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利用新媒体将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党团建设探讨

2019-09-10刁文玉

青年生活 2019年29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新媒体高校

刁文玉

摘要: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党团育人体系,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鉴于此,要积极面对当前的紧迫形势,积极应对新媒体时代发展等客观问题,以此来推动高校党团建设发展,进而培养综合人才。

关键词:新媒体;核心价值观;高校;党团建设

新时期背景下,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互联网上出现了许多新事物给中国各大高校党团建设工作带去了新的挑战,核心价值观是引导建设社会主义重要指导思想,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如何利用新媒体将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党团建设展开相关探讨并给予可实施路径。

一、高校党团建设所面临的挑战

(一)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

对西方的思想侵略可以追溯至我国清末民初时代,当清朝覆灭之后,西方国家夺掠我国土地,就此西方意识形态渗入我国人民心中,当时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巅峰时期,许多先进青年知识分子和学生纷纷提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标志。意识形态渗透缓慢,先进民主思想在中国直接暴露,直至美苏冷战前,意识形态已经成为一种思想层面上的进攻手段,并一直延续到今天。这种思想入侵手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西方国家借助优越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技实力,出口具有西方文化色彩和价值观的文化产品,如娱乐、影视、音像制品及其附属文化产品,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其魅力、价值观和道德观都会受到影响最终导致其思想的扭曲。其二,西方各种理论纷纷涌入中国,如轻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失败论”和“普世价值论”,在各大高校中的学生尚未完全形成由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主导的价值观念体系,很容易发生动摇其信仰。第三,西方国家在一些影视节目中经常诋毁和侮辱我们的民族英雄或传统文化,无限夸大社会转型中所出现的问题,这就使当代高校学生对党与政府产生质疑【1】。

(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也带动了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进入2000年后,全球网络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升级和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了新媒体时代,随着这项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已经开始涉及到很多行业,伴随着信息化程度更加深入,媒体的影响力在不断的增大。在这种背景下,新媒体传播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发表文章与自我见解的自媒体,如新浪微博、百度贴吧、微信公众平台等;另一类是近两年流行的网络直播平台,例如:虎牙、斗鱼、战旗直播、YY直播等。以这类新媒体传播媒介,言论自由的吸引力可得到高校学生的广泛关注,一些居心叵测的人会利用这些平台的特点,利用高校学生的好奇心抹黑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而使得其意识形态被有所影响【2】。

二、利用新媒体将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党团建设

(一)意识形态的建设

在新媒体时代下,要保持好主体地位,把网络作为最重要的思想阵地。要密切关注新媒体的新动向、新趋势,善于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利用各种媒体平台、渠道和载体,加强网络正面宣传,把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关键上来,建立健全有效的舆论引导网络。推动传统校园媒体与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以经典影视、微电影、微视频、微宣传、社会实践等方式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等加强网络信息工作,利用大数据分析建立信息沟通协调机制、舆情监测预测机制、风险评估和预案机制,进一步完善网络舆情综合防控体系,切实提高网络舆情引导应对能力,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主动权【3】。

(二)新媒体媒介传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本质需要的体现,是新时代精神的精髓。高校必须加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利用微媒体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主要包括以下措施:核心价值观的宣传采用媒体手段,微博、微博都是可用的媒体。高校把新媒体建设作为主要任务之一,目的是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展各种积极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落到实处,价值观成为言行的指引,内化于心。这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抵御西方腐朽文化侵蚀的能力,可以通过微媒体将新媒体传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结合起来,增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针对性和及时性。

(三)教育模式的创新

要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論课中的引领作用,党团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自觉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任务。艺术类高校学生具有理想化倾向,而如今又有新媒体的侵入,使学生看到实际与理想中的差距,因此,艺术类高校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主导的价值观念体系有不同程度的反感,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偏见。在保持校党团建设工作基本目标和任务的普遍性与艺术类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特殊性相一致的前提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编写辅助教材,全面解决“自由与自由”问题。在定位、个性与标准、软弱与深度、形象与理论等矛盾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先进艺术作品和德艺双全的艺术家事迹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为了以“三个拓展”的方式有效地实现核心价值观,艺术类高校学生对正确艺术精神的追求被外化为引领时代的艺术创作【4】。

(四)网络监管建立与完善

目前,新媒体监督机构还不成熟,对信息发布没有限制,导致受众认知偏差,产生负面舆论引导效果。对此,高校必须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管理教育,这对监管机构具有重要意义,各高校高度重视完善新媒体传播机制,建立校级文化管理机制,认识到网络监控机制的重要性,加强信息传递监控,严格宣传不良信息和虚假信息,规范相关规章制度,以网络道德建设为重点,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学生网络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使学生自觉地看到正确的信息,抵制不良文化的入侵。

参考文献:

[1]程希.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探析[J].决策探索(下),2019(08):23-24.

[2]陈思汝,宋秋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实现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6):24-25.

[3]李华.新媒体视角下红色文化融入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3(23):238-239.

[4]吴宁子.新媒体背景下高校中融入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观的路径探析[J].戏剧之家,2019(24):162-163.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观新媒体高校
关于如何运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树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依托“班集体特色项目”平台,强化基层党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