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渗透法学本科教学的路径研究

2019-09-10周淑伟

青年生活 2019年29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

周淑伟

摘要:法学本科教学为我国法治建设培养了后备力量,但法学本科教学与课程思政未紧密联系,导致了教学方式弱化思政教育和课程思政缺乏认同感的问题。因此,法学本科教学课程思政首先应当坚持党的领导和科学性原则的基础上,采取加强课程思政示范作用,紧密结合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合理设计教学方式多种途径,才能将法学本科教学和课程思政有效融合。

关键词:课程思政;法学本科教学;法学专业教育。

Abstract:Legal professional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rule of law.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adhere to the direction of socialist education and integrate it into the curriculum.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law major has a specialnature,which leads to the weakening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nd the lack of recognition of the curriculum and politics. Therefo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of law should first adhere to the party's leadership and scientific principles, adopt a combination of legal professionals'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programs, rationally design teaching methods, and strengthen thevarious ways of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monstration role.Legal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effective integration.

Key words: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egal professional education; socialist school direction.

法学本科教学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其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融入课程思政意义重大。习总书记也曾明确指出:“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教育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是培养人才、传承文明的重要阵地,对于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因此,我国的现代化教育应当始终与社会主义方向保持一致,并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保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法学专业教育作为培养法律人才的重要一环,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大有裨益,将法学专业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起来,能够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吸引力,使得思政教育内容更为接近社会发展的现实,推动思政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法治价值观。

一、课程思政渗透法学本科教学的特殊性

(一)法学专业课程具有特殊性

一方面,法学本科教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围绕“权利与义务”、“公平与正义”,部门法之间各成逻辑体系,与公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绝大部分法律用以解决生产生活的问题与纠纷,如民法、商法、经济法等法律部门)。另一方面,法学专业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无论是以成文法为主要内容的大陆法系,还是重视判例法的英美法系,普遍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基本理论体系,法学专业的学习便是以此理论体系为主要内容,显而易见,法学专业教育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法学专业来源于实践生活,又反过来影响人们的生活实践——法学理论指导立法、司法和执法,规范、调整人们的日常行为。作为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实用性的学科,法学专业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必不可少,法学专业教育亦是不可或缺。基于法学专业课程的特殊性,法学专业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净化校园课堂和教材环境,才能保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二)受众对象具有特殊性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是包括法学专业教育在内的所有高等教育要实现的目標。法学专业教育因其固有特性,法学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主要进入公、检、法、司等政府部门,或者进入律师事务所、企业法务部门,承担了依法治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任。当下社会充斥着浮躁与物质心理,诱惑众多,利益纷杂,法学专业学生若不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高度的政治纯洁,很可能践踏“法律红线”,“知法犯法”;同时,法学专业学生逻辑思维缜密、乐于接受新鲜知识,某种程度上易受到国外极端“民主”、“法治”思想的影响。基于法学专业教育受众学生的特殊性,在法学专业课程中应融入思政元素,以强化思政育人的效果,提高课程自身的质量。

二、课程思政融入法学本科教学的存在问题

“法学专业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法学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法学专业教育在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否培养出政治素质合格、道德水平良好的优秀法律人才,思政课程的开展及实施极为关键。

(一)教学方式弱化课程思政

目前来看,法学专业教育思政建设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存在着问题:法学本科教学中思政元素融入较少,依赖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专门课程,这种“思政课程”模式并不能完全融入到法学专业的教学中,有专门的教学团队、教学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渗透到”法学专业课程中。法学专业教育课程思政,是要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法学专业教育中,以潜移默化地方式,点点滴滴渗入到专业课程中,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观念。

(二)课程思政缺乏认同感

法学本科教学中,其专业教育理念与方式与其他专业教育侧重点不同,法学专业学生职业定位清晰,专业课认同度较高,但是对于思政课程难以激起强烈兴趣。从教学角度看,一方面,囿于优质教学资源的稀缺,多数法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特别是“马工程”核心课程之外的其他课程,也使得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并没有融入思政元素;另一方面,“遍地开花”地法学专业教育,多数法学专业学科建设困难,缺乏优秀法学人才,科研投入较少,包含思政元素的科研成果较少,对于法学专业课程思政缺乏认同感。

三、课程思政融入法学本科教学的路径

(一)法学本科教学课程思政的基本原则

法学专业教育的目的不仅要传授法学理论知识,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精神、思想政治素质,培养21世纪的卓越法律人才。目前来看,我国法学专业教育中仍存在薄弱环节,忽视了法学生的职业精神和道德操守培养,因此,为了补齐这一“漏洞”,应该在法学专业教育中融入课程思政。我们要改变法学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剥离的状态,首先应当有明确的方向指引,即确立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原则。法学课程思政建设应当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服务,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培养高素质法律人才。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下,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着眼点,坚持人才培养“一定要有法律学问,才可以认识并改善法律;一定要有社会的常识,才可以合于时宜地运用法律;一定要有法律的道德,才有资格来执行法律”,为社会主义培养政治纯洁、能力过硬的接班人。

二是坚持科学性原则。

法学课程具有特殊属性,因此,在法学专业课程中决不能强硬加入思政元素,破坏法体系的整体性,而是应当因势利导,寻找法学专业中的思政元素,将二者科学地、巧妙地结合。如在《宪法学》课程中,国家的性质和形式,国家政权的组织及其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都可以增加思政元素。除《宪法学》之外的其他课程中,也应当积极寻找与课程思政的“触点”。

(二)法学本科教学课程思政的基本途径

1、有效加強思政教育示范和引领

教师是育人的主体,为了加强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认同感,法学专业教师应当充分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全方位、多层次的提升个人素质。一方面,法学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注重对于学生思想的引领,同时更要注重个人思想素质的提升,主动担负起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责任。法学专业课教师要积极在科研成果或教研成果中加入思政元素,强化对于课程思政的认同感,并适时转化将课程思政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另一方面,增强法学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的“流动”与“融合”——加强对法学专业课教师的思想认知培训,扩大法学专业非核心课程有关“马工程”教材的使用,并扩大任课教师的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内容;同时,法学专业课教师应增加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交往及互动,及时了解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难点内容,努力促进二者的相互协调和统一,以强化课程思政的示范作用。

2、有效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

法学专业教育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因此应当在其中加入课程思政元素,将“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理念贯彻其中。在诸如法学通论、专业导论、法理学之类的课程中,加强对学生法律职业素养、思想政治方向的引领,帮助受众法学生树立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的课程思政理念。法学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要服务于全面依法治国的远大目标,弘扬和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及文化,纠正法学教育的“西方化”倾向,培养高素质、优质量的优秀法律人才,而非是专门的“法律技术服务者”。

3、合理设计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学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专业教育要处理好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在法学专业教育中,要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开发实践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和内容,将课程思政融入到包含法学专业实习在内的专业实践中,多角度扩大课程思政的影响范围。要注意的是,目前法学专业的受众学生多数为90后,甚至00后,他们更倾向于互动式、案例式地学习方式,而非单纯地灌输式教育,在法学专业教育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课堂教学适当采用案例式、交互式的手段,鼓励与引导学生加强对法学专业与课程思政的自我认同,增强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李磊:《法学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进路研究——以民法学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授课为例》,《攀枝花学院学报》2019年7月,第2-5页。

同上。

黄亮,李伟:《新时代政法类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探究》,《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6月,第48-50页。

文琴芳:《法学专业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研究》,《法制博览》2019 年7月,第279页。

安军:《法学专业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年7月,第35-36页。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
高校思政课程的现状与改革措施研究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专企融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课程思政理念下英汉口译教学改革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