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本,让体育教学回归本真

2016-12-12钟宏茂

新课程·小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以生为本体育教学

钟宏茂

摘 要:从多层面分析原因,思考应对策略,作为学校体育老师应该坚守体育课主阵地,在每节体育课教学中坚持学生的身体素质练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原有的各方面素质、时间季节变换等情况选择合适的练习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持之以恒,让体育课堂教学回归体育本真,以增强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为“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打下扎实基础。

关键词:以生为本;体育教学;练习策略

一、我校学生体质健康及身体素质现状

1.近三年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分析:

我校在校学生有1720人,正常状态的学生一半都不到,较低体重及营养不良的学生也有40%,超重肥胖现象有所好转,但是也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表现柔韧、速度指标的坐位体前屈和跳绳项目,与前两年相比成绩有所进步;耐力项目400米跑,不及格的人数减少了,但学生的耐力素质还是不容乐观。

2.我校学生体育课体能项目考核成绩很不理想,特别是力量项目(垒球、实心球)和耐力项目(400米)。四年级垒球男生及格标准是16米,女生及格标准是12米,抽测的结果达到及格标准的学生只有40%左右;五年级男女生400米跑项目及格标准是2分钟,达到及格标准的学生也只有60%左右,远远没有达到教育局要求的每班及格率达90%的目标。

二、分析原因

1.教育导向问题,衡量学生的主要标准是分数,而分数背后是读书,是大量的作业和训练记忆的东西。学校、家长关心的是学生的智力方面的发展,忽视学生的身体锻炼,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减少了。粗略统计一个班45名学生,每天放学后在外面辅导站补课学习的有近24人,双休日每名学生平均在辅导站学习的时间有2个半天,有10余人是两个全天。

2.社会进步了,生活方式改变了,学生步行上学的现象很难再看见,出门以车代步;电脑、网络进入生活,虚拟世界多姿多彩,吸引力极大,占据了学生很多的业余时间,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不足。

3.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理解出现偏差,忽略了体育课教学的本质,过分强调兴趣而忽略身体素质练习。体育课对学生学习的效果抓得不扎实,片面追求新颖、学生兴趣,强调参与即可,从而使课的生理负荷大大降低,使体育课起不到有效增强学生体质的作用。

三、应对策略

针对我校学生的体质健康、身体素质下降原因及社会家庭等方面存在的现状,我们没有办法改变许多,只有做好体育教师的本职工作,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

(一)选择内容要有方法策略

1.要抓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学段学生身体的发展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其身体素质得到显著提高。如,小学生10岁前柔韧素质发展最好,可以多采用体前屈、劈叉、推起成桥等体操动作练习;10~13岁的速度提高最快,可以多用叫号赛跑、追逐跑、20米加速跑等练习。

2.抓好学生身体素质的薄弱环节,以促进这部分素质的发展,如我校学生上肢力量较弱,学生耐力素质较差的短板,面对这些状况就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身体素质练习。如,力量练习采用推小车、俯卧撑、单双杠悬挂等,耐力练习采用计时跑、合作跑、定向运动跑等。

3.补充主教材内容活动的不足,我们现在体育课堂基本采用“1+X”的模式进行教学,增加相应的素质练习既可防止因局部负荷过大引起的疲劳,又可弥补基本教材在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中的不足。比如,在技能、投掷内容的教学中,主要是上肢用力,那么素质练习的内容就应该以锻炼下肢和躯干部位为主等。

4.不同素质练习的内容搭配及其前后时间顺序会影响学生练习的效果。如,在快速跑等速度练习前,适当进行强度大、数量不多的短跳,对速度的发展是有益的;在力量素质的练习后进行速度素质的练习,可以有效地发展力量和速度素质;柔韧素质练习放在结束放松部分既可以进行韧带拉伸练习又可以达到放松的效果等。

5.根据学校的体育特色,把传统体育项目练习内容在体育课中进行特色项目练习,如我校的足球和篮球特色,把球类练习作为每节体育课的必练项目,可以提高体育项目特色技能,有利于学校体育传统项目的开展。

(二)组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身体素质练习比较单调枯燥且相对负荷强度比较大,在组织的形式方面,力求多样新鲜,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

1.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差异性,按薄弱环节分组,如大部分男生的柔韧性差,女生的上肢力量差,有些同学力量素质差,有些耐力不好等,有步骤地安排和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练习。

2.把学生分成若干兴趣小组,按优势特长分组。改变过去一般按男女学生高矮的分四组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八个小组,目的是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奋斗目标,有利于学习和体育竞赛的顺利进行。采用某些运动如短跑、长跑、投掷、跳跃、跳绳、球类等的练习,一方面保证身体素质的练习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体育特长的形成。

3.也可集体练习,在教师统一指挥下,学生按照规定练习内容和顺序进行的集体练习,如在课前的准备活动,为主教材学习进行一些辅助练习,或者主教材练习后的补足练习如俯卧撑、连续蛙跳等。

只要我们持之以恒,让体育课堂教学回归体育本真,以学生为本,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以身体素质练习为主,有效地开展小学体育课素质练习,循序渐进地增强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就能为“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打下扎实基础。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以生为本体育教学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