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探讨

2019-09-10陈晓婷

高考·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历史学科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陈晓婷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教育观念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就历史学科而言,当前人们更加关注其在培养人文素养方面所发挥的重要功能。而所谓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就其实质而言,其实是指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以及家国情怀这五个方面。本文我们将针对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进行相应的探究。

关键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就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必要性而言,首先,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正确观念的形成,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其次,该素养的形成还可帮助学生快速的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自身独立生存的实际能力。因此,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当前众多历史教师应当考虑的首要问题之一。那么,我们究竟应当采取何种措施呢?具体如下:

一、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1.唯物史观

就唯物史观而言,它其实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理论,被视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其可被视为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与历史唯心主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就唯物史观的树立而言,其要求我们在对某一具体历史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坚持以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且坚持矛盾分析法,全面、具体的解决问题。因此,相关教师在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应当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学生树立唯物史观。如例题“据史料记载,隋亡4年后,太原的官仓还存放着10万多布匹,贮藏的粮食可供当地几万军队吃上10年。长安的储备直到隋亡20年仍在使用。这说明?A.隋朝时期北方仍然是全球经济中心B.隋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C.隋朝的社会财富都集中到国家手中D.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导致隋朝的灭亡”。在对该题进行讲解之时,相关教师应当明确该题的主要考点是唯物史观,在使用唯物史观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重视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辩证关系原理,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基本概念。如果授课过程中只是采取单一的口头传授这种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就该例题而言,相关教师可以采取辩论赛的形式,将支持A.B.C.D等四个不同答案的学生分为四组,并且令每组同学进行理由阐述。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可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课堂效率[1]。

2.时空观念

就时空观念而言,时空是历史的基本属性,因此相关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我们以某一具体例题为例“周幽王废黜王后申后和太子宜臼,改立宠妃褒姒为王后,立其子伯服为太子。公元前771年,申后的父亲申候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杀周幽王,拥宜臼为王。此事反映了?A.诸侯争霸和政权斗争十分严重B.分封制和宗法制已经无法实行C.周王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D.宗法观念仍是当时社会的主流。”就该题的解答而言,学生们应当充分结合周幽王在位时期所处的社会背景,以此为基础进行判断。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有关时空观念的例题比比皆是。因此,在教學过程中,相关教师需要对时空观念进行多次反复的强调,从而帮助学生们牢记时空观念。而就教学模式而言,各种新兴教学法的应用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多媒体的应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相关历史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一系列历史记录片以及史家讲坛等等,此类方法的应用可在无形中加深学生的时空观念[2]。

3.史料实证

就史料实证这一核心素养而言,其主要检测的是学生是否能够在正确解读史料的基础之上,对信息进行鉴别、提取、加工、比较以及判断。而就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今时代教学的种种要求了。相反的,相关历史教师可以应用各种新兴教学模式,如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从而帮助学生们进行积极的讨论。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们可就试题材料中提供的线索分别进行表述,如有不同意见也可以采取辩论的形式来各抒己见。在此过程中,教师只需要明确自身指导者与引领者的身份,在学生们各抒己见之后,用具体的史料帮助学生们正确分析与理解[3]。

4.历史解释

在最新版本的《课程标准》中,其明确阐述了“历史解释”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即“理解”与“深化阐述”这两个层次。我们以具体的例题为例“1938年10月,在进行了4个月之久的防御保护战之后,国民政府最高统帅下令放弃武汉。当时一些西方人认为,武汉的失陷于中国抗战无重大影响,因为“最伟大而又使人兴奋之事,实则中国尚生存;而继续抗战,胜利机会,已经确定。”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中国实现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意图B.中国由战略防御转换为战略反攻C.中国获得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支持D.中国赢得了正面战场的主动权。”对于此类题型,相关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们历史学科逻辑思维的培养。日常教学中,强调以史实为依据,借助历史概念和原理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从历史现象进一步认识历史的本质和规律。

参考文献

[1]关飞雁.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2):75.

[2]丁继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历史教学[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20):32.

[3]任庆梅.浅析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历史学科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8(28):116.

猜你喜欢

历史学科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初中历史学科有效教学的研究
新形势下探究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