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资源与环境市场建设探索

2019-09-10刘波曹竹

产权导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联交所排污权废料

刘波 曹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历史高度,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当中。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构建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自然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构建更多运用经济杠杆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市场体系。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明确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提出了要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近年来,重庆联交所按党中央的要求,主动作为、勇于创新,在自然资源、环境权益和废料交易等领域积极探索,做了许多有益尝试。

1  开展自然资源交易业务,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全面建立覆盖各类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有偿出让制度,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部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联交所充分利用在企业国有产权交易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利用覆盖全市的服务网络,主动对接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积极开拓各类自然资源业务,拓展产权市场边界,为建立健全自然资源市场化机制做了有益探索,在河道采砂权、矿业权、探矿权、林权等多种自然资源交易业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河道采砂权方面,2012年12月,城口县一宗河道采砂权,挂牌价15万元,成交价119万元,增值率达693%;2014年5月,长寿长江一个标段河道采砂权,挂牌价316.8万元,成交价3937.8万元,增值率达1143%;2017年涪陵区长江干流9个标段采沙权出让,总成交价达9241.9万元,增值8641.9万元,平均增值45.13倍;截至2018年6月,累计成交河道采砂权121宗,成交额1.76亿元,增值额5402.43万元,增值率达44.26%。在林权交易方面,重庆联交所与涪陵区政府合作搭建林权交易平台,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林权交易制度,截至2017年,实现林权交易165宗,成交面积65万亩,金额9.4亿元;完善林权融资功能,推动林权抵押融资,截至2017年底,共促成林业企业林权抵押融资超过3亿元,抵押林地10万亩。

2  完善排污权交易市场,推动生态补偿市场化

环境资源即环境容纳污染的能力,其丰富程度与环境的污染程度成反比,具有稀缺属性。我国有限的环境资源容量已经对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据环境规划院统计,中国每年的污染治理成本已经超过5000亿元。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的核心是将公共环境资源作为生产资料进行有偿分配。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和交易市场,是我国环境资源领域一项重大的、基础性的机制创新和制度改革,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建立健全环境成本合理负担机制和污染减排激励约束机制、改善环境质量和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09年,重庆市政府印发了《重庆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试点方案》,正式启动了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九年多来,重庆联交所克服试点初期经验不足和人员短缺等困难,积极对接市环保局、市财政局、市金融办等部門,先后优化升级了互联网竞价系统,在全国率先使用电子竞价模式开展排污权交易;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后,重庆市积极推动,建立了排污权有偿使用体系,成功完成了全市数千家企业的排污权有偿分配工作;重庆联交所按照标准化权益的特点对交易机制进行了重新设计,开发了新的排污权交易系统,实现交易资金的自动结算、排污权自动过户,有效提高了交易效率,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排污权二级交易市场的探索。

重庆联交所在排污权交易市场领域的艰辛探索,扎实推动了重庆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体系的建立,一系列先试先行措施为全国排污权交易试点提供了宝贵的运行经验。目前,重庆排污权交易市场已初具规模,交易制度、交易系统、结算平台等各项市场要素基本完备。排污权一级市场年均交易3000宗,成交金额2亿元。一级市场的排污权有偿分配收入全额上缴国库,由市财政统筹使用,用于环境基础设施运营、工业污染防治、跨区县河流综合治理等环保工程,并根据重庆市生态特点向生态环境良好、生态保护贡献较大的地区倾斜,通过市场化机制实现生态补偿。二级市场年均交易200宗,成交金额1800万元。二级市场卖方主要是通过节能改造、技术升级实现减排的企业,买方为超排企业,二级市场交易机制实现了环境成本的合理负担,实现了用市场化、货币化的方式激励减排企业、约束超排企业的目的。

3  推进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促进社会节能减排

中国每年温室气体排放超过100亿吨,占全世界排放量的1/3,温室气体过量排放引起的气候变化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开展碳排放权交易,有利于优化配置碳排放权资源,推动以较低成本实现重庆市“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有利于探索生态补偿机制的新路径。201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重庆成为全国碳交易试点省市之后,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制定了《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实施方案》,启动了重庆碳交易市场的建设工作,并明确重庆联交所为交易平台。

重庆地处西南,与其它六个试点省市相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社会各界对碳交易的认知较少,各市场筹建单位缺少相关经验,试点启动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重庆联交所积极作为,在制度建设方面,制定了《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重庆市碳排放配额管理细则》等规章,并出台了交易细则、结算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内部规则,为市场启动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系统建设方面,开发建设了碳排放交易系统和注册登记系统,为交易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提供了渠道保障;在交易结算环节,率先将第三方支付结算接入碳交易系统,为市场主体交易资金结算提供了极大便利;在市场培育方面,重庆联交所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提高了市场主体参与碳交易的能力水平。

自2014年6月启动碳交易试点以来,经过近四年的辛苦培育,目前重庆碳市场拥有各类交易会员300余家,交易主体齐备、交易方式丰富,年成交碳排放配额约200万吨,市场建设成果初显。能力建设方面,控排企业从对碳交易一无所知,发展到现在能够主动规划企业碳资产管理;机制体制方面,重庆碳试点历经了三个年度的履约考验,碳交易体系总体运行顺畅,发挥了以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减排的作用;市场创新方面,重庆联交所以绿色金融理念为引导,积极促成控排企业与商业银行间的碳配额质押融资,帮助企业有效盘活碳资产。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工业结构、经济水平有很大差异,作为西部唯一的碳交易试点地区,重庆在碳交易领域的探索为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的铺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4  建立加工贸易废料交易平台,服务发展循环经济

2015年2月,重庆海关向市政府建议,搭建统一的废料交易公共平台,以解决保税区内加工贸易废料监管中存在的状态认定、价格审定困难等问题,防范监管廉政风险,保全国家税款。建议内容得到了重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指示相关市级部门和重庆联交所推动加工贸易废料交易平台建设工作。重庆联交所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同市法制办、海关等单位赴苏州等地调研加工贸易废料业务开展情况,研究制定了《加工贸易废料交易管理办法》。组建专门的工作团队抓紧开展相关工作,进一步厘清交易平台的业务需求和建设思路,落实平台建设运营相关政策,加紧进行交易系统的采购和建设工作。经过一年的筹备,于2016年4月实现系统上线,并于当年6月正式启动交易。

重庆加工贸易废料交易平台以充分发挥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提高监管和交易效率为建设目标,在交易规则、业务流程和系统建设方面做了针对性设计:一是实现了用户注册、项目申报、项目审批、项目公告、受讓申请、竞价交易、交易鉴证等环节的全流程线上运行,加贸企业、处废企业可通过互联网完成整个交易过程,显著提高了交易效率;二是实现了加贸企业、处废企业的基本信息、资质和项目的全面信息化,海关工作人员可通过审批系统方便快捷地完成项目审批和查询相关信息,提高监管工作效率;三是交易系统对接重庆联交所互联网结算平台,为企业提供了便捷的交易资金结算模式,提高了企业资金结算效率。

截至2018年6月,累计挂牌项目1017宗,成交加工贸易废料4.7亿吨,成交额1.25亿元,实现增值2350万元。共有近300家企业在平台注册,吸引异地处废企业40家。通过集中、公开、透明的交易平台,海关解决了对加工贸易废料的状态认定和价值审定难题,有效防范了监管廉政风险;加工贸易企业实现了废料价值最大化,实实在在获得了利益,例如重庆鸿富锦公司在通过平台实现增收1200万元;处废企业通过平台获得了更多的公平竞争机会,有利于废料处置回收行业规范发展,形成良性竞争的局面;废料交易平台通过对各类废料处理资质额公开化、系统化要求,促进了废料绿色环保处理,为服务发展循环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产权制度和市场体系的建立健全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市场配置,让自然资源价值得以最大体现;通过市场监督,让公共利益得到有效保护;通过市场调节,让生态贡献获得应有回报;通过市场竞争,让绿色发展成为立身之本。重庆联交所立足市场建设,在创新体制机制、拓展市场边界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探索,在资源类、环境类市场化改革试点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猜你喜欢

联交所排污权废料
金嗓子将退市
中国产权协会党委书记 秘书长夏忠仁到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调研
非法占有加工产生的废料如何定性
“废料门童”(大家拍世界)
用棉布废料制成的环保气凝胶
对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思考
排污权市场的制度缺陷与完善
浅议排污权交易及其会计处理
促进化学思维训练的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