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极值问题解题方法

2019-09-10杨洪民

高考·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极值木块木板

杨洪民

1.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极值问题

1.1、使用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是数学中一种常用方法,在物理极值求解中使用三角函数可以将问题简单化。三角函数极值问题一般在力学、交流和电磁物理学中应用比較广泛。

例1:一足够长的木板,上表面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重力加速度为g,木板与水平面成θ角,让小木块从木板的底端以初速率v0沿木板向上运动。随着θ的改变,小木块沿木板向上滑行的距离x将发生变化,当θ角为何值时,小木块沿木板向上滑行的距离最小,并求出此最小值。

1.2、借助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解决方法在运动学中应用频率比较高,借助二次函数可以将问题简单化、直观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提升学生物理问题解决效率。

例2、如图所示,光滑半圆轨道竖直放置,半径为R,一水平轨道与圆轨道相切,在水平光滑轨道上停着一个质量为M=0.99kg的木块,一颗质量为m=0.01kg的子弹,以vo=400m/s的水平速度射入木块中,然后一起运动到轨道最高点水平抛出,当圆轨道半径R多大时,平抛的水平距离最大?最大值是多少?(g取10m/s2)

对子弹、木块由水平轨道到最高点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取水平面为零势能面,设木块到最高点时的速度为v2,有

1.3、通过数学图像解决

物理图像可使物理问题变得更加直观,使用图像要明确横、纵轴截距、斜率、面积的物理意义,有时用来处理极值问题非常方便。

例3、甲和乙两个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由静止状态出发,其中甲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4m/s2,在4s之后改变为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2,10s之后改变为匀速直线运动,求乙物体追上甲物体之前两者之间的最大距离。

解析:由v=at可以得到,甲车经过了4秒之后其速度为16m/s,乙车10秒时的速度为20m/s,甲乙的v-t如图所示,从图像中可以看出,两图像在8秒末相交,此时的距离也是最大的,依据v-t图像和时间轴之间的面积就能够求出位移,斜线区域面积则是乙追上甲时的最大距离,因此,两个物体之间最大的距离是1/2×4×16m=32m。

1.4、使用不等式

例4、在倾角为37度的粗糙斜面上距离斜面底端s=1米处有一质量为m=1kg的物体,受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开始下滑,到达底部时即撤去水平恒力F,然后在水平面上滑动一段距离后静止,不计物块撞击水平面的能量损失,各接触面与物体的动摩擦因数为0.2。求:若改变水平恒力F大小,可使物块总的运动时间最短,则最短时间为多少?

2.其他方法解决物理极值问题

2.1控制变量法

在物理探究实验中,如果研究一个物理量与几个因素的关系,经常采用控制变量,好处是能排除干扰,直接显露每个因素对被研究对象变化的影响,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在求解追及与相遇的极值问题时,也会遇到极值受若干个因素的影响,此时若采用控制变量来分析,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使用物理临界点方法

物理极值问题在物理学中较为常见,物理临界极值问题主要有静摩擦力的范围引出的临界极值问题,运动学中追及、相遇类极值问题,物体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的临界点问题,传送带上的临界速度问题等。

结束语

以上介绍的方法都是物理教学中常用的解决方法,在具体应用中,教师要告诫学生注意寻找物理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临界点的范围,通过范围寻找关系,在求解和计算中要借助物理公式进行解决,得到最终的结论。不论使用哪种方法,学生都是建立在对物理题意进行分析和研究,寻找出符合题意的方程和图像等,坚决不能将物理问题数学化直接解决,那么就会失去物理知识的原有属性。

猜你喜欢

极值木块木板
通过函数构造解决极值点偏移问题
例谈解答极值点偏移问题的方法
极值点偏移问题的解法
麦 田
大峡谷历险记
木板
不会上浮的木板
也谈谈极值点偏移问题
READINGS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