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可视化与初中历史与社会教育教学的有效整合

2019-09-10刘香菊

高考·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初中历史策略

刘香菊

摘 要:思维可视化虽然在我们国家的社会教育教学这个领域已经发展了好几年,但是思维可视化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许多教师对它的理解也不是非常的全面且准确。本文就对思维可视化与初中历史与社会教育教学的有效整合进行研究和分析,帮助教师正确认识和应用思维可视化,并通过思维可视化的应用来提高社会教育教学的水平。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初中历史;社会教育教学;策略

前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社会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我们国家社会教育教学水平,是当今时代我们需要着重研究的一件事情,而思维可视化的应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对提高社会教育教学的水平非常有利,因此研究思维可视化与社會教育教学的整合是非常重要的。

一、思维可视化的含义

思维可视化通俗来讲就是将抽象的、不能看见的思维结构、逻辑以及方法通过具体的、详细的图示或图示组合展现出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将自己的想法“画”出来。一般我们所了解的将“思维可视化”展现出来的的图示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能够生成图片的软件,另一种就是思维导图、鱼骨图、问题树等图示方法。此外,思维可视化的教学体系的目标就是能够发展学生的心智水平,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的表达的自己的思想。

二、思维可视化与初中历史与社会教育教学整合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观念阻碍,实际应用范围小

很多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认为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要将知识点内容给学生们讲解清楚,从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再加上很多教师都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因此很难接受和适应思维可视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这就导致思维可视化在社会教育教学的应用范围很狭窄,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二)教师和学生的能力不足

思维可视化与初中历史与社会教育教学的有效整合不仅对教师有考验,对学生也有考验。思维可视化的应用要求教师有足够高的知识水平、较高的创新能力、组织能力以及领导能力,同样也要求学生有很强的自我管理意识、逻辑和思考能力,探究和创新能力以及信心。但是当今时代的师生对这些要求是不完全具备的,因此说,师生能力的不足也是阻碍思维可视化与初中历史与社会教育教学有效整合的一大因素。

(三)教师对思维可视化的理解偏差

很多教师都没有正确认识思维可视化,可视化只是教学的一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才是教学最主要的目标,而很多教师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有的教师认为只要在课堂上应用可视化的方式就是在教学中应用了思维可视化,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得到发展。

三、思维可视化与初中历史与社会教育教学整合的策略

(一)预习中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

初中的学生自身已经具备了较高的自学能力,因此让学生在教学前进行预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将思维可视化应用在学生的预习中,并且养成初中学生利用思维可视化技术预习知识的习惯和能力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是非常有利的。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在预习中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教师就需要在预习之前就给学生定好预习的目标以及预习任务,并且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制定具体详细的预习提纲。就比如:在学习《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这一单元的内容之前,教师首先就需要利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帮助学生制定一个预习大纲,即:(1)知道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2)以大运河、赵州桥为例,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3)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4)知道文成公主入藏;以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这种方式就有利于更好的帮助学生梳理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以便于学生更好的学习。

(二)评价时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

众所周知,很多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非常的片面,这主要就表现在:第一,评价依据只是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第二就是评价内容非常的匮乏,只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简单的评价,并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而笔者却认为,评价不单单只是历史教师对自己学生的一个认识结论,而应该是双向的,教师能够评价学生,同样学生也可以对教师进行评价,原因就在于评价可以促进师生的发展,可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就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室内绘出一棵成长树,话题是树的主干,照片或故事是片片树叶,每张照片或故事边都伸展出枝桠,给学生留出自评、互评的空间。这样就可以让教室四周贴满了学生自绘的,别具风格的“成长树”,老师、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可以在树上点评或留言。即将离别的师生是多么珍惜这样的机会,他们在互相欣赏、互相评价的同时,情感得到了升华,思想得到了净化。

总结:总而言之,思维可视化与社会历史与社会教育教学的有效整合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有利于帮助教师有效梳理教学内容,以开放自主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因此,教师需要学习、发展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促进思维可视化与教育教学更好的整合,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濯源.思维可视化与教育教学的有效整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21).

[2]王文娟.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6(6):171-172.

[3]马健.思维可视化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整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3(10):79-81.

猜你喜欢

思维可视化初中历史策略
“思维可视化”教学,引发“每一个”的“脑内革命
核心素养指引下的多元智能教育改革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