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2019-09-10木仕武
木仕武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推进生活下教学的有效方法受到广泛关注。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提升对数学的认知程度,具备抽象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成为教学过程的重点环节。因此,通过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智慧型人才,进而彰显初中数学课堂的时代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数学生活化”教学理念逐渐被引入一线数学课堂之中。所谓“数学生活化”就是指加强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之间的练习,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的已知经验出发,用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思维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问题入手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并在布置课后练习时多设计一些解决生活情景问题的任务,让学生一方面牢固地掌握教学知识,另一方面很好地意识到数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然而,现阶段,初中课堂上数学生活化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教师迫于考试与升学压力,在课堂上一味注重数学习题的练习和解题技巧的传授,忽略了从生活实际出发增进学生的良好学习体验;另一方面,初中数学相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在难度方面有了很大提升,教师若未曾及时进行引导,则学生很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心理。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应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使数学不再是书本上抽象枯燥的符号,而是将学习过程变得通俗易懂且富有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层次。下面,笔者便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浅谈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开拓学生思路
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科学、合理、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教材作为数学知识的重要载体。为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加强生活化教学,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中与生活相关的内容,善于选择其中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生活素材来重组、创新设计教学内容,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生活化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一课时,教师亦可以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带有几何图形的物体和建筑,利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诸如东方明珠、上海世博会中的中国馆等城市中宏伟的建筑、乡村中简朴住宅的房顶形状、街道上四通八达的立交桥和作为提示的交通标志等,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众多实物感受到几何图形在生活设计中国的广泛运用。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这些带有几何图形的物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了起来,面对熟悉直观的事物,他们的学习活动便能自觉地开展,相对容易理解和接受数学新知识。
二、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理解
情境创设是营造浓郁课堂学习氛围,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重要手段。教师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在课堂导入环节展示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使学生从本节课开始便很好地融入教学氛围之中。其次,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生活场景的模拟还原,比如还原市场中买卖的真实场景,在场景中设置一些解决数学问题的环节,使学生在真实情境模拟中探索生活中的数学规律和数学应用方法,从而寻找到数学学习的动力。
例如,在学习《普查和抽样调查》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模拟情景,让学生掌握抽象调查的过程、方法以及在调查结束之后整理汇总数据的方法。教师可以调查“所在地60—70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为题进行抽样调查的情景模拟,教师可首先抽取班级内的230名同学扮演60—70岁的老年人,将其每年的生病次数、病情严重程度和去医院就诊次数一一说明,其他同学分成小组进行收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最终得出本地区老年人健康状况的相关结论。通过情境创设加强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对知识的熟练掌握。
三、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活力
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明白,数学不只是简单的数字和符号,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一门学科。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游戏互动等实践方式来体验数学的魅力所在,激发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活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更为数学的长方形,在完成边的长度以及面积计算后,再引导学生重新“平移”一次,以加深对变化前后两种图形区别、联系的理解,同时思考在转化过程中什么改变了,而什么性质没有改变,最终完成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实践出真知是不变的道理,教师在设计教学模式时,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和观察生活的机会,激发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活力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是实现数学生活化教学,进行有效教学实践的重要方法,教师应致力于变革传统课堂,以“生活”为核心引领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完成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提倡教学民主,使学生能够在实践、反思、交流中获取知识,从而转识为智。
参考文献:
[1].王策.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应关注的几个关系[J].数学教育学报,2009(06).
[2].沈超.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化”缺失的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