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诵读经典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10梁倩
梁倩
近年来关于儿童诵读经典的争论一直未断,热情赞赏者有之,严厉批评者也有之。两种几乎截然相反的态度常常让老师们无所适从。本文旨在对当前有关儿童诵读经典的争论进行反思和研究,揭示当前的儿童诵读经典与历史上的阅读经典的不同性质,提出诵读经典运动就其本质而言,应该是一个传承经典的教育运动。对于今天的儿童诵读经典不能简单地加以否定,应结合时代特点,科学理性地思考传统文化教育并提出儿童诵读经典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具体应用。
对儿童进行古文经典教育是必要且可行的,但不能让儿童盲目去诵读经典,不能一窩蜂、赶时髦, 不能定位不当,更不能流于形式。
笔者认为,儿童诵读经典的教学基本原理很简单,就是提高儿童诵读兴趣,让他们多接触古典经文,多念多背,只此一诀,别无他窍。下面笔者就对如何对儿童进行古文经典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做好诵读经典前的准备
首先,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国内外开展的儿童诵读经典活动的相关资料,并明确本地本校儿童诵读经典的方向以及重点、难点。
第二,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以及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少到多,由近及远,由形象到抽象,先“学其事”,再“学其理”,拟定低、中、高年级学生诵读中国古文经典的篇目。
第三,在课程安排上确保诵读古文经典的时间。
第四,积极探索诵读古文经典的多种活动形式。如可以开展读经社团,进行读经擂台赛。
第五,初步设计儿童阅读经典的评价标准,制作背诵卡以及评价贴纸。
激发诵读经典的兴趣
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作为一切学习动机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对儿童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它能变无效学习为有效学习,化低效学习为高效学习。只有产生兴趣,孩子才会有参与、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主动、愉快地去探究。
那么,如何培养儿童诵读古典经文的兴趣,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呢?
首先,笔者认为,应该在学生中间制造一种读经诵读经典的流行氛围。儿童阶段模仿能力强,如果他看到周围很多人都诵读经典,就会比较感兴趣,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阅读氛围。就好像儿童不一定喜欢上学,但人人都上学,他也就上学了。为此,我们学校创编了《晨露纤语》经典诵读校本教材,拟定了诵读篇目并印成小册子,让学生利用早读每天诵读一篇。首次诵读必须注意发挥教师对同学们的引导控制作用,保证好习惯在足够的时空内发展。时间长了,孩子们自然而然就会养成诵读的习惯。早晨一到学校,他们就会拿出小册子大声地诵读起来。
其次,家长老师在不同的时间与孩子一起诵读经典,潜移默化地养成诵读经典的习惯,逐步培养儿童的诵读兴趣。
第三,用情感去维系儿童诵读经典的兴趣。家长与儿童交流每天诵读经典所得;班级也开展争当“读书明星”等活动,维系儿童诵读经典的兴趣。
第四, 给儿童成就感,提高其诵读经典兴趣。每天都要看到孩子的进步,并给予适当的表扬,表扬的目的是让孩子有更大的动力和主动性去诵读经典。
第五,建立有效的诵读评价体制,逐步提高儿童诵读经典的兴趣。建立有效的评价体制,逐步提高学生诵读古文经典的兴趣。
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对儿童进行古文经典教育要求不能过高,要以诵读为主,只需让儿童多诵读、多感悟、多积累即可,至于古文的表达方式、语法规范等则不是儿童学习的内容。
图画欣赏法 图片、投影、课件等可以直观生动地表现出教学内容,化深涩难懂的抽象内容为具体形象。有时一幅画就能够把一篇古文的内容表现出来,让孩子体会到画中有文、文中有画的美妙感觉。这种方法要视古典经文的具体内容而定。
艺术感染法 古典诗文与古典民乐、国画相结合,文字、声音、画面、音乐相互交融,相辅相承,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孩子们的情感经验得到激活,审美能力也得到较大的提高。
我国的古代典籍《乐记》中也说:“乐者,德之华也”,德是人的天性,乐是德之光华。音乐具备修身养性、教化天下、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等意义。这些都论证了音乐对人类道德修养具有启迪教化的作用。游戏可以有效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游戏学习法也是一种在古典诗文教育中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
生活经验迁移法 教师可以选取与学习内容有关的社会生活或自然场景,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通过他们对生活情境的观察和感受,了解和体会相关的学习内容。通过这种方法,教师就把课堂教学延伸,让儿童自己自主地观察、感受和理解,把学到的知识进行经验迁移。
从小让儿童诵读古文经典,是弘扬传统文化和振兴中华民族的事。日积月累,积少成多。诵读古典经文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既锤炼了学生的记忆力,又开发了学生的智力,真是一举多得!当然,今后还需要不断实践和完善古典经文的教学,做有心人,反复思考,设计灵活多样且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化纤厂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