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空想社会主义空想性的认识和反思

2019-09-10张梦慧

世界家苑·学术 2019年4期
关键词:局限性反思

张梦慧

摘要:认识和实践发展的局限性使得空想社会主义最终仅仅是空想而没有成为现实,作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国对社会主义的实践也处于一种初步探索的阶段。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科学地认识并反思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有利于我们在进一步认识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推进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

关键词: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局限性;反思

1 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

1.1 社会历史发展的局限性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9世纪资本主义逐步向全盛阶段过渡的时期,它的主要任务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模式产生的社会矛盾进行批判。但由于当时的资本主义还没有发展完全,社会形态还不够成熟,因此空想社会主义对它的批判是不完全和不成熟的。空想社会主义在这种背景下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对社会主义的构思也只能成为空想。

第一:资本主义的发展状态影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认识和批判。19世纪的资本主义仍然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制度,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水平。虽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社会矛盾,但这种矛盾是可调和的,没有阻碍社会的进步。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在社会的自我调节下也有一定程度的缓解,对社会的发展也没有达到主要矛盾的阶段。而且资产阶级通过工资等形式对其剥削本质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掩饰和隐藏,从而削弱了社会矛盾的尖锐性和社会主义者对其批判的彻底性。这就导致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问题和矛盾没有深入的进行研究和把握,也就导致社会主义很难用批判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

第二:社会实践的发展水平对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影响。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资本主义世界中,要想将自己的社会主义理论发扬壮大就必须将理论成果与现实相结合。而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却没有将两者结合,造成社会主义理论缺乏相应的社会实践为基础,脱离现实社会,经不起现实世界复杂问题的考验。社会主义脱离实践的理论创想,虽然有其合理成分但是由于没有现实世界作为基础,也没有找到正确的发展道路和力量依靠,只能是空中楼阁般的幻想,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最终也就不可能变为现实。

1.2 空想社会主义者自身的局限性

第一:空想社会主义者自身的阶级属性。回顾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杰出的空想社会主义者都出身于资本主义的上层阶级。比如:空想家莫尔曾担任政府的大法官,傅里叶是商人家庭出身,而欧文则本身就是资本家、工厂主。他们自身所处的阶级地位决定了他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法也决定了他们对人民群众等无产阶级的看法。在资本主义的社会条件下,他们看到了下层普通百姓遭受的苦难和压迫,看到了看似公平合理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存在的剥削和阶级对立。他们从上层阶级的角度代表群众发出了对资本主义剥削的抗议。但是,他们虽然发出了抗议,但他们的抗议并不是从群众自身出发,站在劳动群众的立场上发出来的,他们是带有一种先天性站在群众之外,以一种超越阶级的全人类利益代表者身份的立场上发出的,因此,他们的抗议没有得到被剥削的群众的积极响应。

第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价值取向。空想社会主义者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很多黑暗面和残酷行径进行了严厉批判,同时他们也对自己设想的美好未来进行了一番精彩描述。他们通过这种方式传达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追求。这在很多杰出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身上都有体现,例如圣西门、傅里叶、欧文,他们都曾对资本主义的制度进行过尖锐的批判和深刻揭露。其中圣西门主要对资本主义的利己主义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他认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就是将广大的劳动群众置于一种新型的被压迫形式下,这种新型的形式在本质上与封建社会和宗教神学的统治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他们都是利己主义的表现形式。他认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最初目的,“为勤劳的生产阶级谋求最大福利”已经改变。欧文的空想社会学说中也包含很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例如欧文认为,私有财产、私有制等模式是“贫困的唯一根源”。欧文还曾说:“一一列举私有制给人类造成的物质损失和无谓痛苦,可以写成许多卷书。”在他看来,私有制的产生给社会带来了很多的罪恶。圣西门、傅里叶、欧文他们虽然看到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弊端和矛盾,但由于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不是建立在已经发展成熟的社会基础之上,所以他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虽然本质上正确的,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缺陷。

1.3 唯心主义史观的局限性

唯物史观是以社会存在为基础,对社会和历史的发展进行认识;而唯心史观则是从社会意识出发,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将社会历史的前进和发展归因于杰出人物的思想或是某种固定不变的真理。空想社会主义者就是典型以唯心史观的方法看待社会的进步发展。他们将理性作为评判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认为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代替资本主义而存在就是因为社会主义更符合理性,更符合他们所定义的绝对真理。同时他们将这种“人类理性”的绝对真理定义成是早已存在的,但是这种真理的要靠像他们这样的救世主去发现。他们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前进错误的认为是天才人物的领导和推动,而没有将原因归结于生产力的逐步提高和社会矛盾的解决。虽然他们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阶级对立,也憧憬和设想过未来理想社会应有的模式,但由于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的这些问题只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弊病,因此并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而只是想消除资本主义存在的弊病,从而实现自己的目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们仅仅将无产阶级看作是一个受压迫和受剥削的群体。他们的目标也只是借助外部或者他人的力量去拯救他们,并没有重视群众自身的力量和指导他们采取独立的政治行动进行自我解放。

1.4 对未来社会的构想缺乏群众思想

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注意到无产阶级群众力量的不断强大,他们对上层的统治阶级和资产阶级仍然抱有幻想,他们希望用从上而下的改良方法来实现自己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实证明了他们的幻想是不符合实际的。他们构思的社会并不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而是仍然处于资本主义统治下的个别人实现相对自由的社会,他们并没有打算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一位国内学者就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发表观点说:对无产阶级伟大力量和使命的忽视是造成空想社会主义失败的主要原因,他们的社会主义理论缺乏相应的实践支持,缺乏指导无产阶级进行实践行动的具体方法。空想社会主义者由于他们的阶级属性仍属于上层统治阶级,所以他们很难切身去感受来自人民群众的力量,也很难将自己的理论成果與无产阶级的实践进行很好的融合。空想社会主义者将实现社会主义的希望寄托于资产阶级的改良和绝对真理的发现,遮蔽了他们去发现和认识无产阶级力量的视角,也使他们不可能成为无产阶级带头人。阶级矛盾作为一个社会前进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关键方法,而空想社会主义者却放弃了自己代表的阶级寄希望于与自己对立的阶级,将实现无产阶级使命的任务放在资产阶级的身上,从这一点上就注定了空想社会设想的社会不可能在现实世界中实现。

2 对空想社会主义空想性的反思

2.1 对社会历史发展状态带来的局限性的反思

实践对意识的决定性作用,决定了以一种不完全发展的资本主义为批判对象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不可能全面和科学的。一方面,19世纪资本主义正处于积极发展的状态,这种状态也表明了当时资本主义的不完全,而这种不完全的发展状态也就造成了空想社会主义客观存在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也正是基于对资本主义不完全发展的现实状况的认识,所以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和批判也都是有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也具有一定程度上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其次,社会主义实践的有限发展对空想社会主义的限制的反思。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的实践,而由于当时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限制了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因此社会主义的理论就更多的源于空想社会主义者个人的构思和猜想,这就造成了社会主义实践对理论的升华和进步作用大打折扣。

2.2 对唯心史观的反思

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终将会被社会主义所代替,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这方面而言,他们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有着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而后来由于他们错误的将“理性”作为社会的真理和正义,希望通过建立一种“理性王国”的形式实现自己的价值选择因而才出现了偏差。这种偏差就像当时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一样,他们不是从唯物的社会历史观出发而是将唯心的社会历史观作为出发点,将历史前进的动力寄托于人的智慧、知识和理性。他们认为自己找到了通向未来社会的方法,但却因唯心史观的影响忽视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无产阶级对推动社会進步的重要作用。虽然他们的很多思想体系中存在物质、数学等非神创的概念,但我们仍然可以在他们的著作中看到保留上帝的概念的思想。例如我们在傅里叶的哲学思想中就可以发现上帝的形象,他说:“上帝是推动世界的力量、生存的积极原则。”就包含了唯心主义的思想。从根本上讲,空想社会主义者由于唯心史观的影响,并没有对阶级矛盾有正确的认识。他们只是看到了上层阶级对人民群众的剥削和压迫,并没有深究剥削的原因和对两种力量进行彻底的分析。

2.3 对最终价值追求错误判断的反思

科学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空想社会主义则只是为大多数人谋福利,这就表明了他们之间的价值追求不同。空想社会主义的这种价值追求是与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想违背的,甚至当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成长起来后,空想社会主义这种狭隘、错误的价值追求开始“起着反动的或保守的社会主义的作用。”他们认为社会主义是一种绝对真理,需要天才式的人物去发现,而不是通过革命或斗争的方式去实现。绝对真理对于他们而言是一种不依赖于时间、空间而变化的客观真理,这种绝对真理是存在于他们头脑中改变世界的真理,他们将自己认为的绝对真理与不同学派间的思想相融合,得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社会主义价值追求。但他们的价值追求却不能正确的反应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他们所追求的自由也只是少数人才能达到的相对自由而不是全人类的解放和绝对自由,这种对最终价值追求的错误判断也使他们与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方法擦肩而过。

2.4 对空想社会主义没有科学地认识工人阶级的反思

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没有科学地认识工人阶级主要归咎于他们的唯心史观。

他们将社会前进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归结于天才式的人物和统治阶级的不断改良,而没有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主要指工人阶级,他们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其次,空想社会主义没有意识到与工人运动间的联系。也正是对工人阶级认识的不足造成了他们对工人运动的忽视,忽视了工人运动这条实现社会主义的有效途径。空想社会主义者对实践和认识关系把握的有限性,也是造成他们没能及时认识到工人运动重要性的另一个原因。他们忽视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忽视了实践对理论发展的决定和推进作用,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协同发展。由于唯心史观的影响,使得空想社会主义者忽视了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和历史使命,也使他们没能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和依靠力量,使社会主义没能成为现实。

3 结语

空想社会主义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起点,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有很重要的启蒙作用。虽然空想社会主义存在很大的空想性与现实的实践也缺乏联系,但我们不可否认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中包含的积极成分和宝贵建议。无论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还是空想社会主义中的优秀部分,我们都要在正确认识他们的基础上进行把握,加以科学地改进后利用。对空想社会主义的反思,也将对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实现社会主义强国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参考文献:

[1] 马海波.对乌托邦主义的再考察[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8.

[2] 张恒山.论空想共产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之区别[J].理论视野,2016.

[3] 陈培永.谈谈社会主义学说的反动、空想与科学[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8.

[4] 刘海涛.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J].科学社会主义,2018.

[5] 张文静.试论马克思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扬弃与超越[J].长江论坛,2018.

[6] 胡振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J].党建研究,2018.

[7] 张恒山.从空想共产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7.

[8] 孙珮融.圣西门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7.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局限性反思
滴水藏海
浅谈视听技术在刑事案件测谎中发挥的作用
电子商务环境下实体书店的发展与转型探究
基于微课视角的国内翻转课堂的理论探索
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