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文并茂,讲究实效

2019-09-10王李俊

高考·上 2019年3期
关键词:实效性

王李俊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在中学阶段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能够使学生逐渐树立正确思想意识,而课堂教学中,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能够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提升参与热情,进而达到提升课堂实效性的目的。

关键词:图文并茂;中学道德与法治;实效性

在课程改革实施与深入背景下,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创新,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特点,采取针对性解决方式,提升道德与法治实际教学效率,并且使学生受到其积极影响。而在实际教学中,图文并茂方式的运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度[1]。

一、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1.采用传统灌输方式

在当前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时代发展有所脱离,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道德与法治的实际教学效果。课堂中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其主体地位受到弱化,整体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甚至对道德与法治学习会产生一定逆反心理[2]。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致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打消,教学实效性受到了影响。由此可见,传统满堂灌方式的运用在教学中存在较多弊端,教师课堂教學实效性会受到较大影响。

2.学生对道德与法治重视程度不高

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在学习中的能动性也较差。对于中学生来讲,面对的学业任务比较繁重,他们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在了语文、数学、英语学习中,用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时间比较有限,实际教学效果比较低。同时多数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只要画一画重点就可以,考试之前完全可以采用突击背诵的方式,在这种状况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较差,而课堂中实施的一些活动,往往是流于形式。

3.教师素质有待提升

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实施丰富多样教学活动。但是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关注程度不高,在讲授相关内容时,只是应付了事[3]。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还会占用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其它内容讲授,使正常教学活动受到不良影响。同时教师也没有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对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更新,以致于讲授的很多内容都建立在原有认知基础上,教学内容不够丰富且有待创新。在这种状况下会增加学生和道德与法治内容之间的距离,以致于教学中实效性有所下降。

二、提升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效性策略

1.构建学习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对于中学生来讲,其情感上丰富多彩,并且彼此之间容易受到影响与感染,为提升教学实效性,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构建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深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感悟[4]。在构建情境时,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将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内容运用其中。如在探究与分享的图片中层描绘了这样一个情境,在图片中有五个礼盒,在每个礼盒上都写了字,分别是新的挑战、新的可能、新的机会、新的目标、新的要求。在图片的下方还有相关问题,向学生提问,如果让他们选的话,会选择哪些礼物以及想要盒子里装有什么样的礼物。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学生有了较强的选择性,也能在图片构建的情境中学习问题,在选择时,不同学生可能会有不同选择,在而在学生选择完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进一步讲授需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在图文并茂的状态下,提升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热情,在学习中取得更好学习效果,提升在学习中的实效性。通过这种方式的运用,学生能更好了解自身想法与诉求,在今后遇到问题时,了解怎样的选择才更正确,并且能够为自己的选择做出努力。

2.实施理论引导,引发学生探究

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其生活空间不断拓展,学生在需要学会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在进入之后,学生与同伴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拓宽认知长度与广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为了提升教学实效性,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探究,进而使其主动获取知识,并且强化对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质量与效率[5]。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将探究与分享中的图片内容运用其中,进而使学生在此驱使下,进行深入探究学习。如在探究与分享中,有这样一部分内容,图片中描述了一组对话,然后以对话的形式切入到了主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观察对话内容之后,再思考学习内容,对话中,女生为男生为什么要学习?男生的回答是为了掌握更多知识,在此过程中,女生又追问,掌握知识又是为了什么?两个人在一问一答中,逐渐进入了学习主题,即学习点亮生命。

学习图片内容时,学生可以针对图片中的问题发表不同观点和想法,对相关内容进行思考、探究,在发表完个人观点后,当学习到道德与法治内容时,可以对学习内容进行进一步学习,进而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思想上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在此影响下,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进而实现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增强。

3.引入生活内容,引发学生讨论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会将重点知识标注出来,让学生进行背诵和练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学有失活力,同样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不高,课堂实效性会受到不良影响,学生学习能力也难以得到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生活化内容融入其中,运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为学生讲授,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觉到亲切、生动。如在探究与分享中有这样一部分内容,材料中描述了一个六岁男孩小学生由于听到老师讲过非洲有很多人因为喝不上水而死去,从而有了梦想,他励志要为非洲饮水困难的地方挖一口井,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很多人也因此受到了积极影响,加入到其中,他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谈论的形式探究材料中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6]。在讨论中,学生会对梦想这一词有更深刻的体会。在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系统为学生总结道德与法治关于这一内容的知识。即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首先,学生应该对这个小孩产生一种敬佩之情,使学生能够将其作为在生活中和学习中的榜样。其次,学生要树立自己的梦想,并且不断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认识到梦想对于自己的意义,以及在其中蕴含的美好。通过这种方式的运用能够很顺利的切入到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习的主题,即少年有梦,而且在这种状况下,学生也能对这部分内容产生相应认知,为教师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实现创造良好条件。

结束语:总之,就当前情况来讲,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较多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予这些问题充分重视,发挥其对学生思想上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在学习之后,树立正确思想意识和价值理念。而在实际教学中图文并茂方式的运用,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课堂参与度,优化教学效果,使整个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同时这种方式的运用也能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践行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其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苏焕杰."一导两动三参与"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J].基础教育课程,2019(12):64-66.

[2]谢秀海.不断优化问题设计,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有效策略教学反思[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36):185.

[3]赵萍.巧用微课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J].魅力中国,2018(51):246.

[4]厉保华.打造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策略探析[J].新课程·中学,2019(5):163.

[5]安娜.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8(9):206-207.

[6]雷桂香.情景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J].中外交流,2018(25):157.

猜你喜欢

实效性
基于艺术素质测评的初中生音乐课堂实效性提升对策探讨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效性的研究探讨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提高中职德育管理实效性的探索与研究
论民事诉讼法课程的 “实效性” 教学改革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