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协调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2019-09-10余三英
余三英
摘 要:本文立足人地协调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策略,从结合区域地理,讲述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入热点环境问题,明晰人类活动的巨大反作用;典型成功案例引入,让学生明白人地协调观的正面作用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人地协调观;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行,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从地理学科知识向地理核心素养偏移。人地协调观是地理核心素养的核心,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要求学生明晰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掌握创建和谐人地关系的基本途径。近年来,高考的命题越来越多地考查人地协调观念,更说明了其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注重人地协调观念的渗透,不断增进学生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培养其地理核心素养。
一、结合区域地理,讲述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生产、生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在人地关系的教学中,几乎所有观念都表示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有着巨大的影响。可以说,自然环境对人类作用的认识是学生对人地关系认识的基础和前提。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科的基本认知方式,即任何地理知识和问题的认识都不应该抛开区域。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区域地理的知识讲述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决定性作用。
如教师可以以“传统工业城市的兴衰”为例,讲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可以以地图的形式展现德国鲁尔区的自然条件,让学生讨论德国鲁尔区能在工业时期迅速发展的原因。经过讨论,学生得知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丰富的煤炭资源和水资源。然后教师让学生讨论其衰落和第二次兴起的原因,同样经过讨论,学生得出鲁尔工业区衰落的主要原因为煤炭地位的下降、自然环境的恶化等,再次兴起的主要原因为环境的改善和产业转型等。这样,结合德国鲁尔区,教师让学生充分认识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初步树立了人地协调的理念。
二、引入热点环境问题,明晰人类活动的巨大反作用。
人地协调观念不仅包括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作用的认知,还包括对人类活动作用的认识。单纯的自然环境演化过程缓慢,近些年来地理环境的巨大变化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尤其是自工业革命以来,自然环境承载力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不断增长产生了巨大的矛盾,环境问题就是这种矛盾在现实中的体现。教师在课程中引入热点环境问题,能有效让学生明白人类活动的巨大反作用,增强学生责任意识。
如在“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这一节,教师就可以结合“大气污染”这一热点环境问题渗透人地协调观念。教师可以从八大公害(部分为大气污染)说起,讲述工业时代大气污染的起源和发展趋势,然后将视野收回到中国,播放记录片《穹顶之下》,让学生对中国的大气污染形势有一个具体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结合大气网格化监测技术,用通道城市的污染数据让学生分析具体城市的污染情况和特点,如六项污染物指数中二氧化硫高,则说明其主要污染物为煤炭,二氧化氮高则说明其主要污染物为汽车尾气等液体燃料的燃烧废物,但无论是什么原因,最终主要原因都是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这样,结合社会上的热点环境问题,教师不仅讲述了“大气污染”的相关知识,也让学生明白了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力,培养了学生的环境意识和人地协调的观念。
三、典型成功案例引入,讓学生明白人地协调观的正面作用。
人们常说“知易行难”,除了理论知识,人地协调观念也要有实践意义,即教师需要教导学生怎样做。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成功的案例引入能让学生更加形象地认识问题。教师将人地协调观念渗透到成功案例的引入中,能有效树立榜样和典范,让学生明白一个成功人地关系模型的构成和构建方式,明白人地协调观念的重要作用。
如在“城市”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讲述“生态城市”“海绵城市”等概念,以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为例,讲述其城市建设和措施。在课程开始时引入哥本哈根城市建设的特点,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带领学生领略“骑行之城”“海绵城市”哥本哈根,让学生了解为了建设成这样的城市,哥本哈根做的各种努力。如在“海绵城市”建设上修建透水路面,雨水和废水设计独立水道,大量建设蓄水池等;在“骑行城市”建设上自信车路网的建设和管理、骑行文化的培养等。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如果北京也想建成生态城市,需要做哪些措施。这样,教师通过典型成功案例的引入,让学生明白了人地协调模式的正面作用和建设措施,为人地协调关系的实践提供了思路。
综上所述,人地协调观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到结合区域地理,讲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作用;并通过引入热点环境问题和典型的人地关系和谐的成功范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人地关系协调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增进学生对人地协调观念的认识,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和环境意识,为高考和日常生活实践做指导。
参考文献:
[1]张玉琴,杨霞.地理教学中渗透人地协调观教育的实践[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41.
[2]杨洁洁,徐丽萍.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