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市场活力,顶住经济下行压力
2019-09-10润东
润东
1月14日,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二次全体会议时强调,依靠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依靠市场活力顶住下行压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经济下行压力不可小觑
隆冬时节,我们也格外感受到经济气候的严寒,下行压力令人有点窒息感。诚如李克强总理指出,今年我国发展的环境更加复杂,困难挑战更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政府工作艰巨繁重。
经济下行压力表现首当其冲的是外贸“压力山大”。国家海关总署1月14日发布的外贸“成绩单”显示,2018年12月中国外贸以美元计价进出口数据罕见双双同比负增长,均大幅逊色于前期值和市场预期。12月出口同比下降4.4%,创2016年12月以来最大降幅;12月进口同比下降7.6%,创2016年7月以来最大降幅。外贸数据的意外疲软加剧了市场对中国经济下行压力的担忧,受此影响,2019年1月14日A股、港股下跌,欧洲股市跌幅也随之扩大,奢侈品和科技股领跌。
民营企业解困需要一定过程,近期发展压力仍然存在。尽管年前,从中央到地方,各方都在发力为民营企业纾困,特别是人民银行将从信贷、发债、股权融资三方面精准发力,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但是,民营企业解困需要一定过程,政策从出台到变现,真正惠及企业,还有待时日,此间还有一些程序要走,还有一些潜在障碍要克服。在政策落实过程中,仍有不确定性。这期间,势必要影响民企发展,影响经济增长。在寒冬下煎熬,有的坚持下来了,有的则很可能倒下去。
通缩风险或近在眼前。人们注意到2018年12月PPI大幅下降至0.9%,通缩风险已初现端倪。同时,中国2018年12月CPI同比1.9%,预期2.1%,前值2.2%;12月CPI环比持平。CPI不温不火,内需市场有待CPI提升点旺。
就业形势也很严峻。来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数据:2019年我国的就业总量压力不减,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仍然保持在1500万人以上,特别是高校毕业生数量达834万人,比2018年度增加14万人,再创新高。同时,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突出。
从增速回落中看到积极因素
经济下行压力如此之大,好在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还是健康稳定的,中国经济本身有一定的韧性,潜力足,回旋空间大。
1月21日,位于北京西长安街的国务院新闻办发布大厅内,新鲜出炉的2018年中国经济数据材料,很快被现场的中外媒体记者一抢而空。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1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003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6%,实现了6.5%左右的预期发展目标。
总体而言,2018年国民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虽然增速有所回落,但2018年是国际国内经济格局稳中有变的一年,完成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而且我们要从经济回落中看到亮点,看到积极因素。
首先,我国GDP总量首次站上90万亿元人民币的高位。从2017年的82万亿元人民币到2018年的90万亿元人民币,GDP总量从“8”字头到“9”字头只用了一年时间,显示出中国经济整体仍旧处于中高速增长区间。而且这个6.5%的增速在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中也是最高的。
其次,经济结构日趋合理。分产业看,第一產业增加值64734亿元,比2017年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366001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469575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的增速较快,短板在加长。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必要特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增强农业生产的后劲,促进工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优化生产结构,促进市场充分发育,缓解就业压力,从而促进整个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再次,消费实际增速边际改善。居民消费增幅加快,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长6.2%,增速比上年加快0.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长8.4%,快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继续升级。2018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28.4%,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有一个参照系是经合组织(OECD)国家或者说发达国家是30%以下,我们在恩格尔系数上也达到了这个水平。服务消费持续提升,2018年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都增长10%以上,电影总票房突破600亿元,增长将近10%。内需趋旺,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是对中国经济的有力支撑。
还有,新兴产业增长较快。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1.7%、8.9%和8.1%,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5.5、2.7和1.9个百分点。新兴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铁路客车、微波终端机、新能源汽车、生物基化学纤维、智能电视、锂离子电池和集成电路分别增长183.0%、104.5%、40.1%、23.5%、18.7%、12.9%和9.7%。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比上月加快0.3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54%。新兴产业为经济增长增添了新的动能,具有战略意义。
此外,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增速加快。制造业为中国实体经济挑大梁,2018年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分别增长16.1%和11.1%,分别比制造业投资快6.6和1.6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是中国经济的一大景气指标,2018年民间投资394051亿元,增长8.7%,比上年加快2.7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增速加快,为中国经济发展发挥后续支撑力量。
要理解这份成绩单的分量,就有必要认识到:这个成绩是在国际上保护主义抬头、对外开放面临新挑战的艰难情形下取得的;是在全球流动性吃紧、市场供需变数增加的复杂环境下取得的;是在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加码,改革进入深水区的背景下取得的。这份成绩单,充分表现出中国经济的定力、活力与魅力。
上述这些经济亮点和积极因素,主要是得益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重点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按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在190个经济体中我国排名比上年上升32位。市场主体大量增加,2018年全国新登记企业比上年增长10.3%,日均新登记企业1.84万户。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数量和活力比预想的要高,财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国企国资改革、价格改革、投资改革等稳步推进,产权保护制度不断完善,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吸引外资势头良好。
努力激发市场活力
新的一年,中国经济面临着一张颇有难度的“考卷”。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以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就能顶住经济下行压力,保持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
首先,要进行逆周期调控,“对冲”经济下行压力。逆周期调控的作用是对周期当中的系统性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对冲和缓释。新年后首次降准,正是应对经济下行风险,为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流动性结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所作的逆周期调控政策举措。此次降准及相关操作净释放约8000亿元长期增量资金,可以有效增加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实体经济贷款资金来源。置换中期借贷便利每年还可直接降低相关银行付息成本约200亿元,通过银行传导有利于实体经济降成本。
其次,要完善体制机制,挖掘内需潜力。当前制约消费扩大和升级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突出。也就是说,消费者“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的意念和行动还有待增强。由于消费预期的不确定性,囊中羞涩支撑不起消费“底气”,使“能消费”能力有限;由于重点领域消费市场还不能有效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生产与消费若即若离,使“愿消费”缩减打折;由于信用体系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还未能有效发挥作用,一不小心就会掉进消费陷阱,又使“敢消费”徘徊犹疑。因此,要充分挖掘内需潜力,就必须先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做起。要积极引导消费预期,让“能消费”能力扩张;努力提供消费新品,让“愿消费”心甘情愿;加强市场质量监管,让“敢消费”放心大胆。
再次,要通过深化“放管服”等改革营造公平竞争营商环境,进一步压减行政审批,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合法产权,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铲除滋生寻租、腐败的土壤。清理规范各部门现有行政处罚,优化政务服务流程,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更多便利。
此外,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发展壮大新动能,突出重点补短板,培育扩大国内市场,促进产业、区域协调发展,拓展我国发展回旋余地大的优势空间,着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