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演示实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基石

2019-09-10黄帅

高考·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演示实验认知动手

黄帅

摘 要: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途径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能提高实验的可视度,增强实验的趣味性,确保实验的安全性。教师的演示实验是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的保证,从而让物理教学取得实效。本文围绕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演示实验进行阐述,旨在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动手;认知;趣味;教学

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教学方式。除了生动有趣的讲课式教学方法,演示实验也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为通往物理知识殿堂奠定了牢固的基础。演示实验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紧密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实验,在保证实验的趣味性与安全性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徜徉在物理知识的海洋中。

一、加强演示实验,重视动手能力培养

充斥着科学性与高逻辑性的物理知识常常令学生闻之退避三舍,面对物理难题时,不知如何找寻解题思路,教师也经常为如何为学生提供一个清晰直观的解题思维而烦恼。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贯彻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实验心理素质。因此,教师可以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兴趣爱好,结合教材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将一些重难点与抽象性逻辑知识,直观地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物理思维与探究意识,自主地去思考、研究、总结出相关的物理规则,并有意识地导入一些近代物理学的突出的思想方法与现代科学的新成就。例如,在分析“分子间作用力”的实验时,教师可以提供两只夹着一段弹簧的乒乓球,与套在球外侧的橡皮筋来进行实验,保持平衡时,引力等于斥力;调宽球距时,引力大于斥力;调窄球距时,引力小于斥力。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课堂知识,并且激发学生对物理的探究欲望,积累相关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二、增强实验趣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个充斥着欢快与趣味的课堂,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令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教师要擅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营造一个生动有趣、奇异多变的实验氛围,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踊跃地表达自身独特的想法与思维方式。例如,在进行平面镜成像的知识讲解时,教师可以精心设计”镜中认字比赛“实验,创设一个竞赛情境,激发学生的求胜欲与表现欲,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邀请各学习小组中的一个代表来进行参赛,每个代表选手都坐在竖直放置在墙上的大平面镜前,将身后写有文字的纸片正确地念出来,在规定的时间内,准确无误地说出纸上的内容最多的小组胜利。又例如,在分析气体压强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开展“嘴搬空杯比赛”,各小组选出一人参加比赛,要求每位学生只能通过嘴巴来搬动空纸杯,放入到另一个盘子中,只能利用嘴唇的力量,不能借助牙齿咬住纸杯,比一比在两分钟内谁能搬得最多。提高实验的趣味性与参与率,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扎实实验基础与理论知识基础。

三、改进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只有切身体会到操作实验的乐趣与运用知识的成就感时,学生才会真正地热爱物理这门学科,愿意主动地去思考与探究。教师在实施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时,可以邀请学生一同来操作实验,在保证实验的安全性的情况下,可以给予学生更宽广的操作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例如認识量筒、弹簧秤、天平等器具时,可以开展小型自制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浮力”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互动,一起展开实验活动。首先,提供足够的形状规则的正方体木块,要求学生将木块放置在烧杯中,接着,思考如何将木块沉入水中,引导学生去体会“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水的向上托的力”,理解关于“浮力”的定义知识。然后带领学生操作其他的实验,并加入“用弹簧秤称物体在空气中的质量后,要求学生借助双手向上托物体,发现弹簧秤读数也会减少”的实验,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到:不论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还是浸没在水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不断地改进演示实验,导入必要的实验步骤与器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求知欲,进一步地扎实学生的物理实验基础与知识运用能力。

四、优化演示实验,发挥实验教学效果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信息获取与外界的知识呈现形式有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借助实验来呈现知识点时,最重要的是要清晰直观地表达出来,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观察到实验的步骤与细节。教师可以利用投影放大、机械放大、自制可见度大的仪器等方法,来提供清楚的实验进程。除了使用常见的仪器与教具开展实验,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创设一个清晰直观的教学情境。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课堂的开展,给予学生充足详细的知识讲解与实验步骤,并适时地导入一些常用的实验思维与方法,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优化演示实验,引导学生体会到物理实验的奇妙之处,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与知识运用思维。例如,多媒体课堂实验可以提供一些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等各领域的物理过程,挣脱时间与空间的枷锁。例如,在分析“并联电路”的内容时,可以选择逐渐改变电路连线颜色的动画方式,来呈现电流的流动方向与流动过程,从感官上促进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力,深入了解电路并联的概念内容。以直观的动画实验,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积极性。

总而言之,物理演示实验是帮助学生驰骋于物理知识战场上的一把利刃,只有引导学生熟练掌握仪器的使用与操作、数据的分析与总结、误差的分析与评估、间接测量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探究能力与协作意识等领域的能力,才能够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一往直前,取得各个方面的胜利。

参考文献

[1]李呈宝.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学周刊,2015(04).

[2]李宗海.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5(18).

[3]任敬宁.初中物理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探讨[J].学周刊,2017(22).

猜你喜欢

演示实验认知动手
探究“蓝瓶子”实验最佳的课堂演示反应条件
化学实验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效性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动手动脑多快乐