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课堂中唱响尊重学生之歌

2019-09-10周慧贞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9年26期
关键词:以生为本

周慧贞

内容摘要:现代教育应以“尊重教育”理念为引领,构建“以生为本”的新格局。“以生为本”的教育是学生时时处在真正自主的状态中,潜能得到充分激发,天性最大限度得到发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课堂设计贴近学生生活,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独特感受,课堂实施关注个性学习方式,课堂评价讲求激励有效,促进学生有差异的发展,真正凸现“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核心。

关键词:以生为本  尊重教育  差异发展

“尊重教育”作为新的教育理念,正是在现代教育的人性要求的背景下提出来的,这种新的教育理念突出了“人化”教育的特征。现代教育应以“尊重教育”理念为引领,构建“以生为本”的新格局。“以生为本”的教育是学生时时处在真正自主的状态中,潜能得到充分激发,天性最大限度得到发展,收获像鲜花一样怒放。

现代教育要求学校教育转变观念,一切以“尊重”为中心,“以生为本”是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应有的尊重,让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全面依靠学生,把教育的全部价值都归结到学生身上,以学生发展为教育的本体,不仅仅在于学生的外部地位,更在于学生的内部天性和潜能的发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是啊!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独特的心灵世界。我们应该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别,承认学生对相同文章会有相异的理解和看法,对相同事物会有相异的描述和说明;对相同物体的观察会有相异的方法和角度,对相同情景的刺激会有相异的反映和表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师就应在课堂中唱响尊重学生之歌。

一、尊重学生——课堂设计贴近学生生活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生活,以学生的生活为教学背景,立足课内,注目课外,充分寻找文本与学生生活的链接点,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到课堂中来,把阅读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延伸到生活中去,通过与生活的对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尊重学生,从学生生活中来,到学生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让阅读教学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将知识转化成能力,得法于课堂,得益于生活,将语文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二、尊重学生——课堂教学重视独特感受

“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学生个性的不同,选择学习的方式也不同,对课文的理解和领悟当然也会有所不同。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认同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努力把课堂构建成“多言堂”,让学生各抒己见,多听听学生不同的见解和声音,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想法。

对课堂中出现的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窦老师不置可否。其实事情会是怎样,谁都不知道。只要学生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得到锻炼,难道这不正是语文教学价值的体现吗?为什么非要分出个对错呢?学生富有个性的想法,我们必须洗耳恭听,全面考虑,不要轻易对学生说“不”。

三、尊重学生——课堂实施关注个性学习方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 因此,在讨论怎样“教”学生“会学”之前,教师先要放下架子,走进学生当中,在备好教案的同时,认真地“备”好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然后才决定施教方法。学习方式只有不同之分,而无好坏之别。在课堂中,我們仔细观察一下学生阅读时的情景就不难发现,他们的神态各有千秋:有的人静静地坐着,无声无息地记忆;有的人小声地念叨着,不时在纸上涂涂写写;有的人则摇头晃脑,大声朗读,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也有的人紧闭着双眼,嘴唇微微翕动,像是陶醉其中……真可谓千姿百态,异采纷呈。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允许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尊重学生喜好,选择学习方式。

四、尊重学生——课堂评价讲求激励有效

评价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师必须树立“全纳”的观念,平等、公正、公平地对待、信任、评价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中理解、爱护、帮助和赞赏。要使课堂评价真正达到激励学生的效果,就要尊重学生个体。

首先,尊重学生认知上的差异。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他们由于各自智力方面的因素,对学习内容存在着很大的认知差异。对于优等生,评价语要不断提升他们的发展潜力;对于学习信心欠缺的学生,评价语要激发他们学习动力,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地发展。

其次,尊重学生情感上的差异。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感受不同,情感也有所差别。学生在某些环境的影响下,情感上容易出现消极和积极的差异。教学中,面对消极的情感,教师应带着发展的眼光去看学生,为学生创设抒发情感的条件,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提高学习热情。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境而异。采取“分层多维”的评价办法,作出有针对性的、讲求艺术性的评价,促进学生差异发展。

最后,尊重学生思维上的差异。每个学生思维方式、采用的手段和方法都存在着差异,面对同样的问题,也会出现不同的见解。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为了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的情形,这时,教师的评价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思维上的差异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的认同和接受,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

在《要相信孩子》一书中写道:“我愈是能深入儿童的内心世界,体验他们的思想感情,我们教育工作的一条非常重要的真理便愈显得清楚: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使个人获得发展。面对有差异的学生,我们应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有差异的发展,真正凸现“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核心。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新课程语文教学》宁波出版社

3.李白坚:走向素质教育,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4.周峰编:素质教育理论·操作·经验,广东人民出版社

5.崔峦老师:《小学语文教育的理想境界》的讲话

猜你喜欢

以生为本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做法和体会
“以生为本”环境下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思考
“语文”应该是学生的“语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以生为本”理念下的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研究
以生为本,让体育教学回归本真
以生为本视野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的有效措施
让“生本”扎根美术课堂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发挥后勤服务育人的作用,培育合格的高职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