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核心素养之我见
2019-09-10李振军
李振军
摘要: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根据化学学科特点和特有的知识体系,把化学学科素养的五个方面“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贯穿于平时的教育教学之中,紧密联系社会发展实际,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合格接班人。
关键词:核心素养 价值观念 必备品格 关键能力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思想的升华,具有开阔、开放、包容、求同等特点。它指导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化学知识,更要注重方法和能力培养,塑造高尚品质,体现人文引领,倡导价值追求,培养创新意识,教育学生既要成才,也要成人。根据近期网上学习和同行间研讨交流,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化学核心素养的看法。
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我们通过对宏观物质的观察与分析,从不同角度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其进行分类;探究物质组成微粒,从元素和原子、分子、离子的角度认识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及变化,了解“结构决定性质”的概念;以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化学的学习是表面的、肤浅的,所获取的是靠死记硬背得来的零散知识,仅靠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制备和元素的化合价、物质的分子式、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的简单学习等,很难形成化学知识体系,更谈不上提升化学学科素养。所以刚开始学习必修1时我就安排了“物质分类的方法”这一内容,培养学生对物质共同性质的初步认识,让他们形成物质分类的概念,并在后面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中不断理解与完善。对于“结构决定性质”,高中化学多个知识点都能充分体现,如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同一族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之所以呈周期性的变化,正是元素的原子结构呈现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再如不同类别的有机物之所以有不同的性质,也是由其分子结构(或者存在的官能团)所决定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宏微结合”的视角去认识与理解化学知识。
二、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我们知道客观物质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变化又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绝大部分化学变化不仅需要一定的条件,而且遵循一定的规律;化学变化的本质在于有新物质生成,并伴随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同时满足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化学变化都有一定的限度,可以根据条件加以调控。化学变化中存在着守恒,而守恒思想的一个具体体现就是平衡思想,因此我们可以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的守恒思想来解决实际不平衡问题。
变化观念是学习化学的核心,化学变化一般较为复杂,不仅需要一定的条件,而且有的化学反应,反应物虽同,但因条件或用量不同,所得的产物不尽相同。不过无论化学反应多么复杂,都是有规律可循的,都可以通过对大量事实的分析加以归纳。如可以把化学反应按照一定的标准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还可以分为氧化还原反应与非氧化还原反应,或者分为无机化学反应与有机化学反应等。因此我们在教学化学反应时,不仅要注重知识的讲解,更要从内因和外因、量变与质变等诸多角度进行比较全面的理解与分析。另外,我们在研究化学反应时也应当注意,有的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完成得较为彻底,而有的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完成得不彻底,甚至完成程度较低,可是恰恰这些完成程度较低的化学反应是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利的,如氮气和氢气反应合成氨气、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合成三氧化硫等,这就需要我们用平衡的思想组织教学,通过改变外界条件促进合成反应,为人类造福。
三、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我们具备证据意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研究等手段收集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变化提出假设,基于事实证据,论证说明化学现象的本质或规律;能够运用物质性质和化学变化的规律,形成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能依据事实,分析研究对象的构成要素和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实物模型、认知模型和数学模型;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者是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化学认知过程培养的。如在“原电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中铜锌原电池实验要求,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导线连接前后实验现象,然后依据已学知识和反应原理对现象加以分析、推理、总结,同时教师积极引导、启发,通过相关事实证据渗透建模的思想,最后师生共同探讨,建构起原电池模型。这种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各类电池的学习与探究,也为电解池模型的建构提供了依据。
四、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科学探究是一项从自然界、生产、生活中发现问题,然后提出猜想假设并不断验证、完善的科学实践活动;探究过程需要确定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通过实验、观察,记录现象,然后进行科学加工、数据分析、归纳推理,得出正确合理的结论;能针对探究过程和探究结论进行检查和反思,通过交流与探讨,进一步提出探究设想,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形成自己的创新意识。
化學是一门实验学科,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与创新意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其中实验教学是其主要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在组织化学教学时,务必充分利用教材中安排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利用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观察、实验结果评价、实验装置改进等环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五、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提高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这种意识?笔者认为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是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前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高度严谨的自然学科,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方面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所以我们必须让学生从认识化学开始,在学习探究实验的基础上,充分与技术创新、环境保护及社会热点问题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既能让他们全面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同时又能了解到化学工业发展对自然界造成的严重破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奠定坚实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会议上深刻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当今社会,教育改革如火如荼,教育目标明确清晰,作为化学教师,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以教育目标为导向,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抓手,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完善教学过程,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接班人,让他们有能力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活动之中,做一个有社会担当的人。
参考文献:
[1]吴星,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视角[Jl.化学教学,2017(2):3 - 7.
[2]陈进前,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化学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2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