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9-09-10闰程程
闰程程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具体的做法,意在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渗透
众所周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中学语文教学》的编者说:“语言和文化的紧密关系实在是怎样形容也不过分,脱离文化的语文是根本不存在的,学语文也是在学文化,教语文也是在教文化。”可见,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可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大多仅局限于照本宣科或是因循守旧,并没有扩展好语文课堂的空间,传统文化的美也被忽视了。老师再怎么讲,学生学得仍是味同嚼蜡,失了兴趣,没了主动性。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唤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具体的做法,意在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一、为学生范读,读出韵昧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朗读的作用,应该为学生进行范读。大量的事实证明,教师出色的朗读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也为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开辟了通畅的渠道。要想进行出色的朗读,老师应提高专业化水平,吃透教材,领悟传统文化精神,经常为学生范读,在吟诵涵泳中引起学生对美的想象。笔者曾用网络上的优秀音频或视频的范读,一次两次还行,可是次次用,学生渐渐没有了兴趣。所以,笔者钻研文本后就自己读。读《陈情表》,用低沉、哀叹的语调,读出了李密不能从命的苦衷;读《念奴娇·赤壁怀古》,用高昂、豪迈的气势,读出了苏轼豪放旷达的情怀;读《声声慢》,用轻慢、悲愁的哭腔,读出了李清照家破国亡的愁绪。一次次的范读之中,笔者的真情投入不仅赢得了学生的认可,也让他们爱上了朗读,尝试着品味语言,学会了分析情感。只有老师在授课时真情投入,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触摸传统文化的脉搏,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上的多样性、多元性,要求教学方法必须灵活,所以要借助于各种媒介为教学提供丰富的信息,把单纯的课本知识向课外生活拓展,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老师通过丰富的网上资源,不断为自己充电,教学时就能厚积薄发。课堂上,笔者借助于多媒体向学生呈现出一些相关的图片、音频,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可感知材料,也让他们在有疑惑的时候,再现情景,启发学生向深层去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中,笔者搜集了一些关于海浪声的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感受那恢宏磅礴的气势,他们自然能分析出“卷”字的妙处。分析《声声慢》时,笔者配上忧伤哀愁的音乐,并结合所搜集的与词意境相适应的图片,让学生自己感受词中的情感,并和大家一起分享,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
三、组织文化实践活动,拓宽学生视野
我们不能只让学生坐在教室中学习语文、学习文化,还应该组织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比如笔者曾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为学生组织了中秋节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笔者带领学生吟唱苏轼的《水调歌头》,体会“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心愿。我们还通过嫦娥舒袖的舞姿,体验天上人间的思念和祈盼。一些学生现场作画《彩云追月》,展现了对中秋节团圆的水晶般的心灵。在这次传统节日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以他们特殊的方式表达了对中秋佳节的理解。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体会到了中秋节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综合实践活动结束之后,笔者让学生用书面文字表达一下对这次活动的感受。有的学生在日记本上写道:“在这次活动中,我听到了关于中秋节的美妙歌声,听到了很多精彩的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原来我们的中秋文化如此博大精深,同学们跳歌、唱舞、吟诗、弹琴,在中秋佳节中获得了全新的体验。我真的觉得这次的活动意义太大了,在以后,我会更好地庆祝中秋节,表达对节日的喜爱。”还有的学生写道:“每天,我们都需要在学校里诵读各种经典文章,比如《乡愁》。还会唱一些经典歌曲,比如《中秋感怀》。我觉得每天的生活过得非常丰富。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和老师一起过中秋节,我们吟诗作对。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意识到传统文化的精彩,也意识到了语文世界的独特韵味。”事实证明,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是非常成功的,調动了学生的情感,也使他们受到了传统的中秋文化的熏陶,有效地构建了和谐的校园文化,这比任何灌输式教学手段都能起到更好的教育作用。
四、排演课本剧,寓教于乐
为了培养学生兴趣,还原真实场景,降低难度,排演课本剧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很多经典诗歌或是文言文教学中,笔者大胆尝试了这样的形式。比如《诗经·氓》《孔雀东南飞》《窦娥冤>《鸿门宴》等。学生们积极性很高,有的组在旁白的串联下,分角色朗读,相当于情景朗读,虽然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不大,但可以发现学生在读音、断句中存在的问题。在点评时纠正并强化相关知识,可谓趁热打铁。有的组用自己的理解,用自己最熟悉的方言来阐述,无理解到位的还是不足的地方,都可以在评论环节大家一起讨论解决。不管是哪一组,学生们都乐在其中。这样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并且把发展个性与回归经典结合了起来。尤其是方言版的课本剧,激发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发展个性是新课改的一个目标,回归经典是新课改的一个要求,这两个点,学生们基本都触摸到了。
在《诗经·氓》的排演中,导演居然介绍说有三个女子。笔者心想:到底看没看课本?看明白了吗?同学们也是一头雾水,议论纷纷。他们开始表演了,随着剧情的展开,笔者发现自己的疑虑是多余的,同时也暗暗感慨导演的匠心独运。第一个女子满脸欣喜,但欣喜中也透着些羞涩;第二个女子哭一阵,笑一阵,最后破涕为笑;第三个女子满脸愁容却又透着一股果断和坚毅。多聪明的做法,用这种最直接的方法给予人们视觉上的冲击,简明却能给观众呈现女子情感变化的过程。
这次的教学活动让笔者充分意识到高中生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学生在编写剧本时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他们会通过各种渠道去解决问题。我们教师要做的事情就是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要多地肯定学生的努力,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能够发散思维进行个性化学习。这样一来,他们自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感染,拓展视野,获得全面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师大多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大部分学生只是为了应对考试而学习语文,这直接影响了语文课程价值的实现。鉴于此,教师要摒弃落后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使学生受到感染与熏陶,形成核心素养。在未来,笔者将探索更多的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金鑫年.探析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6(27):16.
[2]张用生,谈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的渗透[J].新课程(下),2017(5):53.
[3]苏琛.高中语文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新思考[J].课外语文,2016(10):136.
[4]苏志东.刍议高中语文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J].课外语文,2017(27):172.
[5]庄彩霞,高中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对语文学困生的影响和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6(57):27.
责任编辑:裴 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