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三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方式解析

2019-09-10李岚

高考·上 2019年3期
关键词:高三历史培养

李岚

摘 要: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迎来了新的挑战,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高中生的人文主义精神及价值观,让学生能主动并有效的学习历史知识,引导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能力,牢固地掌握历史知识,并用智慧来提升综合能力。鉴于此,本文探讨如何将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引入高中历史教学中,分析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希望在新课改下,对历史教育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三历史;历史思维能力;培养

目前,我国高中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全面成长,不利于高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中教育应该不仅注重学生的基本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强调解放天性,关注及培养高中生的个性,以提升学生健全的人生世界观为目标。教师要致力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全面发展。

一、高中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的感知力和观察力都在不断地增长,抽象的思维能力也在逐渐形成,正是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阶段[1]。历史思维能力是从理性到感性,由简入繁的顺序发展。将历史思维能力渗透进高中历史教学中,可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但是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仍然受一些因素的影响。

(一)学生的因素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缺乏学习历史的兴趣,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容易被学生所忽视,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没有独立思考与分析的能力,缺乏创新精神。除此之外,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會受到其他学科相关知识能力的影响,例如:如果语文知识扎实,那么他的历史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会比较好,相反,如果语文的基础较差,阅读历史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也会受其影响。

(二)学科的地位

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历史这一学科的地位并不高,许多学生都忽视了历史的学习,因此,高中历史教学中,要建立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且能够体现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才能够提高历史学科在高中的地位。

(三)教师的因素

作为高中的历史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科学的、系统的培养学生们的历史思维能力。教师可以从自身的教学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思考,可以从不同的层次或等级培养学生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高中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找到历史发展的规律与本质,辩证的历史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培养历史的形象思维能力

历史这一学科具有描述性,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再现历史人物、时间以及场景,通过典型的形象来反映与把握事物的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在历史课堂上,根据史料,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给学生们讲一些历史故事,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历史素材,语言要浅显易懂,但要保证真实性;教师也可以利用录音、影片等辅助教具来进行课堂内容的引导,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生们获得直观感知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效率[3]。

(二)培养历史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高中,尤其是高三的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与思维方是,要教会学生要用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历史思维的核心就是辩证的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三)培养历史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指的是要在探索中学习,对未知的历史要有创见的思考,它包括分析问题与表达意见的能力、能够形成新的历史知识结构、能够在不同的观点中作出选择与判断等。在高中的历史学习与应用中,都需要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思维,

三、在高三历史教学中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意义

在高三历史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元化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加深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同时能够对历史的史实进行概括、总结,并能够指出其本质,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用不同的角度观察与分析的能力,也能帮助学生打破旧的思维模式,解放学生们的思想[4]。在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在质疑中不断学习,并培养学生能够对实际问题进行思考,求异的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上针对某些历史问题,可以采用课堂分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们都参与进来,通过讨论培养学生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在讨论的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教师能够及时的帮助学生解答的疑惑,引导学生们从多方面、多个角度、多个层次的分析问题,有效地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有效地利用已有的历史材料,要求学生们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掌握学习历史课程的方法。通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够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四、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

高中历史学科的核心是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逻辑思维是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来揭示事物本质与规律的一种思维方式。

(一)联系法

历史事件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在历史教学中不能单独、片面的分析,教师要用联系的方法,全方面的为学生讲授历史知识。

(二)比较法

通过纵比与横比将高中的历史教学分为两大类。纵比是通过揭露一件历史事件的各阶段之间的矛盾与变化,从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认识它。横比是根据揭露此事件各历史事件之间的矛盾与联系,从多个历史事件中掌握它。

(三)分析与概括

历史教材通常是用分析、概括与综合的方法编写出来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用这种思维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内容。但是应注意的是,分析要缜密不要架空论说,综合应概括全局,条理要清晰,通过现象看本质。

结束语:综上所述,教育的发展依靠改革,教育的改革依靠创新。创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创新教育是提高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只有努力创新,开发新的教学模式,才能将历史思维能力充分融入到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老师要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史秀艳.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661(05):78+80.

[2]王湘文.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序思维的培养[J].中学课程资源,2019(3).

[3]戴宏.初中历史教学中拓展学生思维宽度刍探[J].成才之路,2019,598(06):44.

[4]李建俊.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式探讨[J].考试周刊,2018(36).

[5]魏小丽.刍议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民主意识[J].科技经济导刊,2017(31):147+149.

猜你喜欢

高三历史培养
精选 精讲 精析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高三历史复习应考策略探究
利用高考试题,提升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能效比”
应用唯物史观,构建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