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减负增效”的几点思考

2019-09-10郑传义李志格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4期
关键词:课外辅导师德建设减负增效

郑传义 李志格

摘要:中小学生负担过重已引起了国家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减负增效”已成为教育界面临的头等大事。如何在实现减负的同时实现增效,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分别从加强师德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二课堂开发和班风建设等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切实可行,落到实处。

关键词:减负增效 师德建设 渠道拓展 课外辅导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已引起了国家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笔者从事基础教育工作二十余年,一直关注并努力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然而,近年来许多学生家长向学校投诉作业负担重,甚至有一二年级学生晚上写作业到十点以后,在期末时更为突出。产生这种现象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上,近年来择校呈愈演愈烈之势,中考分数逐年攀升,造成了部分基础教育学校教育宗旨的偏离,“素质教育”有名无实,学生负担陷入了“越减越重”的怪圈。主观上,部分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教育理念陈旧,专业素养不高,无法适应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转变,课堂效率低下,课后学生负担过重也就不足为奇了。“减负增效”已成了学校乃至整个地区基础教育面临的头等大事。这里所说的“减负”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说的,是指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减少作业量过大的现象;“增效”是从教学成效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不能因“减负”而降低教学成效,相反地,在“减负”的同时,要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如何在实现减负的同时实现增效,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思考的问题。前面已阐述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主客观原因,对于目前择校热和高考指挥棒效应,是国民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稀缺之间的根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我们能改变的可能性很小。但我们可以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角度,发挥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加强“师德”建设,夯实“减负增效”工程基础

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实施效果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直接关系到“减负”“增效”的实现。

笔者曾调查过本校三年级学生的作业种类,除了规定的课内作业外,还有老师布置的抄写、计算、日记等,部分家长还给孩子配置家庭辅导资料。坦诚地说,对于这种现象,教师要承担很大的责任,部分教师违规组织学生统一征订教辅谋取利益,甚至要求学生参加各种名目的有偿补课等,不仅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更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是切切实实的“增负”,学生在巨大的课业负担下,疲于应付,甚至出现“减效”的情况。

因此,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减负的根本。学校在制定相关管理制度规范时,应将“减负”作为师德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培育老师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只有“师德”之风优良,才不会出现过多的课外作业和额外的辅导班,才能实现真“减负”。

师德建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着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追求。人们常说教书是个“良心活”,但是作为一名专业人员,仅凭良心是不够的,还需要过硬的教育专业素养和教育技能,这就要求我们教育管理者始终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作为师德建设的另一个重要抓手,“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培养德艺双馨的教育者,为减负增效打下坚实的根基。

二、多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减负的同时,如何实现增效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无疑是最重要的途径。这就要多方人手:

1.精心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基于种种原因,很多教师对备课产生误解,甚至有抵触情绪,认为备课是形式,就是抄抄教案,耽误时间。部分有工作经验的教师,认为自己对教材早已烂熟于心,没有再备课的必要。其实,精心备课是高效率课堂的起点和保证。要做到有效备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首先,教师要功在平时。有人说,一个人能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决定于他八小时外做什么。作为教师,应该时刻不忘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修炼自己,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库,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深入浅出。

其次,要深入研究教材。“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研究教材,反复揣摩编者的编写意图。教材中的插图、引言、注解、练习设计、拓展链接等,都是我们需要研究的内容,教材中的细节往往也是我们教学的关键之处。

最后,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学生是我们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归宿。一节课的好坏,不是看老师的教学技术高低,也不是看教学内容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新课改进行到今天,课堂教学研究的重点也从“教师的教”转向了“学生的学”。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能力、情感、兴趣等各方面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找到学生最近发展区,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佳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了然于心,讲课时才会感到自己底气足,对课堂能够收放自如,才能谈得上“减负增效”。

2.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的辅助作用

大家都知道,教师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素养是课程的重要资源。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教学也不例外。“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一去不复返。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它以特有的图、文、声、像并茂特点,让课堂教学更生动,更富有变化。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会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世界的探究欲望,让课堂教学更富有张力。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改造我们课堂,让课堂更加精彩纷呈。

第一,利用多媒体将生活引入课堂。学生的生活经验本身就是课程资源,但是由于常规教室集中授课的局限性,学生的生活经验很难被引入课堂。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能让课堂教学更具生活气息。笔者在教学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冊《公共场所拒绝危险》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公共场所安全标志的作用,熟悉身边的安全标志,提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笔者利用smart白板播放菁菁小学安全设施图片,从学校大门开始,经过地面消防设施,到配电房、停车棚、教学楼道、实验室、卫生间等学生常到的地方,每一处都有相应的安全设施和标志。这时老师再引导学生,为什么要设置这些安全标志和设施呢?效果显而易见,多媒体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公共安全的意识,拉近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二,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让我们的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也让我们的课堂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教学内容不再是平面的、单调的,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因此,在互联网时代,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必然随之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我在教学中,适时转变观念,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一)》一课时,我和学生一起通过互联网收集了大量的有关中西方饮食文化的资料,课堂上引导学生将这些资料加以系统梳理和分析,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样的课堂虽然耗时较多,但学生通过主动查找资料、合作探讨,真正了解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特点,以及形成不同饮食习惯背后的文化因素,从而切身感受到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各有风采和特色,没有好坏之分。这样的课堂,既让学生理解了教材设计的意图,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处理信息,同时培养了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重视课外辅导,有效开发第二课堂

课后辅导及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合理开展课外辅导活动,可以有效减轻学生负担,提升学习效率。

1.量体裁衣,给学生适合的辅导

目前大班额集中授课的教学方式,使教师很难在教学中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因此课后辅导就成了弥补课堂教学不足进而实施公平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实施辅导之前必须深入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性格特点,这样才能在辅导中找准突破点,优化辅导效果。有特长的学生要做好培优工作,使其获得更好的良性发展;普通学生要做好提升工作,发现其优势和兴趣点,有的放矢,提升他们的信心,内外结合施力,力争使他们提升为优等生;学困生要做好转化工作,使之成为中等生。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分数和成绩,而且要关注能力、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个方面。

2.精心设计作业,让学生“作”有所得

班级集中授课的教学方式必然产生整齐划一的作业,不能实现分层教学,实际上这样的作业布置方式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布置适合学生学业发展水平和個性特点的作业,在作业类型、作业量、作业要求、批改方式等方面执行不同的要求,避免“有人饿死,有人胀死”现象的发生。

四、建设良好班风

班级风气正,才能有好的秩序,好的学风。这是实现增效的保障。风气正的班级,学生必定是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教师进课堂也是舒心、愉悦的,上课也必将充满激情,言无不尽,有利于增效的实现。反之,一个风气不正的班级,学生往往无所适从,迷惘而叛逆。教师上课必将花费相当的精力维持秩序,有时候甚至越讲越气,越上越不想上,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因此,要实现增效,必须关注班风建设,弘扬正能量。

以上几点思考是笔者的拙见,要实现减负、增效,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将思想付诸行动,落到实处,知行合一,才能创造孩子们美好的明天。

责任编辑:丁 蔚

猜你喜欢

课外辅导师德建设减负增效
课外辅导对课堂教学及学生学习的影响研究
家长:只要教得好不怕花钱!
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的策略
轻摆渡,济江川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
浅析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现状与影响
初中作文教学分层分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