有助于企业预测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前采取措施来加以防范,同时,对于企业现有的风险,能够进一步的加以控制,防止现有的风险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有助于企业对风险管理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内审人员能够根据行业现状以及国家相关政策,并结合企业的未来发展战略识别和分析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而帮助其完善风险管理控制体系;第二,有助于从客观的视角分析判断评估企业风险。因为内审机构并不从事企业的经营活动,内审人员独立性的优势有利于他们从“旁观者清”的角度完成工作;第三,有助于企业制定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因为内部审计人员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日常工作中经常接触到各种企业风险,借助于他们的专业识别和判断风险经验,有利于指导企业制定正确的应对策略;第四,有助于企业内部形成全面的风险意识,因为内部审计工作若是发现企业的风险问题,通过审计提醒能够影响企业的全体员工,有助于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加强风险意识,对风险加以防范;第五,发挥高效和省力的杠杆作用。企业的风险管理部门能够根据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的结果,进一步地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控制,可以减少重复性的工作,同时提高企业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能更加准确的进行风险应对措施的制定,及时防范危险性风险J烽低控制性风险损失,抓住机会性风险的机遇。

二、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

(一)国有企业要重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大部分国有企业都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但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模式大部分比较传统,职能仅限于传统的专项审计和监督检查,企业管理层对风险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原因是有的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治理结构改革还没有到位,国有企业管理者的行政任务过重,所以国有企业管理者虽然对企业的风险管理有认识,但缺乏构建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能动意愿和具体措施。国有企业应该重新对内部审计进行定义,内部审计工作不仅仅是审查和监督,还需要为企业管理者提供风险导向咨询和确认服务,从而更好地把控好企业风险管理的第三道防线。

(二)内审人员要强化风险管理理念

内部审计不仅是单一的监督和控制的职能,它在向服务职能的方向转变。内部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做好事中和事后审计,更重要的是做好事前防范审计。对于国有企业运营中存有的风险,内部审计应该及时发现并提出相关的应对方案,以免造成企业的总体战略发展不如企业的预期。在内审人员的工作理念上,需要不断加强风险管理的宣传和引导,在具体的内审工作中,内审人员以国家的审计相关准则以及内部控制的相关规范为引导,基于责任感和危机感,根据自己长期内审工作的经验,以及对企业管理层的风险偏好程度的掌握和专业的分析,做出符合企业管理者要求的风险容量判断,把风险导向贯穿于审计工作始终。

(三)内审人员要提高风险管理业务综合能力

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对于内审人员的职业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属性标准1210专业能力》中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对于传统的内审人员是必需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审计范围扩展到了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和应对风险,所以审计方法不再局限于函证、监盘、观察、检查、询问等方法,还需要结合企业风险管理,采用调查问卷、风险组合清单、SWOT分析、主要外部指数和内部指数分析、相关性分析、潜在事件分类图、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压力测试等手段和方法获取相关信息,利用电子信息系统建模,对数据进行加工、判断,利用信息系统对超出容忍度范围的风险进行重点审计管理和报告。在内审工作中风险导向的内审人员必须具备对或有事项、不确定因素的敏感感知能力、不断汲取经验提高自我的能力,增强基于风险容忍度的风险判断能力。总而言之,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要求内审人员基于传统的技术之上进行创新和改进,企业拥有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能为企业风险导向的内审工作开展提供极大的帮助。

三、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机制在国有企业的应用

(一)建立并完善风险导向审计制度

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内部审计有关工作的准则和法律法规,大部分国有企业都按照规定建立了相关的内审制度,但风险导向的内审制度还要求:一是明确风险导向的内审职能;二是扩大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突破传统内审,增加风险管理因素;三是方法创新,结合传统的过程审计、事后审计模式,以系统管理的理念,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以及具体的业务内容确立稳定、高效、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制度。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还需要企业根据运营的实际需要做出调整,从而持续地对于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给予制度上的支持,这样有利于内部审计机构与其他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协调,促进内审工作的顺利完成,从而提高工作质量。

(二)以风险导向编制年度审计计划

内部审计对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的流程比较熟悉,在制定年度审計计划阶段:一是基于企业总体战略的要求,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进行评估,从总体上客观的测算企业风险容量;二是结合内部审计总体计划,逐层分解审计内容,在审计内容中贯穿收集风险管理信息模块的子项目;三是制定具体的内部审计计划,包含传统审计事项和风险导向的指标体系。

(三)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一是严格按照事先制定的内审计划开展工作;二是选择合适的审计方法组合,在全面审计之外对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和记录;三是在审计的基础上,考虑企业经营中的潜在风险,区分危险性风险、控制性风险和机会风险,结合多种分析方法,测试其是否超出企业的风险容量,是否会为企业带来机遇。在进行内部审计的同时取得风险管理的有关信息,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内部控制和风险控制。

(四)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报告

风险导向审计报告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服告的重点内容是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但应增加风险识别、风险评估的内容,并应客观说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的具体过程、方法、结果;第二,报告中应该对所识别的风险性质、等级予以描述,描述方法应该有理有据,通俗易懂;第三,报告应该提出关于风险管理的改善建议,尤其要考虑风险管理运行对企业的发展战略的重要影响。第四,应该对报告中风险管理部分的使用范围做出说明,为企业决策层、管理层研究风险管理方案提供参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企业所处的行业和环境较为复杂,其中的风险因素对企业经营影响不一,通过风险导向与企业内部审计相互结合,强化两者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中的综合应用,有助于国有企业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核心作用,同时为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助力,促使国有企业能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迎迎.效益导向型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中的应用[J].纳税,2019,13(24):172+174.

[2]黄建喜.国有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应用探讨[J].时代金融,2019(23):81-82.

[3]邓梅芳.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的应用探讨[J].财会学习,2019(21):161+163.

作者简介:

朱园,杭州西湖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猜你喜欢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基于风险导向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
内部审计在企业境外投资中的运用研究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